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往事

Mr.史

<p class="ql-block">很想写夲回忆录可着实自已的水平又很有限,而活生生记事总缠绕在脑海中浮想联翩,像一幕幕电影和电视剧时不时展示在眼前。今天鼓起勇气写篇记实回忆录,讲讲出生成长的弄堂往事吧!</p> <p class="ql-block">百乐门至今已家户欲晓了吧?而对我们这代人来讲叫红都影剧场更熟悉些,因为它正是愚园路口的一个地标。</p> <p class="ql-block">而愚园路镇宁路口直至百乐门口便是我们从家到读书生活的必经路段。</p> <p class="ql-block">和我们相邻的520弄如今保护得很好,而且还叫起了四明体育弄就不知何意了?因为朝西隔两个弄堂有个四明别墅又和此弄堂有什么关联。大跃进年代曾和我们弄堂打通过,我们也去过那里的食堂用餐,並在两条弄堂交叉上演过露天电影。</p> <p class="ql-block">柳林别业进了大门楼后有一条很长的过道才能抵达各个院楼,而此就分开为东弄堂、西弄堂之分流。而我从小生长在东弄堂70号内,所以先从70号说起。</p> <p class="ql-block">说起70号的回忆便有点像闸门打开滔滔不绝了,因为浮现的往事件件桩桩都有太多的故事情节了。这座楼房的主人姓方,宁波镇海方氏后人。而家之所以搬进来住也因为与房东家有些沾亲带故,因为我祖母也是方家人后人。这里的长辈与我祖母很熟,因此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称呼他她们为婆婆、公公、姆姆、爷叔、孃孃为多,只不过加个大姆姆二姆姆三姆姆或叔叔前加个名字就倍感亲切了。当然解放后搬进去的人家多了去了,倒没像72家房客那么夸张也起码已有20多户人家了。可贵的是这座院楼里的人家虽出自不同职业地域和话语,可几乎和睦邻友好很少有争吵打扰之声。也许是这条路、这条弄堂、这座楼的素养在你悄悄融入中便已改变了你的性格和待人之道。当年这里既不用关门,我们这些小孩自由自在行走在各家各户玩,谁家的饭菜味道还会在整楼里闻到。房东家儿子方之越,我亲切地叫他桂园叔叔,但是小名还是什么就不打听了反正大人们是那样让我叫的。他比我大10来岁待我亲切,他善于绘画而且就读工作在上海戏剧学院搞舞台美术设计,所以我读书时他沒少给我赠券去上海艺术剧场看话剧,也应感谢他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他有时会邀请我去他家给我画像当个模特,有次正画着我时听见敲门声,他拉开门进来了一位大帅哥我们绘画中断了片刻,我拿了夲画册到一边去看,看他俩聊得很投入而我只津津有味地欣赏起一本画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也没有回家,还等着叔叔给绘的画还没有结束呢!过了一息终于等来了帅哥的告辞,我又坐上了那把椅子摆起那原来的样子。桂元叔叔边画边问我认识刚才这位叔叔吗?我不知所措脸熟但对不上号,桂元叔叔又接着讲你看过51号兵站电影吗?他就是演小老大的梁波罗。噢!我才反应过来刚才正是这位大帅哥真是他呀!其实我这位表叔爱人也是一位姓汤的演员,当年演那个话剧英雄小八路的小八路正是女饰男装的她。再后来他俩口去了南京,也不知在江苏省话还是部队话剧团就沒了联系,现在想想有点太可惜了。二楼的二姆姆老公姓陈,那个挨着西摩路小菜场(陕北菜场)旁边的酱园就是他家开的,小晨光没少去那酱园里玩,最喜欢吃的是盐金花菜和什锦菜。二姆姆的楼下住的是一个于家伯伯,他当年是百乐门旧货商店的中方经理,由于孩子与我同令所以没少去他家或百门旧货商店里玩。好了,点点滴滴实在太多了老房子的事先暂告段落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先告一个段落了,下次再续弄堂里60号一部电视剧安家而红的龚家花园摄影地和其余院楼的往事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