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天水伏羲庙和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游览回来,我对中国厚重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9月12日我来到位于北京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想进一步贴近中国文化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 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 。</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外形如“尊”,整体造型庄重古朴,富有厚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 硕大的篆书“史”字高悬于馆外墙正面上方。</p> <p class="ql-block"> 馆内常设展厅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展览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p> <p class="ql-block"> 一进大厅就看到一条用金黄色的铜板铺就的刻有从旧石器时代到中国近代历史中各朝代名称、年代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历史大道。</p> <p class="ql-block"> 走到通道尽头抬头看到的是墙上悬挂着“历史中国,鼎铸文明”的展览主题圆牌。</p> <p class="ql-block"> 大道两边摆放的是殷商出土的商代车马坑。这是连着土一起切割运来的。</p> <p class="ql-block"> 马圈沟遗址是华北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直接证据,为研究早期人类在东亚地区的出现、演化、扩散以及早期人类的石器技术、行为模式等提供了关键材料。</p> <p class="ql-block"> 馆内展品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为主,有6000多件,且基本都是出土真品。</p> <p class="ql-block"> 展馆内展览设计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特色,从考古学视角全面展示了中国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p> <p class="ql-block"> 《文明起源》专题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自距今170多万年的元谋人开始,历经漫长的演进,我们的先民在劳动中逐渐学会了制作石器、烧制陶器、驯化动物、栽培植物和定居生活,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的复杂化开始了中华文明。</p> <p class="ql-block"> “文明起源”单元展示了石器、玉器、陶器等反映史前文明发展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大口陶尊(新石器时代,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夹砂灰褐陶,形体厚重,大口尖底,通体饰斜篮纹,腹上部刻划“日、月、山”一组符号,代表了汉字的雏形。 </p> <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各类陶器</p> <p class="ql-block"> 陶人面像</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p> <p class="ql-block"> 立鸟异形陶器(新石器时代,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有学者据其出土位置和陶器上鸟的形象,认为其与太阳崇拜有关。</p> <p class="ql-block"> 朱书文字陶扁壶(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 出土时已残。壶鼓腹部用朱砂写有一个“文”,与甲骨文形体结构十分相像。平腹一面的朱书文字目前尚不能识读。</p> <p class="ql-block"> 陶釜灶(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陶鼓(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簋(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壶(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彩绘龙纹陶盘(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陶盘内壁及盘心涂黑色陶衣并磨光,唇、沿面涂红,内壁用红彩绘蟠龙纹。 </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盆(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彩绘陶壶(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宅兹中国》专题部分的展品最多最精美,有绿松石龙形器、铜牺尊等夏商周时期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的西周文物-何尊,是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图中展示的是尊内铭文拓片放大的图像,其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尊形陶瓮(约公元前2050一公元前1750年,河南新密新砦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跃然欲生。龙身有铜铃,内有玉石铃舌。被称作"中华第一龙"。</p> <p class="ql-block"> 绿松石龙形器的出土,为中华民族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 陶盉(公元前1800年一公元前15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p> <p class="ql-block"> 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算是中国最早的金镶玉艺术品了。几百片细小的绿松石片在没有依托的情况下历经3000多年而无一掉落,可见其工艺之精湛。</p> <p class="ql-block"> 出土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象牙杯是中国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杯身是用象牙做成的,杯身有清晰的花纹,并镶嵌华丽的绿松石,是商代罕见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 商周青铜器已发展为世界青铜文化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 商代早中期的青铜器包括酒器、炊器、食器和水器,有精细的花纹。</p> <p class="ql-block"> 商代晚期已进入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形多样,浑厚凝重,花纹繁缛。</p> <p class="ql-block"> 司母辛鼎</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妇好”铜圆鼎</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妇好”铜方彝</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妇好”铜爵</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妇好”扁圆铜壶 </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亚弜”铜圆鼎</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妇好”铜方斝</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妇好”铜方罍</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妇好”铜钺</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妇好”铜甗</p><p class="ql-block">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p> <p class="ql-block"> 出土于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的铜牺尊,是一尊神兽造形的盛酒器。神兽背上有一只凤鸟和一只虎,臀部和胸前各一条龙。凤鸟是酒尊的盖钮。</p> <p class="ql-block"> 铜牺尊盖内底及器体腹内底各有两行六字铭文:“异仲作宝尊彝”。</p><p class="ql-block"> 晚商开始有些青铜器物上出现铭文,通常记录作器人和被祭人的名号和族徽,也会有关于征伐、祭祀和赏赐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铜编钟</p><p class="ql-block">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p><p class="ql-block">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铜编镈</p><p class="ql-block">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p><p class="ql-block">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石编磬</p><p class="ql-block">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大国一统》专题部分浓缩了历朝历代的盛世景象。</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短短几个小时的游览,我只能匆匆用手机拍照和记录有限的照片及资料。</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我感到我们要了解和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尽管我们在努力汲取着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营养,仍然像是个长不大的孩童永远需要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