<p class="ql-block">9月6日,随中国传媒大学国潮研究院团队到富顺。文庙红墙落着旧日光影,西湖水波晃碎云絮。忽觉半生漂泊的疏离,正被檐角风铃、湖面荷风悄悄融解。熟悉的文庙石阶,陌生的发展新谈,故乡在新旧里舒展,像这西湖水,既存着旧年波纹,又漾着新的涟漪。</p> <p class="ql-block"> 9月的阳光里,四川富顺文庙的古柏投下斑驳光影,驻足仰望大成殿飞檐,指尖轻触斑驳的石碑——这里刻着“富顺才子甲西蜀”的旧事,也藏着县域文旅突围的新密码。</p> <p class="ql-block">离开富顺快五十了年,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家乡的变化——文庙的红墙更亮了,西湖的水更清了,街头的豆花店依旧飘着熟悉的香气。但也遗憾地发现,家乡这些好山好水、好文化,还没真正“走出四川,走向全国”。今天,我想结合在外求学、工作的所见所闻,从“游子归乡看发展”的角度,谈谈富顺文旅该如何“守好根、打好牌、聚好人气”。</p> <p class="ql-block"> 9月5日至6日,这支由数字动漫、文旅经济、文化学者组成的“国潮智囊团”,深入富顺文庙、西湖、狮市古镇、赵化古镇等核心文旅节点,用脚步丈量“才子之乡”的文化肌理,以“国潮视角”解码县域文旅融合的破局之道。这不仅是一次常规调研,更是高校智库服务县域文旅和城乡振兴的又一次创新实践。 </p> <p class="ql-block">到狮市调研</p><p class="ql-block">踏足富顺狮市,古镇古巷牵住脚步,青石板缝藏着旧时光。看和美新村与古巷相融,听村民讲文旅新事,风掠过江面时,竟分不清是沱江的旧浪,还是故乡振兴的新声,只觉这古镇烟火,满是鲜活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富顺的文旅发展,缺的不是资源,而是“把资源串起来、让记忆活起来”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 “富顺不缺文化,缺的是让文化‘活’起来的叙事能力”。走在狮市、赵化的古街老巷,在“盐运码头”“古驿道”这些散落的文化珍珠中,多么需要一根“国潮金线”串联呀。</p><p class="ql-block"> 国潮研究院团队发现,富顺坐拥“千年古县”“才子之乡”“中国豆花之城”三张文化名片,却存在“有资源无符号、有历史无传播、有业态无生态”的痛点:文庙的文化还主要停留在导游词里,千年古县的盐帮特色菜困在地方餐厅的菜单,许多非遗和民俗仅作为表演节目存在…… </p> <p class="ql-block"> 9月6日下午,富顺县政府组织召开了文旅融合发展专题座谈会。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高启强从资源禀赋、发展现状、瓶颈问题及未来规划四个维度,全面讲解了全县文旅产业发展情况。他用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富顺有2000多年建县史,仅明清古建筑就有30余处,还有省级非遗‘富顺豆花制作技艺’等,但文旅产业产值、游客以及文化资源转化为商品的转化率低等。”他坦言:当前迫切的任务是破解“资源多但吸引力弱”“项目多但辨识度低”的困局。</p> <p class="ql-block">为富顺赵化两湖会馆撰书门联:</p><p class="ql-block">盐舟曾泊犹记当年商海月,</p><p class="ql-block">戏鼓似闻长留他乡故园心。</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网友解读:</p><p class="ql-block">当年运盐的船只曾经在此停泊,至今仍能记起那时商船映着海上明月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仿佛还能听到昔日戏台上的锣鼓声,这声音长久留存着异乡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上联以“盐舟”为核心,紧扣富顺赵化镇作为古代川盐运输重要节点的历史背景,“商海月”既描绘了盐运兴盛时的月夜商船图景,也暗含当年商贸繁荣的盛况,有很强的画面感。</p><p class="ql-block"> 下联“戏鼓似闻”从听觉角度切入,会馆常为同乡聚会、举办戏曲演出之地,“他乡故园心”精准点出会馆的核心功能——慰藉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将历史场景与人文情感结合,让联语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温度。</p><p class="ql-block"> “盐舟”对“戏鼓”、“曾泊”对“似闻”、“商海月”对“故园心”,对仗工整;“犹记”“长留”二词则串联起过去与当下,让历史记忆与当下情感形成呼应,意境悠远。</p> <p class="ql-block">走进赵化古镇,青石板载着千年时光。刘光第故居黛瓦飞檐,窗棂凝先贤风骨,墨香随穿堂风漫溢。古街木楼错落,红灯垂檐、将盐运繁华与文脉醇厚,酿成可触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为富顺赵化光第公园拟联:</p><p class="ql-block">变法梦断神州云暗九州月,</p><p class="ql-block">孤忠魂归蜀水波寒万古霜。</p> <p class="ql-block">有乡贤多对愚说:先生为国內名名胜景区和城市赋文題匾数十计,影响很大。富顺谓才子之乡,但难见好文好联。我说:富顺福源老宅有一门联还尚可。其实,为一个地方拟联,一幅好联应是地方魂魄的凝练。它扎根本土历史土壤,于人物事迹中掘精神内核,以独到视角勾连古今。不仅是文字艺术,更藏人文温度与生命哲思;不只是文字雕琢,更承载着地域的集体记忆与人文厚度,能唤醒观者对故土的深层共情,于沉吟间照见历史回响,让地方文脉在共鸣中生生不息。唯此可传也。</p> <p class="ql-block">为富顺赵化千年古刹题匾</p> <p class="ql-block">为富顺赵化《隆兴寺》《禅茶书院》撰联并书。</p> <p class="ql-block">为赵化刘光第故居撰联</p><p class="ql-block">颈血难醒瞽世,百年仍困旧梦,</p><p class="ql-block">霜钟长荡苍天,千古独余悲声。</p><p class="ql-block">此联“颈血”“霜钟”,前句叹英烈舍身难醒世人的悲壮,后句抒钟声荡天、悲韵千古的怅惘,于沉郁笔墨中尽显英烈风骨与历史厚重感,读来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调研历史文化古镇、景区,了解乡村振兴项目,与大家探讨文旅发展与国潮融创新路径。</p> <p class="ql-block">为富顺赵化刘光第故居撰联并书。</p><p class="ql-block">故宅书声牵家国旧梦</p><p class="ql-block">断垣苔色印山河碎痕</p><p class="ql-block">此联以故居实景入笔,“书声”关联刘光第早年治学忧国之心,“家国旧梦”暗扣其变法理想;“断垣苔色”绘故居沧桑,“山河碎痕”则映清末危局。景与史相融,于细微处见厚重,让英烈情怀与时代痛感借故宅景象自然流露。</p> <p class="ql-block">对此,国潮研究院团队提出“国潮赋能三阶段”:一是以“内容破圈”重构传播链,用短视频、国潮文创、沉浸式演艺等新的话语体系重述富顺故事;二是以“符号产业化”培育生态链,围绕“千年文脉”“才子风华”“豆花美食”三大核心IP,开发文创、研学、餐饮等衍生产品;三是以“情感共鸣化”“构建价值链,通过“乡愁计划”“青年创客大赛”等载体,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共建者”。 </p> <p class="ql-block"> 9月6日下午,富顺县政府组织召开了文旅融合发展专题座谈会。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高启强从资源禀赋、发展现状、瓶颈问题及未来规划四个维度,全面讲解了全县文旅产业发展情况。他用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富顺有2000多年建县史,仅明清古建筑就有30余处,还有省级非遗‘富顺豆花制作技艺’等,但文旅产业产值、游客以及文化资源转化为商品的转化率低等。”他坦言:当前迫切的任务是破解“资源多但吸引力弱”“项目多但辨识度低”的困局。</p> <p class="ql-block"> “我们缺的主要不是资金问题,而是如何让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外地人愿意来的‘磁场’”。西旅公司董事长龙艳的困惑,道出许多县域文旅的共性难题:传统运营模式难以吸引年轻群体和外来游客,文化传承与商业转化存在断层。 </p> <p class="ql-block">座谈中,各与会部门、协学会、重点乡镇及文旅企业负责人纷纷“掏心窝”,为调研团队提供了更鲜活的实践注脚。</p> <p class="ql-block">富顺县住建局局长林利重点介绍了富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和相关的工作;赵化镇镇长陈林、李桥镇人民政府镇长冯贤凯、狮市镇人大主席高建军、富世街道办主任邓锐则聚焦古镇基础设施短板和发展难题;富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严玉、县文化研究会和文旅研究院及文旅企业代表高仁斌、刘建斌、邓佑云、樊小华、陈放等则分别从富顺三张文化名片入手如何打造富顺文旅作了发言。</p> <p class="ql-block">国潮研究院老师刘德琳结合富顺文旅发展需求,从文化产业运营视角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打造思路,强调文旅发展需以“为群众创造情绪价值、提升幸福感”为目标,针对性提出 “三位一体” 发展策略:以明晰路径、整合资源为目标,推动基建、内容、运营协同并重,明确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的各阶段重点,强调创新创意是全程核心驱动力。</p> <p class="ql-block">国潮研究院院长徐若昭认为,富顺文旅优势在于盐运智慧、文庙文脉、豆花非遗等“有根有魂”的稀缺资源,但核心问题是“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传播、体验优势”。她指出,“富顺”地名吉祥如意,自带传播基因与情感触点,需以国潮融合地方特色,聚焦才子文化、古镇风情、盐帮菜系打造城市超级IP,通过“IP+百业”模式构建城市新地标与产业生态,关键要把握“三个绑定”——文化符号与现代体验、地域特色与情感共鸣、传统资源与年轻群体绑定,并给出三大路径:做深“文化沉浸”,用现代表达活化历史;做透“符号产业化”,以IP赋能文创等业态;做精“情感链接”,借“归乡计划”“文化节”激活乡愁,让在外的游子成为富顺文旅的“宣传员”“推广员”。她强调,文旅竞争核心是“创意高低”,唯有将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可消费的产品,富顺方能成为全国游客向往的“文化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原副所长徐寒说:这些年游走了全国、世界不少地方,很多比富顺资源普通的县城和地方,却能凭借精准的定位和创新的玩法,成为“网红打卡地”。对比之下,富顺的文旅发展,缺的不是资源,而是“把资源串起来、让记忆活起来”的思路。徐寒教授建议,富顺应守好文化根脉,让游客“找得到乡愁”;打好特色牌,打造“独家记忆点”,尤其要深挖“才子之乡”内涵——富顺进士辈出、重教成风,可推出《富顺才子故事集》,让才子文化更鲜活。 他深情提及,富顺是共同的家乡,值得用心守护推广。只要守好根脉、打响特色、做足服务,定能成为“让人想来、让人难忘”的文旅胜地,让更多人知晓这里的文庙、西湖、豆花,以及讲不完的文化故事 。</p> <p class="ql-block">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易树君代表富顺县委、县政府对国潮研究院专家组的建言献策表示了衷心感谢,提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次调研,县委书记刘军、县长曾柯均与团队进行了交流。他指出,富顺文旅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凝聚共识真抓实干,明确五大发展重点:一是锚定“文旅兴县”战略,以文旅融合激活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深挖富顺三大文化名片内涵,打造辨识度拉满的富顺超级文化符号;三是全面借鉴“三位一体”理念,强化策划引领、优化资源布局、创新管理机制;四是推动国潮与在地文化融合,搭建平台汇聚青年文旅人才“新活力”;五是深化部门、县乡、政企“协同联动”,整合资源破壁垒,形成“全县一盘棋”的文旅共建格局。</p> <p class="ql-block"> “高校的价值,不仅是给方案,更是搭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国潮研究院院长徐若昭特别提到,国潮研究院愿意联合富顺建立“县域文旅创研站”,引入高校师生、设计师、短视频达人等“新村民”,共同孵化“富顺有戏"“才子归巢”等沉浸式文旅项目,让文化传承从“政府干、群众看”变为“大家一起耍”。</p> <p class="ql-block"> 这次富顺文旅调研,也折射出文旅发展振兴的深层逻辑:当城市消费升级倒逼县域经济转型,文化不再是“软实力”,而是激活一个城市经济的“硬杠杆”。中国传媒大学国潮研究院的实践证明,县域文旅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文化为根、以创新为翼、以人民为中心,让每一寸土地都能讲述属于自己的中国故事。 </p> <p class="ql-block"> “富顺”这名字多好呀!“富”藏人间烟火暖,是仓廪实、衣食足的岁月安澜,承华夏“裕民”之古训;“顺”载天地和气长,是心相契、事遂愿的时光温润,蕴东方“遂心”之雅韵。富和顺,二字相携,既凝传统吉祥文化的千年积淀,又映人生对丰足顺遂的本真向往,一笔一画皆是岁月馈赠的美好希望。“来富顺,又富又顺”——这或许就是答案:当文化真正“活”进当下,富顺文旅的发展与城市振兴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p><p class="ql-block">“来富顺,又富又顺”——这或许就是答案:当文化真正“活”进当下,富顺文旅的发展与城市振兴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行囊卸下风尘色,笑伴爹娘话暖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