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6日我们22人再次前往山西,开启晋北访古之旅。</p> <p class="ql-block">D2:火车到达忻州,即前往定襄县洪福寺。</p> 洪福寺位于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北社东村。<div>创建年代不详,但据寺内碑记至迟建于北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 </div> 洪福寺院坐北向南,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div>虽然金、元、明、清及现代多次修葺,但保存的宋代木构建筑基本不变,为国内宋代殿宇建筑重要遗存。</div><div>在寺院四周环有高大厚实的堡墙、砖碟维护,底部有七米高的土夯垒台,为堡垒式寺院,这在中国古代寺院建筑中也十分罕见。</div> 洪福寺大雄宝殿内有9尊泥塑像,场面宏大,气势庄严,是中国宋代彩塑艺术中的精品。 屋樑上的小型塑像也妙趣横生。 如此偏僻小乡村,竞有宋代彩塑精品,令人称绝。 来到被誉为“唐代建筑标本”的南禅寺。<div>南禅寺位于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始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div> 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现存殿宇6座,包含唐代大佛殿、明清龙王殿等不同时期建筑。<div>大佛殿面宽11.62米、进深9.9米,采用单檐歇山顶设计,檐下斗拱用材硕大,四周檐柱微向内倾,形成深远的出檐结构,梁架采用叉手承托脊檩的早期营造法式 。</div> 殿内佛坛现存17尊唐代彩塑,包含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菩萨及护法天王等塑像,造型丰润流畅,与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风格相似。 佛坛四周嵌有唐代砖雕。 D3:广济寺,俗称西寺,位于五台县城内西门旁,始建于元代,现存主体建筑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遗构。 寺院坐北朝南,原为三进院落,现仅存大雄宝殿及部分遗存,主殿面宽五间,单檐悬山顶,采用元代减柱造与侧角设计,梁架结构保留早期特征。 大殿屋檐下男孩造型较为罕见。 大雄宝殿前立八角形经幢一座,通高4米,下施扁平的须弥座,每面雕狮。<div>幢身八面,都有造像,刀法简洁古朴,经幢铭文已漫漶不清。幢身之上覆以宝盖,周围浅雕几何图案,绕以璎珞。</div> 大雄宝殿内保存元代泥塑30尊,主像为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与文殊、普贤菩萨),辅以十八罗汉及胁侍菩萨,塑像风格写实,体现元代造像技艺。<div>殿内悬挂清代知县王秉韬题写“天人利益”木匾。</div> 伏虎罗汉前的小老虎萌萌哒。 <p class="ql-block">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中国第一国宝”的佛光寺,位于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五台山南台西麓)。</p><p class="ql-block">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现存东大殿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唐代木构建筑典范。</p><p class="ql-block">2009年包括佛光寺在内的五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位于一处东、南、北三面小山环抱,向西开敞的山坡上。寺内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p><p class="ql-block">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p><p class="ql-block">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建筑。 </p> 东大殿侧影 <p class="ql-block">文殊殿</p> <p class="ql-block">站在佛光山腰,还未进入东大殿,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p><p class="ql-block">看着远处山峦重叠、云雾缥缈,顿觉禅意阵阵,佛光寺果然是个神奇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排名第三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和芮城县的广仁王庙)。</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殿内佛坛横跨5间,雕塑35尊佛像。</p><p class="ql-block">佛坛正中塑释迦牟尼佛,左塑弥勒佛,右塑阿弥陀佛。</p>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 <p class="ql-block">佛光寺雕塑还应用了写实手法。</p><p class="ql-block">这是东大殿角落里的佛殿主(即捐资人)宁公遇坐像,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面目丰满,风韵高雅,情态虔诚。</p> <p class="ql-block">当年林徽因先生在宁公遇坐像前。</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即祖师塔。</p><p class="ql-block">其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会昌五年(845年)灭佛、佛光寺被毁留存的建筑物,也是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p> 唐代石幢 穿越时空的凝望——正在测绘唐代石幢的林徽因先生。 <p class="ql-block">佛光寺周边的玉米长得真高啊。</p> 延庆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善文村,始建于唐代。<div>现存主体建筑大佛殿为金代木构建筑,两侧厢房为清代或民国时期增建。 <br></div> 寺内游客寥寥,便于拍照。 整个大殿里,只见层层叠叠的梁架与斗拱相互咬合,像一张精密的木构网,稳稳托住了整个屋顶。<div>这就是延庆寺最绝的“减柱造”工艺。</div><div>这就是专家口中的“金代营造术天花板”。</div> 现在延庆寺之所以被更多人知道,是因为《黑神话:悟空》曾在这里取景。<div>可现实中的它,没有滤镜加持,却更显真实——布满岁月留下的伤痕。</div> 刻满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经幢,是北宋景佑二年的遗物,装着延庆寺的过往。<div>可如今只剩下这半截底座,孤零零地立在角落里。</div>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来到代县妙觉寺,大门紧闭,路人提示可唤守庙人,方得以进入。</p><p class="ql-block">该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重建与修缮,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构,但现代迹象明显。</p><p class="ql-block">因为其位于县城,便于民众定期烧香拜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