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21)滇中水城----易门

易门县,地处云南中西部,南连峨山,归玉溪市管辖。东与昆明安宁相接,距昆明高速公路43千米。易门县户籍人口为16万多。 <p class="ql-block"> 龙泉文化广场“铜书卷”以书卷形式,记述了易门的历史渊源、水城建设的沧桑巨变。易门铜矿为全国八大铜矿之一。开采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 ,清代乾隆年间形成规模化开采 。累计生产含铜精矿47.87万吨(截至1999年)。在建国初30年封闭时期,这是对国家十分重要的贡献。</p> 龙泉文化广场“和谐门”。红砂石“门”碑,寓意平安之门、变革之门、开放之门、和谐之门。 龙泉文化广场为广大居民提供休闲、文化娱乐及运动健身等的场所。 在文化广场旁,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水池。 俩位花甲女士在献爱心。 碧池四周绿荫环绕,红石为径。衬着远山和城市高楼,池内映着蓝天白云,显得幽美动人。 什么是柔情似水?碧池给了你最直观的诠释。 池内池外,相映成趣! 美女与倒映。 俩位美女戏水,让我联想起西施和郑旦。郑旦和西施是一对姊妹花。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生活在浣纱溪畔。西施和郑旦亦常浣纱于溪。 我于2002年曾游览了西施老家。 春秋末期越国战败后,被迫向吴国称臣求和。越王勾践遍选国内美女献给吴王夫差,天生丽质的西施和郑旦入选。夫差对西施万般宠爱,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使越国强盛起来,最终打败了吴国。吴国灭亡后,西施不知去向,有说是被沉海而死,有说是与范蠡泛舟五湖隐居而去。 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范蠡带着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现苏州蠡园就曾是他们居住地。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据说范蠡后在山东经商成富翁。 《东周列国志》称:“勾践班师回越,携西施以归。越夫人潜使人引出,负以大石,沉于江中,曰:‘此亡国之物,留之何为’?”墨子将西施之死与比干、孟贲、吴起并列,以证他们都是因为自己过人的美德、才干而死,而西施的惨死,是因其美貌所致。 西施因美而亡,如今美女笑对人生。我们漫步于碧池畔。 <div> 警界英模正在与你打呼呢!</div> 瑶池仙境。 易门龙泉十里长廊, 总长达5716米, 被誉为亚洲第一长廊。 龙泉公园位于易门县城西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内有龙泉大寺,始建清代乾隆年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曾在此题书“龙泉公园”四个大字。 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末年。包含龙泉河、栗园湖等水域,以及古榉木、红豆树林区和400年树龄的珍稀树木。加上历代祭龙庙会,每次都吸引数万游客参与。 龙泉公园生态旅游景区主要景点包括龙泉大寺、咸丰三年重建的戏台、水榭亭、月到风来亭、锶泉、长廊、龙隐寺以及百鸟园。位列“滇西第一名胜” 。<br> 月到风来亭。内外两层八角亭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始建于唐代,有仙者在此书下“月到林间投倩影,风来湖面荡清波” 锶与人体骨骼的形成密切相关,它能够促进骨骼发育和类骨质的形成,对骨折愈合有显著功效。特别是老年人和正在发育的儿童。锶在肠内与钠竞争吸收部位,从而减少人体对钠的吸收,增加钠的排泄。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及医疗保健作用。 龙泉水源从此洞中源源不断涌岀。易门的水资源蕴藏总量高达11亿立方米,故有“滇中水城”雅号。公园内戏台(图右侧)清乾隆年间重建‌。单檐歇山琉璃瓦顶,面阔12米,进深11.5米,屋顶装饰纹龙、鸱吻等传统构件‌‌。戏台是易门“二月二”戏会的核心场所,该活动始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延续至今近500年,以祭龙祀水、戏曲演出为主‌。 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内有百鸟园,放养着孔雀、八哥、画眉、白鹇、锦鸡、黑翎椋鸟等40多种3000多只鸟(其中白鹇、锦鸡等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县境内广袤的山林中,散布着400余种野生菌类。其中,可食用的野生菌多达100余种,包括松露、松茸、干巴菌、鸡枞、牛肝菌、青头菌、老人头、鸡油菌、谷熟菌、铜绿菌、虎掌菌以及珊瑚菌等。这些品质优良的野生食用菌,使得易门被誉为“中国野生食用菌之乡”,并成功入选“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