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历史,守护记忆

张慕贤

<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福建中路的前身是清康熙⼗⼀年(公元 1672年),张荣等捐资铺筑的⽯板⼤路,俗称⽯路,为当时嘉定、太仓、昆⼭、常熟等地由陆路达上海县城的通道。同年,官府在⽯路以北的吴淞江(苏州河)筑三洞⽯闸,名⽼闸。上设浮桥,⼈称⽼闸桥,故⽯路⼜称闸路。上海开埠之后,划⼊英租界的⽯路,初名沙克⾥路。清同治四年(公元 1865 年)英租界当局改名为福建路。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收回租界,始将福建路更名为福建中路。我⼩时候居住在福建中路509弄福和⾥6号2楼,主要活动范围东⾄福建中路、南⾄宁波路、⻄⾄浙江中路、北⾄北京东路,该区域周围东⻄南三⾯都是上海市中⼼⻩⾦地段,贮存着我在⽗⺟膝下、哥哥、姐姐肩旁阖家欢乐的幸福岁⽉;保留着我与童年⼩学、⻘春中学同学,⼀起求知、淘⽓⻓⼤的鲜活印象。</p><p class="ql-block">今天城市旧改不断推进,虽然这些地⽅的居⺠、商家已经动迁完毕,弄堂、房屋全部实⾏封闭,正待夷为平地。在其原貌彻底消失之前,为了珍藏仿佛就在昨天的历史,守护流逝的光阴,我试图⼀⼀借助11张⽹络历史照片、近百张我2008年起拍摄的照⽚,根据⾃⼰亲身了解、援引《⻩浦区地名志》、《⻩浦区商业志》、百度文库等资料,形成近万文字,制作成美篇,谨献给我的⼩伙伴;并且表达怀念⽗⺟的感恩之⼼与致谢亲友的⼿⾜之情……</p><p class="ql-block"> 张慕贤 2025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北向的福建中路历史悠久,迄今已350余年,按照公交⻋⾥程计,离外滩、⼈⺠⼴场、豫园城隍庙各两站,是⼀条响当当的“⽼字号”⻢路。位于吴淞江(俗称苏州河)南,北起南苏州路,接福建路桥,与福建北路相通;南抵延安东路,与福建南路衔接。福建路商业,在康熙初年,⽼闸桥南堍已形成集市。19世纪末20世纪初,福建路洋⼴杂货、煤号、药铺、药房、茶庄、客栈、饭店、果品、桂圆、檀⾹等店不下五六⼗户。到19 世纪30年代末,福建路商号400余户。北京东路到南京东路⼀段,⾯馆、茶⻝、烟纸、当铺、绸布、酱园等商店连⽚,五⾦、⽔电⾏、铜锡店众多。南京东路到延安东路⼀段聚集⾐庄店 50 余户与桂圆店10余户,号称⾐庄街与桂圆檀⾹街。1914年,上海第⼀条⽆轨电⻋线路在此路通⾏(今为公交14路)。福建路更趋热闹繁华:商家林⽴、附近书场戏院扎堆,老凤祥、⽼⼤房、知味等观酒家尤为著名。1930年代后,南段开办鼎丰、上海、和春、⽣⼤等⼗⼏家桂圆⾏。往北,⼴东路⾄南京东路⼀段是贺瑞泰⾐庄、原⼤⾐庄、裕昌提庄、万源提庄⽪货⾐庄等五⼗余家⽪⾐庄聚集区,福建中路以东,南苏州路⾄九江路之间⽯潭弄的道教虹庙,⾹⽕兴旺。 南京东路⾄北京东路⼀段,主要为玻璃五⾦号。北京东路以北南苏州路原名⽼闸桥街,是⼆⼗余种家柴⾏的经营场所,⼈称柴⽙街。</p> <p class="ql-block">清末⺠初福建路街景</p> <p class="ql-block">1905年的福和⾥弄⼝。福和⾥,福建中路509弄,1905年起建成2幢江南传统建筑式样的的三层砖⽊结构楼房。占地约269平⽅⽶,建筑⾯积454平⽅⽶。我家⽼宅在此弄6号2楼。</p> <p class="ql-block">2021年在与上图同⼀位置拍摄,和120年前弄⼝照⽚相⽐,虽然变化明显,但基本格局未变,放⼤看,⽩⾊处“福和⾥”三字模糊,是⽂化⼤⾰命破四旧,反对“福和”,⽤涂料抹平所致。</p> <p class="ql-block">⺠国时期福和⾥南侧的福建路街景。</p> <p class="ql-block">与上图同一位置的街景(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福建路民国时期街景</p> <p class="ql-block">福建路民国时期街景</p> <p class="ql-block">1914年11⽉15⽇,中国的第⼀条⽆轨电⻋线路在福建路正式运营,线路总⻓ 1.1 公⾥,南起郑家⽊桥(今福建中路延安东路),北⾄⽼闸桥南堍(今福建中路北京东路),中间只设南京路⼀个站点。票价:每站头等⻋厢2分,二等⻋厢1分。</p> <p class="ql-block">福建中路福和⾥弄⼝(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福建中路福和⾥远景,多位小学同班同学(4班)居住于此地。(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福和里6号,我家老宅大门,典型的江南民宅风格(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福和里全景(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厚德⾥,福建中路533弄,1930年建成3幢三层砖⽊结构房屋,多位小学同班同学(4班)居住于此。(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福建中路街景,厚德里弄堂口南望(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福建中路北京东路口南望(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百年⽼店德兴⾯馆,以焖蹄面、爆⻥⾯著称上海,以前⼀、⼆楼都是堂吃,之后仅⼀楼堂吃。⽼板孙姓,⽆锡⼈。店员“阿德哥”,和老板同乡,⽂⾰之前经常在⾯馆后⾯的厚德⾥练⽯锁(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德兴面馆全貌,去吃过无数次,现因旧区改造,已搬迁到杨浦区。(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福和⾥对⾯的沿街店⾯,记得以前有烟纸店、剃头店(⼩时候就在此理发)、橡胶店、南货店、点⼼店、脚踏⻋⾏,先意楼的⽩切、红烧⽺⾁面……上世纪80年代之后店⾯⼏乎全都变为五⾦商铺。现全部关闭,等待拆房(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福建中路北望(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江南⼤楼,福建中路410号,即⼤江南旅社,1929年建造。一楼是福建中路邮局,邮编200001,显示了其黄浦区中心老大的地位。小时候经常傍晚在此沿马路窗口排队买《新民晚报》。(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福建中路460号福建⼤楼,1931年建成,原为美商电话公司,后为上海市市内电话局,姐姐在此上班直⾄退休。现为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中区电信局(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盆汤弄,福建中路368号。⼀条藏在南京路旁边宽仅3⽶的神秘⼩巷。1864年建造,有160年历史。因沿街⺠居设盆汤浴,在⼀只⻓腰⽊盆,放进热⽔,布帘⼀挡,浴客就可以洗澡⽽得名。⼀百多年之前,英租界最早的⾼档浴室畅园、沦园、瀛园等,也设在这条路上,因此⼈称盆汤弄。建国之后,改为居⺠住宅区,建筑系⼆层砖⽊结构房屋。(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盆汤弄内的这根电线杆,简直是活化⽯般的⽂物,为上海城市现代化的最质朴记忆⼀⼀上海开埠以来最早树⽴、⾄今仍在使⽤的电线杆之⼀,⽬前只剩⼏根。⽊质为美国花旗松,乌⿊笔直,底部镶嵌⾦属箍(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福建中路⾹粉弄北侧街景。⾹粉弄,位于南京东路东部,南京东路与天津路之间,福建中路以⻄,浙江中路以东;东⻄⾛向。建成年份不详,1866年英租界测绘图已有标记。当时弄内开了⼀家⾹粉室,专卖蛋粉、胭脂粉等,其作坊与货栈设于此弄内,由此习称⾹粉弄。现因封闭无法拍照(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宁波路,由三条历史道路组成:第⼀条为今福建中路⾄浙江中路(中段),建于1848年,初名中旺街,是著名的⼟布集散地;第⼆条为今四川中路⾄⽯潭弄(东段)建于⼗九世纪五⼗年代,初名教会⼤道,⼜称宽克路。因辟筑时间不同,两段不相衔接;第三条为今浙江中路以⻄路段,在第⼆跑⻢场拆除之后辟筑,称爱尔⽩纳路。1865年筑通全路,以浙江宁波改今名。建国之前,该路东段是银⾏、钱庄的聚集地之⼀。主要银⾏为上海商业储蓄银⾏、道亨银⾏、永亨银⾏、⼤公银⾏、⼴东银⾏、亚洲银⾏等;钱庄达六⼗余家,汇划钱庄⼏乎都设于此。第⼀次世界⼤战爆发之后⼀段时间,中国⺠族资本主义发展,钱庄起了重要作⽤。钱庄领⽤外国银⾏钞券增加了资⾦⼒量。庄票在外国银⾏⽀持之下,流通市⾯,⽐私⼈资本银⾏的本票,更受欢迎。上海的私⼈资本银⾏多依靠钱庄代理收解,在钱庄存款,钱庄则能利⽤银⾏的资⾦向⼯商业放款。钱庄与商业资本家的关系密切,⼤商号与钱庄往来多,与银⾏往来少。该路与北京东路、天津路的东段,统称“后⻢路”,曾经是上海的⾦融中⼼区。宁波路是钱庄的⼤本营,北京东路、天津路也是银⾏、钱庄集中的地⽅。⾄1948年,后⻢路⼀带中国⼈开办银⾏67家,钱庄62家,信托公司8家,各类保险公司29家。中段集聚了本市多家同业公会,例如:钱江会馆、茶业会馆、卷烟皂烛⽕柴商业同业公会等。(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图为宁波路近福建中路⼝⻄望(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宁波路430弄钱江⾥,1910年建。我的⺟校宁波路第三⼩学所在地,前身为1926年上海丝绸业⼯会在钱江会馆旧址创办的私⽴钱江⼩学,1953年5⽉正式更名为“宁波路第三⼩学”,并转为公⽴学校……1980年代并⼊北京东路⼩学。近七⼗年过去了,但是我对⼩学的校舍、就读情况、师⻓、同学的印象仍然记忆犹新。小学及中学多位同学居住于此。(2025年摄)</p> <p class="ql-block">宁波路托儿所,我外甥曾在此就读,印象深刻。(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宁波路457弄积福⾥,近⻰泉园路,1903年起建造的9幢砖⽊结构⼆层楼房。典型的海上旧⾥。有中学同学居住于此。(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宁波路450号,曾是⻩浦区下乡上⼭办公室(简称区乡办)所在地,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期间,⻩浦区⼗多万⻘年学生的《下乡上⼭通知书》从此地发出,千家万户⼦⼥奔赴⿊⻰江、吉林、内蒙古、安徽、江⻄、云南屯垦戍边、插队落户(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我保存了五十五年的《下乡上山通知书》原件,也算是文物了吧,</p> <p class="ql-block">⻰泉园路,上海最窄的马路。南起南京东路,北讫宁波路,⻓201⽶,1866年辟筑。当时仅为南京东路⾄天津路⼀段。据传,因开设此地的⼀家⻰泉园茶馆(旧址在今⻰泉园路29号),⾃称⽤⻰泉⽔泡茶,清⾹馥郁,醇正⽢美。之后⼈称茶馆周围⼀带为“⻰泉园”。⼗九世纪末,建造北段,⻢路随之延伸⾄今宁波路。1984年正式命名为⻰泉园路。有中学同学居住于此。(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新光⼤戏院,宁波路586号,1930年建成,融合⻄班⽛与意⼤利中世纪歌德式⻛格,曾⾸映由蝴蝶主演发中国第⼀部有声电影《歌⼥红牡丹》。1936年3⽉9⽇,卓别林由梅兰芳、蝴蝶等陪同,在此观看⻢连良演出京剧《法⻔寺》。 1994年定名新光影艺苑。(2019年摄)</p> <p class="ql-block">纸⽚楼,位于宁波路⽯潭弄⼝,约建于20世纪30年代。设计初衷为最⼤化利⽤城市边⻆⽤地,该建筑多边形布局、三⻆形构造的空间利⽤智慧被视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证与建筑奇观。其在特定视⻆呈现薄如纸⽚视觉效果的特殊建筑形态,因2013年英国《每⽇邮报》报道引发国际与上海市⺠⼴泛关注。(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宁波路476号,具有中西合璧建筑特色,建筑年代不详。1912年刘海粟等人于共同在此创办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为中国华成烟草公司旧址,上海第二轻工业学校宁波路分部曾入驻此地。(2025年摄)</p> <p class="ql-block">顾家弄,南北向,全⻓164⽶。为北京东路历史⽚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因业主顾姓⽽得名。该弄南临宁波路,北靠北京东路。从晚清年间起逐渐建成 22 幢砖⽊结构⼆层⽯库⻔房屋。弄内两侧1937年之后逐步形成旧五⾦市场。由五六家发展到五六⼗个摊位与商店,1940年前后为全盛时期。多位小学(3)班的同学居住于此。(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顾家弄街景(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顾家弄东侧居民住宅(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顾家弄东侧居民住宅(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顾家弄门牌号(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顾家弄68弄内(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顾家弄68弄内(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顾家弄68弄内(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顾家弄北望(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顾家弄近宁波路南望(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顾家弄20号,同治九年(1867年)为茶业会馆,抗战时期为私立大光中学,上海籍乒乓球国手徐寅生曾在此就读,后改为顾家弄小学,现为黄浦区星光幼儿园(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路,东起外滩中⼭东⼀路,⻄讫⻄藏中路,与北京⻄路相接。⻓1683⽶,1849年辟筑,1876年完成建设。因东端附近是英领事总署,故初名领事馆路,1865年命名为北京路。1945年更名为北京东路。⼗九世纪末⾄⼆⼗世纪初,⼀些近代企业集中在今河南中路以东的北京东路东段。北侧有怡泰洋⾏、⼤英轮船公司(后为上海⼈⺠⼴播电台处)、上海华安⼈寿保险公司(今沙美⼤楼旧址)、美华书馆、教堂;路南有怡和洋⾏和《英⽂沪报》馆(今外滩⾄圆明园路之间)、安⽒⻄药公司和⻙廉⼠药局(后为上海供电局、北京东路⼩学旧址)。1908年冬⾄1934 年夏,新⼤厦相继落成,中国实业银⾏、中国垦业银⾏、四明银⾏、盐业银⾏、浙江丝绸银⾏、中华银⾏、煤业银⾏、浙江兴业银⾏、统原银⾏等均开设在今河南中路以东北京东路两侧。当时北京路与天津路、宁波路⼜称后⻢路。抗⽇战争爆发之后,上海最初的五⾦街——虹⼝百⽼汇路(今⼤名路)商店号⼤量迁⼊英租界的北京路。之后北京路出现了旧机械、钢铁、⼯具零件、机电、⽔道管、橡胶管、建筑材料、绳索、轴承等九⼤⾏业的五⾦建材专业性商店,成为规模⽐原虹⼝五⾦街⼤得多的上海最⼤五⾦街。</p><p class="ql-block">⽬前由于旧区改造,除北京东路浙江中路口的上海第一五金大楼外,上海市五⾦⼀条街不复存在。除上海第一五金大楼外,商铺全部关⻔,徒剩满⽬萧然。图为北京东路福建中路⼝。(2008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原北京东路国营菜场,是附近居⺠⼏乎每天要光顾的地⽅,在以前副⻝品需要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年代,每天清晨⼈⽓⼗⾜。记忆最深的是帮⺟亲在菜场排队……楼上曾为北京中学,因能闻到⽔产柜台的腥⽓,戏称“⻩⻥中学”。之后改造成为北京东路⼩学(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敦贻⾥,北京东路607弄(近福建中路),原名崇兴⾥。1937年起建成4幢⼆层砖⽊结构房屋。多位小学(3)班同学居住于此。(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松安⾥,北京东路627弄(近福建中路)。1930年起建成10幢二至三层砖⽊结构房屋。多位小学同班(4)班同学居住于此。(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路松安里(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路松安里(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路松安里(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路松安⾥,一位小学女同学家老宅,小时候我们学习小组的所在地,暑寒假经常在此做作业,印象深刻。后该同学移民英国。(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路修德坊,北京东路647弄(近福建中路)。1937年起建成4幢⼆⾄四层砖⽊结构楼房。多位小学同班同学(4班)居住于此。(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路修德坊(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路修德坊(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浦剧场(原⾦城⼤戏院),北京东路 780 号,位贵州路⼝,1934 年建成,1935 年⾸映《⻛云⼉⼥》,⾸次奏响《义勇军进⾏曲》。是我⻘少年时代去过次数最多的电影院。⻩浦剧场四字为周恩来总理提写,2009 年被列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剧场现存⽔磨⽯地板、⽼式售票厅等历史元素(2019 年摄)</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路756弄保康里,1924年建,旧式里弄,砖木二层结构。我一位中学时代好友在此居住,经常去他家玩耍,1970年他去安徽淮北插队,知青大返城时回到上海,后移民美国旧金山,今世很难再见,特拍此照留作纪念……(2025年摄)</p> <p class="ql-block">浙江中路南望。浙江中路,南起延安东路,与浙江南路相接,北讫南苏州路,接浙江路桥,⻓1331⽶。1861年辟筑,原为第⼆跑⻢场圈外南京东路以北⼟路,初称苏州路(北段)。1866年辟筑福州路以南⼀段(南段),称浙江路。⼗九世纪后期全路竣⼯,统称浙江路。1945年更名为浙江中路。⼗九世纪末⾄⼆⼗世纪初,因受南京路商业的辐射影响,此路中段最早繁荣,游乐场、茶馆、旅社达⼗六七家。到1940年代,此路北段漆号、铁号、五⾦号聚集成市。中段为菜馆、旅社、⼥鞋店集中点。南段⽪号、熟⻝店较多,此外,还有回教堂、浙江⼤戏院及⼩型医院。(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萝春阁⼤楼,浙江中路462号。萝春阁由⺠国初年上海⼤亨⻩楚九创办,建造年代不详。三楼原本为茶楼。后以⽣煎馒头出名,是上海⽣煎馒头的⿐祖之⼀。30多年前停⽌营业。⼩时候,⺟亲曾多次带我前去品尝,只是现已记不清当时的滋味了。小学多位同学居住于此。现大楼现已封闭。(2019 摄)</p> <p class="ql-block">萝春阁大楼内的楼梯。解放前大楼里可谓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三楼设有萝春阁茶楼,从宽敞的楼梯就可以想象得到当年的人流量之大。(2019年摄)</p> <p class="ql-block">萝春阁大楼楼顶东望 (2019年摄)</p> <p class="ql-block">萝春阁大楼楼顶东望 (2019年摄)</p> <p class="ql-block">浙江中路宁波路口东望(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浙江中路天津路口北望(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庄路,1860年建。东起顾家弄,⻄讫六合路,⻓347⽶。以辽宁牛庄命名。1995年打通拓宽,与宁波路东段相接。20世纪30年代,⽜庄路东段为五六⼗家五⾦摊集聚的旧五⾦市场。浙江中路以⻄,沿途为⽜庄路露天菜场。全路两侧是二层砖⽊结构的居⺠住房。1960年代,组装半导体收⾳机⻛靡上海,东段是半导体零件⻬全的旧货市场,每天全市各区爱好者挤在此处淘零件或交换零件,乐此不疲。我小学时曾⽤在这⾥淘来的零件安装过矿⽯机与单管半导体收⾳机。(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牛庄路打通拓宽后在顾家弄口东望(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中国⼤戏院,⽜庄路704号。为全国仅存两座国字头百年剧场之一,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位⼴⻄北路与浙江中路之间,坐北朝南,四层钢筋混凝⼟结构,⾼24⽶,占地 1258 平⽅⽶,建筑⾯积 3884 平⽅⽶,内设观众座位1410席。1930年创办,定名为三星⼤舞台,由周炳⾂、赵如泉、⻩楚九等⼈合资经营,与天蟾舞台、⼤舞台、共舞台并称上海四⼤舞台,武⽣名⻆盖叫天曾在此演出全本京剧《武松》。后⻩⾦荣开设⼤舞台,强迫业主取消“⼤”字,改名三星舞台。1934年,转给周少卿、顾⽵轩经营,改名更新舞台。1942年盘给⼤来公司,由张善琨、顾乾麟等经营,改名为中国⼤戏院。1954年由政府接管。1966年之后,曾改名新中国剧场。1974年改名为中国剧场。但民间还是称作中国大戏院。(2019年摄)</p> <p class="ql-block">牛庄路295弄渭水坊,1921年建,旧式里弄,10幢砖木二层结构房子,许多小学同学在此居住,相当熟悉这里。(2025年摄)</p> <p class="ql-block">牛庄路福建中路口(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南⽆锡路是福建中路的⼀条⽀路,与最早的⽯路同时期形成。东起宁波路312弄, ⻄讫南⽆锡路164号,⻓315⽶,⽆⼈⾏道。与北边平⾏的⽆锡路同名。1945年为避免两条⻢路重名,将北边的⽆锡路冠以“北”字;将南边的此路更名为南⽆锡路。路⻄端原⽆通路,1960年代始与顾家弄贯通。多位中学同学居住于此。(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南无锡路支弄里的老屋,过街楼、老虎窗等具有浓郁的江南民居特征,一位中学同学家的老宅。(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带有天井的百年老屋(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南无锡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一位中学同学家就住此二楼,文革期间经常晚上躲在阁楼上冲印照片,非常有趣。(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最初南京路是一条可驰马车的路,称为“大马路”。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始名南京路。后又以西藏路为界,分别称南京东路、南京西路,统称南京路,号称“中华商业第一街”,离我家老宅近在咫尺。图为上世纪80年代的南京东路福建路口。</p> <p class="ql-block">永安公司,位于浙江中路、湖北路和⾦华路之间,坐南朝北,包括新旧⼤楼两座,皆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两楼之间的浙江路上空建有两座封闭式天桥,是闻名全国的南京路四⼤百货公司之⼀。旧永安⼤楼,南京东路635号,为六层英国式钢筋混凝⼟结构。1916年由华侨郭乐、郭泉、郭琳爽等9⼈筹资租地建造,占地 5681平⽅⽶,建筑⾯积3万多平⽅⽶。1918年9⽉正式开张。职⼯千余,百分之九⼗为粤籍。旧永安⼤楼东北部外沿呈弧形,沿南京东路开三座圆柱拱形⼤⻔,布10个⼤型橱窗,向东沿浙江中路、向⻄沿⾦华路共设侧⻔五道,南⾯九江路开后⻔⼀道。铺⾯为⻢赛克地坪,楼上均为打蜡地板。由于永安铭牌吉祥,当时不少新婚或乔迁新居的消费者购买家具、床上⽤品,⾸选永安公司。1956年1⽉4⽇,永安公司公私合营。旧永安⼤楼于1966年10⽉改名为东⽅红百货商店,1969年9⽉20⽇⼜改称上海市第⼗百货商店。1987年底改建为华联商厦,现恢复原名。屋顶花园天韵楼,曾是上海著名的游艺场所。记得⼉时夏天,家⽗带我在屋顶花园纳凉,我⼀⼈吃了半只⻩澄澄、甜蜜蜜的腰形平湖⻄⽠。家⽗仙逝已四⼗四年,但我时常会想起⽼⼈家的慈爱……(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先施公司,南京东路648-700号,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东起浙江中路,⻄⾄⼴⻄北路,南沿南京东路,北迄天津路,⼤楼坐北朝南,七层钢筋混凝⼟结构,占地 7000 余平⽅⽶,⾼30余⽶。1914年,由华侨⻢应彪等发起组建。1917年⼤厦落成,10⽉20⽇开幕。不仅是闻名全国的四⼤百货公司之⼀,⽽且是国⼈最早在上海创办的经营环球百货的第⼀家⼤型百货公司。东南⻆楼顶建有⾼耸的空⼼塔,名摩星塔,塔中嵌⼤圆钟⼀座。“先施”总公司在⾹港,上海为分公司,由正司理⻩焕南负责经营⼆⼗余年,⾸创从业⼈员每逢星期⽇休息的制度;⾸次破例雇⽤⼥店员。除百货部外,先施公司设东亚旅馆筹建附属⼯⼚,由单⼀的百货逐渐发展为资⾦雄厚的先施集团。六、七楼先施乐园,百戏杂陈,笙歌悦⽿。屋顶平台为屋顶花园,设置花卉盆景,为夏夜纳凉处所。1925年“五卅惨案”发⽣,⻩焕南决定先施公司停业1⽉,参加罢市⽃争,之后⼜减少⻄⽅公司,各国商品的进货量,增加国产商品销售的百分⽐。1952年歇业。原址为上海时装公司、东亚旅社、⻩浦区⽂化馆、⻩浦区⼯⼈俱乐部等⽤,⼩学时期,我哥经常带我来此观看乒乓球⽐赛(2021 年摄)</p> <p class="ql-block">新永安⼤楼,南京东路627号,为19层钢筋混凝⼟结构。1932年建造,占地1400平⽅⽶,建筑⾯积 1.5万平⽅⽶。因第七层“七重天”是当时上海⾸屈⼀指的酒楼,⼜名七重天。新永安⼤楼顶层曾作为上海电视台早期的播映室、上海电视台二台等。⼊驻过华侨商店、医药公司、七重天宾馆与家⽗的⼯作单位:上海市⽇⽤五⾦采购供应站。(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新新公司,南京东路720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位⼴⻄北路与贵州路之间,名含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学》“苟⽇新,⽇⽇新,⼜⽇新”之义。1923年,由华侨刘锡基、李敏周等创办,1926年1⽉23⽇开幕。⼤楼坐北朝南,七层钢筋混凝⼟结构,屋顶南侧中部建有⽅形⼆层空⼼塔⼀座,屋顶东北、⻄北⻆各建有尖顶塔楼。占地 4280 平⽅⽶,⾼ 30 余⽶。是继“先施”“永安”之后⼜⼀家闻名全国的上海四⼤百货公司之⼀。六楼为新都饭店、新都剧场,以后⼜增设玻璃电台(名凯旋电台,1949年5月27日宣告上海解放的第一条红色电波在此发出)。新都剧场为综合性游艺场,七楼设供应粤菜的万象厅。此外各层分布新新第⼀楼、新新茶室、新新美发厅、新新旅馆等。顶部⾼耸的塔楼抗战时期被⽇军炸毁。1952年歇业。原址为上海市第⼀⻝品商店、上海市服装鞋帽公司、上海时装⼚、上海帽⼚、上海仪表电⼦进出⼝公司和⻩浦区第⼀体育俱乐部等单位使⽤。⼤楼内的第⼀⻝品商店创始于 1954 年,享有“中华⽼字号”美誉。六楼曾设新都溜冰场。周⽽复名著《上海的早晨》曾描写过徐义德独⽣⼦、⼩开徐守仁在溜冰场溜冰的场景,可知溜冰曾是时髦的游戏。不过溜冰不同于现在的轮滑,那时是⽔磨地,钢质四轮滑冰鞋,滑起来声⾳轰轰响。我是⼩学溜冰队成员,相当⻓⼀段时期,每天⼀清早带着书包去训练⼀⼩时,然后在⼩学⻔⼝点⼼摊吃早完点,去读书。(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新公司,南京东路830号,名含取规模⼤与设备新之意。位⻄藏中路与六合路之间,⼗层钢筋混凝⼟结构⼤楼,坐北朝南,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曾获亚洲最佳设计奖。占地 3667平⽅⽶,营业⾯积1.7万多平⽅⽶。公司经营环球百货,配置空⽓调节设备。铺⾯地坪铺意⼤⽯、二、三楼分别为胶质地板和柚⽊地板。自铺⾯商场二、三楼,安装当时澳的斯公司世界最新潮的电动扶梯,是中国第⼀家使⽤自动扶梯的百货公司。大新公司不仅是闻名全国的上海四⼤百货公司之⼀,⽽且作为后起之秀,超越先施、永安、新新,名列上海四⼤百货公司之⾸,摘取全国百货公司之冠。地下室至四楼均为商场;五楼专设⼤新舞厅、五层楼酒家。六楼⾄⼗楼为⼤新游乐场。游艺节⽬包括京剧、话剧、电影、滑稽、歌舞、魔术、武术、滩簧等。1951年停业。原址改为国营上海市第⼀百货商店,仍然⻓期保持全国最⼤百货商场的历史纪录。⼉时姐姐多次带我去乘⾃动扶梯⽩相,后来兜兜中百一店也是我少儿、青年时代的乐趣之一。(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江西中路268号美和大楼,建于1930年,立面为卷廊式结构。六楼是我的培成中学所在地,在此渡过中学时代。</p> <p class="ql-block">福建路桥的前身为清康熙年间建造的一座三洞石闸,上设浮桥可供行人通过。</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三年(1864年),浮桥建成木桥。光绪十一年(1885年),工部局将其拆除,改建成一座7孔木桥,取名老闸桥。民国35年(1946年)因旧桥毁损严重,遂拆除重建,并更名福建路桥。</p> <p class="ql-block">1966年,服务二十年的木桥拆除,改建成长71.4米,宽11.58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这里是我常常去玩耍的地方,对那里的垃圾码头、粪便码头,土地庙改建的邵万生加工场有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2001年,这座屡遭船只撞击的双曲拱桥被宣告退役,新桥于2004年2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主桥面完工。于2007年底竣工通车。(2021年摄)</p> <p class="ql-block">在桥上西望(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边留存的码头遗迹,(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北岸的旧建筑,这里现已成为苏河湾万象天地,是具有浓郁历史韵味的高品质城市消费、文化、休闲公共空间。(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南岸东望,小时候喜欢在这里防洪墙上走着玩,宽度仅约35厘米,那时真是年少无知。(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完成沿河改造、全部清除码头遗迹后的福建路桥西侧(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完成沿线改造,全部清除码头遗迹之后的福建路桥东侧。1925年家父十六岁,在原籍无锡东湖塘锡北运河上船,来上海学生意,画面左侧的高楼处,就是家父当学徒的晋昌铁行旧址,家父第一次在此地的码头登陆上海。苏州河,承载这几代人的故事和记忆,向父辈致敬!(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桥上遥望北京东路福建中路口(2008年摄)</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财神弄,北京东路南侧,紧靠浙江中路的一条重要弄堂,西侧为浙江中路著名的天禄食品商店、第一五金商店、杜五房熟食店等的后门,又因其东侧支弄入口的红砖拱门、大型垃圾箱、南端牛庄路入口的萝春阁上方露出的新永安大楼顶部,极具旧上海弄堂的特色,而被谢晋导演选中作为电影《舞台姐妹》的外景地之一,拍电影时我就挤在架设拍摄机的木台下方看热闹。可惜很早时候因建造五金大楼,财神弄及两侧的房屋全部夷平,没能留下照片。有小学(3班)同学居住于此。</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收回租界,将福建路更名为福建中路,同时将延安东路南的永泰路(郑家⽊桥街)命名为福建南路。福建南路宏余坊、德和⾥、中华⾥与附近的⼤同坊,是我插队落户时期结识的同公社、同县城的上海知⻘好友、⼤学同班上海同学、同校不同届的上海校友,⻘少年时代居住的地⽅。</p><p class="ql-block">福建南路,南起⼈⺠路,北讫延安东路,⻓362⽶,1863年辟筑,原名杜浪路,1872年改名为图雷纳路,1876改名为郑家⽊桥街。1943年10⽉改名为永泰路,1945年以福建省名更为今名。建国之前,该路系商业街,⼤⼩商号100余户,布号达30余家,是全市⽑蓝布字号的聚集地。北段东侧有⼤⽅饭店,协昌、阮耀记等7家缝纫机发⾏所……</p><p class="ql-block">对美篇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请各位同学、亲朋好友及时指正,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