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塘大鹏岛游记

豫浙

<p class="ql-block">听说金塘沥港对面的小岛大鹏岛有蛮多的民居老宅,于是在九月十二日九点多我们四位老友开车前往,好在现在大岛都有跨海大桥相连,到达金塘岛后,在金塘岛转了一下,开车来到沥港,沥港码头隔海三百多米就是大鹏岛,之间有金鹏号渡轮来往,金鹏号渡轮不大,但能载汽车,轿车来回三十元,车上乘客就不用买票了,一小时左右一个来回船班。大鹏岛上没有饭店,时间已十一点,于是我们在沥港码头上的一家《大菜饭店》小饭店吃了中饭,小饭店海鲜品种很多,也很新鲜,烧的也好,价格也不贵,吃后感觉挺满意的。</p><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开车上了金鹏号渡轮,乘一点的航班几分钟后靠上了大鹏岛码头。</p> <p class="ql-block">大鹏岛码头上大鹏岛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大鹏岛位于金塘岛西北方向,距离沥港大约350米。岛屿呈北西-南东走向,全岛总面积约为4.0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0.8公里。岛上的最高点是位于岛中部的大平山,海拔161米。岛上有5个自然村落,留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民居建筑群,其中包括规模较大的胡家、刘家、金家、杨家、沈家等大宅。</p> <p class="ql-block">大鹏岛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岛上留存有历史悠久的古民居建筑群,其中包括太平灯塔、息影亭、老渡站等31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古建筑群精雕细琢,展现了海岛地区罕见的独特风貌。大鹏岛在宋元时期曾是商业繁荣的地区,其曾是金塘海运业的“要塞”,历史上曾是船商富户的居住地,经济相当发达,被誉为旧时金塘的“富人区”。</p> <p class="ql-block">来往于金塘沥港与大鹏岛之间的金鹏号渡轮。</p> <p class="ql-block">杨家大宅墙门。</p> <p class="ql-block">大鹏岛</p><p class="ql-block">杨家大宅</p><p class="ql-block">大鹏25村杨家古民居简介</p><p class="ql-block">杨家古民居位于大鹏25村港口廊(原自村落)。据传由杨希栋建造于1895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由正屋、东西厢房、台门、用房等组成院落。正屋面阔五间,中堂一间,穿斗式梁架,进深九柱九带前廊,东西厢房四间,正屋与东西厢房之间各有小台门。南面台门上方石匾镌刻有“关西旧风”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杨家古民居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杨家大宅中堂</p> <p class="ql-block">杨家大宅屋顶</p> <p class="ql-block">杨宅大宅</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宅侧门</p> <p class="ql-block">大鹏岛</p><p class="ql-block">王家大宅</p><p class="ql-block">大鹏25村王家古民居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家古民居位于大鹏25村港口廊(原自然村落),由前王家、中王家、后王家三处建筑组成。据传前王家由王维良建造于1906年,中王家由王维洲建造于1901年,后王家由王秉亨建造于1946年,三处建筑均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总共2082平方米。均于正屋、东西厢房、台门、用房等组成,其中唯独后王家属于木结构古建筑二层楼</p><p class="ql-block">王家古民居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宅</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宅</p> <p class="ql-block">大鹏岛</p><p class="ql-block">刘家大宅</p><p class="ql-block">大鹏25村刘家古民居简介</p><p class="ql-block">刘家古民居位于大鹏25村港口廊(原自然村落)。据传由刘锡银建造于1893年(清末)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由正间、东西厢房、台门三进院落组成的古民宅四合院。第一进,正屋面阔七间,中间串堂。第二进,正屋面阔七间,中间祖堂。第三进,辅房面阔七间。每进东西二侧各有一小台门,该宅院主要建造结构采用福建杉木砖石瓦等材料,进(间)深八柱八檩,穿斗式梁架。是大鹏岛上现存建筑面积最大的古宅院。</p><p class="ql-block">刘家古民居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刘家大宅</p> <p class="ql-block">刘家大宅</p> <p class="ql-block">刘家大宅穿堂,还是过去的泥土地坪。</p> <p class="ql-block">这个竹杆,舟山土话叫“朗衣串”(音),现在七十岁以上的能叫出名称的也不多了,七十以下的更是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这是平时晒衣、晒被、晒被毯用的,把二根竹杆固定牢后,搁上一根竹杆,就能晒衣服被子了,阴雨天,把二根竹杆靠在墙上,再搁上一根竹杆,就能在屋里晾衣服被毯。</p><p class="ql-block">过去好多人家道地都有这样的“朗衣串”,方便简单经济实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鹏岛古民宅</p> <p class="ql-block">大鹏岛古民宅</p> <p class="ql-block">大鹏岛古民宅</p> <p class="ql-block">来往的渡轮一天有十八班</p> <p class="ql-block">这次去大鹏岛,看到了二个小时候的东西,一个是串堂的泥地坪,小时候有好多人家正房的地坪也是泥地,用黄泥打实打平,家里来来往往走动,日子一长,表面一层的泥就变黑色了。另一个就是“朗衣串”,小时候蛮多的民宅道地都有这样的“朗衣串”,很方便,砍上三根竹杆,修整一下就好用了。现在买来的不锈钢晾衣架,是这个“朗衣串”方便简单经济实用了。</p> <p class="ql-block">这次去金塘的大鹏岛原来以为看几处老宅会比较快的,就只打算待一小时,到了才知道有三十一处看点,所以只看了五六个地方,好多地方都没去。总的印象:古民宅是比较多,古痕迹保留的不错,新修的痕迹少,四合大院式的宅子少。喜欢看古迹、古宅的去游览一下还是不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