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纪念青海省建设兵团首批赴青海六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它是山东知青首批赴青海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周年纪念日。六十周年纪念的相聚是大家共同期待着的一次聚会。淄博战友是青海兵团的首批,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海兵团各市地也陆续到达六十周年。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战友们陆陆续续,从各个地市,高高兴兴的来到了“馨膳坊”大酒店,在这里共同渡过这盼望已久的欢聚时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前,大家穿着军装意气风发的集结在青海高原,六十年后,精神抖擞的相聚在齐鲁大地。六十年里,那段不平凡的经历,深深的让我们怀念。在连队的那些日子里。朝夕相处十八载,互相见证了彼此的曾经,那些笑声和泪水,不仅是眼泪相拥的感动,更是灵魂共振的精神图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沧海桑田,六十年风雨同舟,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在青海高原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一批山东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屯垦戌边的号召,他们来过,在青海省格尔木无私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和汗水。青海兵团的这段历史,将在历史长河中被记载,被铭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漫长而又短暂,如同一个永恒的循环。六十年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己深深的留在记忆里。时光流转,当年的那些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现在都己是奔八的年龄,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白发已满头,但留在心中的那份曾经年轻时的模样,彼此还永远记得。 忘不了你被高原的风沙吹成的高原红的笑脸,忘不了穿着军棉大衣,带着大头帽子,穿着大头鞋身着兵团人装束,仍然不失矫健的身姿。八千名不戴领章帽徽的兵,过着军人般的生活,有着不是正规军的尴尬和无奈,在劳作中磨练,在成长中蜕变,喝着昆仑山上融化的雪水,任风沙狂虐十八载而生成的兵团人特有倔强和执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来,战友之间的友谊从未改变,仍情谊如初,虽然后来从连队都各奔东西,又仿佛从未远离。山东八个地市的战友,像是串起的亲戚链,哪里有战友,哪里就是家。六十年一同走过,战友犹如亲兄妹,青海兵团就像我们的娘家,格尔木更像是我们的老家。它让我们不需要刻意想起,但又永远都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朝战友缘,一世战友情。这份友谊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一甲子岁月已经过去,战友情谊己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守望。战友情谊跨越甲子的默契,恰如陈年老酒,历经岁月发酵,愈发醇厚。战友们携手走过的岁月,己化作昆仑山下屯垦戌边最动人的长歌。我们的友谊不会改变,愿我们的战友情一如既往的延续下去,直到永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不仅是为了纪念曾经在一起度过的日子,更主要的是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情谊,让我们举杯致敬我们的曾经,畅怀共饮为我们的友谊干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兵团人的战友情,如青海高原的天,蓝的很纯粹。一生一世难以忘怀。战友情像高原的阳光一样温暖,互相陪伴在未来的岁月里,直至地老天荒。愿战友们一切安好,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一甲子,让我们为保持了六十年的战友情,再次举杯,为我们的永恒的战友情干杯吧! </p><p class="ql-block"> 借此机会向全国所有的青海建设兵团的战友们问好!</p><p class="ql-block"> 祝福所有的曾经在青海兵团共渡岁月的战友们,家庭幸福,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向因各种原因没有到聚会现场的战友们道一声平安!祝战友们健康,幸福,快乐!</p> <p class="ql-block">孙业民为大会致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舞象“之年激情烈,髙亢战歌征大漠。</p><p class="ql-block">十八华龄祭瀚海,矢志黄沙染春色。</p><p class="ql-block">抱团守望乡愁浓,军垦故事任评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立“丶“不惑“归故里,二次创业百战多。</p><p class="ql-block">胡杨精神立天地,涛声依旧动魂魄。</p><p class="ql-block">天地蜉蝣沧浪水,战友团聚奏琴瑟。</p><p class="ql-block">常忆昆仑梦红柳,三生无悔践承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百里瀚海醉明月,一</p><p class="ql-block">世情系昆仑雪。</p><p class="ql-block">今宵友庆六十载,沧桑岁月酿成歌。</p><p class="ql-block">恭祝战友身康泰,赓续情缘天伦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诗代言,表达心音。</p> <p class="ql-block"> 杨永东师长,协同李济青,李洪庆等战友,也从外地赶来淄博,共同庆贺青海兵团首批60周年纪念日聚会。为庆祝大会助劲添采!</p> <p class="ql-block">毕顺智战友在淄博战友隆重纪念山东八地市知识青年赴青海柴达木盆地屯垦边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杨永东副师长,亲爱的兵团战友兄弟们,大家中午好!</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相聚在古齐之都的神圣大地上,以"弘扬胡杨精神,赓筑甲子情缘"为题,隆重纪念山东八地知识青年赴柴达盆地屯垦戍边六十周年意义非凡。这六十年,既是我们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又是我们栉风沐雨牵手六十年的不朽诗篇,值得我们大书特书!</p><p class="ql-block">主持人让我发言,这是战友们对我的最大信任!我想说要说的话很多,但怕耽误大家宝贵时间。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要感谢淄博父老乡亲,是他们为我们培养了一位烈士﹣-为抢救遇险儿童英勇献身的王世新战友;我们要感谢在兵团最艰难时刻,挺身而出为民请命,甘冒坐牢风险,发起九.一五静坐请愿行动的淄博战友苏德宽及上访团全体勇士。</p><p class="ql-block">淄博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六十年前的今天,六百淄博健儿做为山东八地八千知青的先锋队,首赴柴达木盆地屯垦戌边。他们在接受原劳改农场的基础上,从格尔木远郊最东端开始,组建起十二师一团一、二、三连。随后,六五年十月八日,六六年四月十五日和二十二日,三批青岛知青陆续跟进,一至三连(后来的十连、八连、七连、六连等)成为淄博、青岛两地知识青年的共同家园。</p><p class="ql-block">工程团引水枢纽工程基本完工以后,我被分配到一团八连。我在八连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完成了人生娶妻生子两件大事,时光倥偬中与淄博战友结下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退休后叶落归根,闲遐之时人生往事涌上心头。我想到了许多,也反思了许多,脑海中出现最多最最深刻的还是兵团十四年。我把它们记录下来,写进《格尔木你可记得》《岁月无情人有情》-《情满红柳沟》-《红柳情结》-《多想走近你》-《只为见到你》等数篇拙文中。这是我对十四年军垦生涯和六十年战友情义的深情回顾。</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这一生,谁也断不了一个"情"字。父母因情养育了我们;我们因情﹣﹣爱家之情爱国之情,背井离乡来到茫茫戈壁。可以设想,这些年如果没有农建师没有连队这个集体,我们怎能生存下去!患难与共、同舟共济是我们经常讲的几句话,我认为"手足相低"、"抱团取暖"更接近实情。我们少小离家走到一起,一个锅里摸勺子,一床通铺滚到底。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知到相亲相爱,多少男女战友结为夫妻。粗略计算,八连仅二百几十人的一个连队,由青岛、淄博战友结为夫妻的就不下二十几对。"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们的情与爱就是在艰难困苦中抱团取暖、手足相祗耳鬓厮磨中锤炼,进一步升华的结晶。我们之中由战友结为夫妻的,半路扬镖者甚少,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兵团人骄傲。</p><p class="ql-block">至于兵团的兴衰存亡,那不是我们的过错。其中的是是非非,由专家学者议论去吧!</p><p class="ql-block">我这里有必要提及的还是七八七九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请愿上访行动。一九七八年年底国务院知青工作会议争论不休。草草拟就的"知青工作四十条"没有稳定局势,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以云南建设兵团上访请愿为代表的回城浪潮风起云涌。格尔木交通闭塞,一位探亲归队战友把消息带回连队。三团五连群情游昂,率先贴出大字报热烈响应。一团以苏德宽为首的仗义执言者勇敢站了出来,他们组成上访团下西宁进北京,为争取民主权益奋力抗争。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五日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胜利通轨青海省委和西北各省主要领导齐聚格尔木庆贺。此时以苏德宽为首的上访团抓住时机,甘冒坐牢风险,率团进入庆典会场静坐请愿。该行动的直接后果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速知青返城的最后实现。尊重历史不忘过去,当我们端坐家中安享晚年的时候,怎能忘记以丁惠民为首的云南兵团知青上访团和以苏德宽为首的青海兵团知青上访团,正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和带动,我们才有了返城后的今天。斯者已逝,我们祝愿他们在天之灵得到永生!</p><p class="ql-block">要说的话太多,不得不到此中断请允许我最后再讲几句:此次六十年庆典机会难得,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借此机会,特向兄弟姐妹们致真挚问候和衷心祝福!"不到九十九,谁也不能走",这是我的最大心愿!此致</p><p class="ql-block">敬礼!</p><p class="ql-block">毕顺智</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5日于淄博</p> <p class="ql-block"> 知青天目总裁的于维龙,知青天目总顾问陈志忠,为参加聚会的战友们每人赠送了纪念章。为我们庆贺,我们衷心的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李冬玉对大家说:“时代和命运让我们相识是缘,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从天南地北相聚淄博是情缘。晚霞依然精彩,让我们好好地去品味现代生活的幸福时光,慢慢地体会高科技社会的美妙和神奇!</p><p class="ql-block">谢谢来聚会的战友们!</p><p class="ql-block">谢谢不辞辛劳,为战友们聚会做出努力和付出的组委会每个让我们感激和动容的人!</p> <p class="ql-block"> 吴开先战友为大会赠送了他的墨宝,并献歌,献舞,展现了他的舞姿。谢谢啦!</p> <p class="ql-block">居住在青岛的战友,为在六十周年聚会上见到战友们,不顾年老体衰,赶来与大家相聚,就为再见见战友。</p><p class="ql-block"> 现居住在青岛的淄博籍的战友,这次又回到他们的家乡,也是他们参加兵团的起步的地方。更是激动万分,他们脸上始终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激动的在想,又回到原来起步的地方,高兴着,激动着…。</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见面的那一刻,激动的拥抱着,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牵着的手久久不愿意放开,大家互相高兴着大家的高兴,那感觉仿佛又回到了连队。还是战友亲,还是家乡好。在这神圣又美好的时刻,共享到了六十周年聚会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无论多么精湛的语言,都难以描述出战友们内心的激动心情。就让我们由衷的祝福他们,愿战友们身体健康,生话幸福。并希望他们常回家看看。</p> <p class="ql-block">姐弟俩</p> <p class="ql-block">两位账先生</p> <p class="ql-block">两个美玲</p> <p class="ql-block">同窗加战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