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回忆起故乡抗战故事

艾君

<p class="ql-block">观看九三阅兵式,是件隆重的大事。我放弃事务,泡好咖啡,准时打开电视机。那一刻心情无比激动,思绪万千!我们这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亲身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深受父母辈言行举止的潜移默化,身体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我爸十几岁投身于四明山三五支队游击战争,念念不忘那些为祖国、为人民、为抗战而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奉献生命的战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唯一心愿仍是拿出自己毕生积蓄,在家乡建设红色记忆馆,让子孙后代缅怀先烈,不忘国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p><p class="ql-block">怎能忘记前人的嘱托?我哥嫂花十几年心血,收集散落于四明山区的抗日战斗碎片,汇集成一座历史资料俱全、相当规模的浙东乡村红色记忆馆。倘若老爸现今还在,一定会感到欣慰。在观看九三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时,我特意将老爸从手机里请出,愿他在天之灵亦能感知、观看到,为祖国的气势磅礴,繁荣昌盛而欢笑!</p> <p class="ql-block">在我记忆里,爸妈总是很忙!我爸工作在外地,几星期回趟家,整天闷在房间里,满脸的不开心。我妈每日开夜会,回家总在夜间10点后,我们早已进入梦乡。一家人见面时间少得可怜!好不容易围坐一起,老爸开口必是“不忘先烈,牢记使命”,感觉挺乏味,那时候年幼,不懂得老爸情怀。</p><p class="ql-block">令我开心的是:每逢周末,在夏日清亮的月光下,在冬天跳动的灯光里,妈会拿本破旧书籍,给我们讲述那些古老传说和历史故事。许多情节早已模糊,但温暖始终留在心中。在这个抗战胜利的特殊日子,在观看阅兵式的庄严时刻,不禁想起老妈讲过的亲身经历,日本<span style="font-size:18px;">鬼子进村烧、抢、杀,人民群众团结反抗的真实历史事件。当时</span>她悲愤的泣诉,激起我们满腔仇恨,义愤填膺。</p><p class="ql-block">那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江南这片美丽土地,百姓生活在灾难深重之中,遭受蹂躏。我父母的故乡在四明山革命老区,是全国十九个抗战根据地之一。家乡陆埠处于山脚平原地带,是敌我双方频繁活动的争夺区域,从四明山起源流至宁波甬江的姚江经此经过。当年仅有崎岖山道的山区,姚江便是物资运输的唯一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住在城里的日寇经常进山扫荡,从附近村庄经过,不断进村抢劫,物资亦从姚江运输。而根据地的游击队员们下山执行任务,传递情报,亦会在周边村庄逗留。当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联络点,百姓掩护着游击队员的安全。名誉上的伪乡长、伪保长就是游击队的眼睛,把日寇的动向及时汇报给山上,又把上面精神迅速传达至下面,军民团结一心,形成抗日统一战线。因此,游击队总是准确无误,出其不意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我爸年幼就为山里传送情报,长大后上山参加浙东游击三五支队。作为本地人,执行这一地区的战斗任务总有他的身影。</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居住在城里的日寇下乡抢粮,装满几大船稻谷驶回县城。出了山口,抢粮的日寇从陆路返城,留下几个鬼子兵押运粮食,以为离县城不远了就能安全。没想到获悉情报的游击队员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潜伏在芦苇丛中正等着船队驶近!以迅雷不及之势成功拦下,将粮食截获归还群众。遗憾在战乱中,有一日寇漏网,趁人不备潜水逃走。</p> <p class="ql-block">三天后,他带领一队日伪军回来进行报复,将事发附近的村庄团团围住。其实一获悉消息<span>便</span>将村民转移至山中。村里只剩下三位老人不愿离家,其中一位正患重病卧床,行动不便,以为老弱病残可能会放过,没再坚持劝离。可当村民回来时,发现都惨死在鬼子屠刀之下。一个倒在墙垣边,断了头;另一个横尸在桥脚下,砍掉一只胳臂;而卧床老人则刺死在床沿。家园被烧毁,留下一片废墟,百姓无家可归。</p><p class="ql-block">当年我妈还不足十岁,因没有自家土地,外婆去城区为人做女佣,外公外出打短工,只留下妈独自守家,就跟着村民进山躲避。她说:躲在山洞里,又饥又冷又恐惧,撩开茂密柴草往家方向张望,老远看到日本鬼子站在姚江支流唯<span>一</span>的石桥上,不停往村庄放火枪,枪眼喷射出的火舌,划过长空,吞噬着农舍柴垛,燃起熊熊烈火,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村民们心疼地哭成一团。</p> <p class="ql-block">当年,游击队员们常将枪支捆绑进柴草挑着进城打击日寇,搞得盘踞城区的日本鬼子胆战心惊。因此对于山民搜查非常严格,只要手掌虎口发现磨起老茧,就一概抓进监狱。</p><p class="ql-block">有位乡村女裁缝,某天进城购物,日本鬼子看到其手上使用剪刀磨出的老茧,便认定必是共党,抓进监狱严刑拷打,威胁逼供,当地伪乡长出面作证,仍然无果。致使<span style="font-size:18px;">惨死狱中。</span></p><p class="ql-block">日寇推行“宁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共党”及“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为达到其侵略目的,嗜血成性,残暴邪恶。</p><p class="ql-block">曾查阅地方史资料,1941年3月通向内地唯一重要港口宁波沦陷。据《宁波市志》记载:日军在镇海登陆受阻情况下,1937年8月—1941年3月间,飞机轰炸宁波54次,出动飞机217架次,反复轰炸海曙区交通要道灵桥及主要居民区和商业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40年10月更是对宁波实施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日机入侵将大量吸饱鼠疫试验者血液,充满亿万个鼠疫杆菌的疫蚤投落于市中心开明街一带。 当时造成1500余人感染,135人死亡,犯下滔天罪行。</p> <p class="ql-block">余姚修编的《四明颂》回顾:1941年5月至9月,浦东部队分7批约900余人,南渡杭州湾到达浙东三北地区,与当地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相互整合,形成抗击日伪的主力部队。部队相继打响(相公殿、横河、临山梅园丘)战役,与日军展开面对面交锋。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相继派遣谭启龙、何克希等干部到达浙东,并于1942年7月和8月成立浙东区党委、三北游击司令部,建立了浙东抗日根据地。为了促使新生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开辟四明山区作为游击战争基地。从此党领导着老区人民与敌展开殊死战斗,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如今回望历史,并不是沉湎过去惨痛,而在于铭记血的教训;如今纪念胜利,亦不是单纯牢记,而在于不断传承。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自强自立,振兴中华,让红色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