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旺满目。”跟随辛弃疾的一首《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我们来到了见证南京六百多年历史的城墙博物馆,去瞻仰刻在城墙上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南京城墙博物馆,2021年建成开放,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中国首个ICOFORT(国际古迹遗址协会)成员。南京城墙博物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进入展厅,一面写满年份的墙面吸引了我的注意。其中在南京建都的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清,太平天国这十个朝代。南京城墙在朱元璋统一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后,1368念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开始修建史上规模空前的筑城工程。1853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其更名为“天京”,将明代城墙的防御功能充分利用。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南京城墙也从“皇城墙”转变为现代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我们随着讲解员的脚步继续前行,一片巨大的城砖阵列映入眼帘。七百多块明代城砖排列整齐,每块砖上都清晰明了刻着铭文。我附身细看,仔细辨认六百年前的工匠姓名----“张三”,“李四”......,这些普通人的名字,因为与这座伟大城墙的联系而得以不朽。我触碰外面的玻璃保护罩,仿佛在与古代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握手。</p> <p class="ql-block"> 穿过城砖阵列,一个巨大的馒头状空心土堆让我疑惑不解。原来这个是明代的馒头窑,因为形似而得名。如此硕大的馒头窑是从江西黎川整体迁移而来。据说因为其占地空间之大,当时还是先摆放好之后,博物馆才封顶。站在这个令人震撼的砖窑前,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熊熊窑火,忙碌的工匠汗流浃背的样子。窑口似乎还散发着余温,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柴火与粘土的气息。这个窑炉曾经烧制出筑就帝都的城砖,如今静静地立在博物馆中,向每一位游客诉说着那段热火朝天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离开时已是夕阳西下。回望博物馆,玻璃幕墙上映照着晚霞与古城墙的剪影,现代与古代在此刻如此完美交融。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看到的不止是城墙文物,更是刻在城墙上的历史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