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说唐僧五师徒</span></p> <p class="ql-block"> 曾经做过有关唐僧师徒的美篇,今天再说唐僧五师徒。</p><p class="ql-block"> 唐高僧玄奘孤身西行,闯过道道关卡,经历艰难险阻,历时十四年取回真经,潜心译经弘扬佛法。后由唐僧口述、徒弟执笔将西天取经的经历写成《西行慢记》,吴承恩据此编撰神化为《西游记》,从此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亦真亦幻广传天下。</p><p class="ql-block"> 唐僧带领悟空、悟能、悟净西天取经,明明是师徒四人,为什么说是五师徒呢?别忘了还有白龙马,白龙马也是唐僧西天取经团队中的一员啊!</p><p class="ql-block"> 大唐高僧玄奘立志西天取经弘扬佛法,感动玉皇大帝,派遣观音菩萨神助。观音菩萨点化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龙王之子四个在天庭犯错被停职检查接受教育的“庭官”戴罪立功,拜唐僧为师组团西天取经。西天取回真经、翻译研习弘扬佛法、信众广民风淳、庙宇林立香火旺,国泰民富天下安。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对西天取经有功的唐僧师徒论功封神御赏。</p><p class="ql-block"> 那么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在我们心目中又如何评价五师徒呢?吾斗胆抛开师徒在团队中发挥作用所做贡献,只按其修行境界将五师徒分为三个层次:无我、忘我、自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师傅唐玄奘达到最高境界——无我。</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信奉的道、儒、释都推崇无我,且奉为悟、修、禅的最高境界,只有少数真人、圣贤、神仙才可做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就是对这种最高境界的通俗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唐高僧玄奘,祖籍河南俗姓张,与佛有缘自幼出家,苦读习研佛法,名扬长安僧界。随着研习的深遂和禅境高远,玄奘意识到大唐现存佛法不能完全涵盖佛宗旨意,立志西行天竺朝拜佛祖,求取真经弘扬佛法,传播佛恩普度众生。</p><p class="ql-block"> 自汉朝佛教传入以来,不断有高僧西行求取佛宗真经。有未见佛祖身先卒者、有未达目的地中途而返者、有取得真经后随商队返回者,其中成败参半。真正孤身一人徒步前往天竺数载、研习并取得真经又徒步返回、后译经传经弘扬佛法的就算唐高僧玄奘了。由此可见唐僧西天取经的艰辛程度、困难有多大,经历的磨难有多少;其信仰理想要有多么坚定,需要的意志力有多强大,自身的体力要有多强壮、知识阅历要有多丰富。</p><p class="ql-block">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只有剔除俗心、一心系佛、身心为佛、意念无我的境界,方可将人神均认为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实现俗佛界最高业绩。宁向西行一步死、不向东退半步生的坚强信念;爬山涉水不畏艰、风雨无阻不怕难的舍生忘死精神;兵拦盗抢不畏惧、色惑利诱不动心的坚定意志;妖阻魔扰不动摇、徒弃钵丢不恢心的顽强定力。非以达到无我的境界是绝对做不到也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心中有佛、口中念佛、行为向佛,唯独无我的玄奘高僧可赞可颂。</p> <p class="ql-block"> 沙和尚悟净、白龙马——忘我。</p><p class="ql-block"> 无我的境界只有圣人圣贤可以达到,绝大多数普通人通过悟禅修则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功成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等是对忘我精神的诠释和写照。忘我境界高于自我,奋斗目标是无我境界,不论是入世出世、理想社会世俗社会、典范性要求还是规范性要求都倡导忘我精神。忘我尚不是无我、当然也不是自我,而是小我服从大我、舍小我为大我、求仁取义专门利人的忘我。</p><p class="ql-block"> 白龙马是西海龙王之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赐予的明珠被贬凡间,投胎成为一匹白马,经观音点拨化做取经人的徒弟,成为唐僧西行取经的坐骑。白龙马是忘我的典型,在团队中他“心”中有佛、责任在“肩”,忘掉我的原型、忘掉了我的存在,默默无语的践行职责。以至于人们在谈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团队时往往忽略了白龙马,但在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的封神御赏中他榜上有名。</p><p class="ql-block"> 沙和尚悟净是天庭灵霄殿侍銮舆卷帘大将,蟠桃会上失手打碎玻璃盏被贬凡界,在流沙河食人为妖,观音菩萨赐法号悟净,点化等候西天取经人。在团队中沙和尚悟净真正做到了忘我,少言少语默默无闻执行力强;不争不抢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分内分外师兄愚弄的活儿都乐于干忍赖力强。“我挑着担”的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有人调侃说,沙和尚在西行途中只说三句话: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二师兄,大师兄追妖精去了! 大师兄、二师兄你们去打妖怪,我保护师傅。 人们对沙和尚和白龙马无怨无悔、尽职尽责、全心全力陪伴师傅西天取经的行为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孙悟空、猪八戒——自我。</p><p class="ql-block"> 把孙悟空和猪八戒同放在自我境界层次,可能有违大家的心理预判,毕竟孙悟空、猪八戒留给众人的印象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也曾为此纠结,深思细辨后觉得两位师兄均还没有脱离自我境界,只是自我意识和追求的重点不同罢了,孙悟空有上升忘我的障碍、猪八戒有滑向为我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自我是芸芸众生的普遍行为模式,是一种个体意识与思考,注重个体独立性与自主性,追求自身的需求和喜好。但追求自我不能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能影响社会关系,不能疏离群体联系,更不能漠视群体责任。自我是一个现代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远古的话题,今天的人们更注重自我的自由自在和个性主张,强调自我存在感、实现自我价值;远古人们可能对“自我”的概念不是很清晰,但探索追求自我的实践却一直没有停止过。由于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度、需求喜好及追求独立自由的方式方法强度不同,外在表现形式上必然有差异性。其区分的关键是是否履行群体职责、和谐群体的关系、是向往升华为“忘我” 还是甘心降级为“为我”。</p><p class="ql-block"> 孙悟空原为花果山的美猴王,被招安上天为弼马温,自称齐天大圣。因偷吃蟠桃、醉酒搅乱蟠桃会、偷盗九转金丹、大闹天宫而被压五行山。观音菩萨赐法号悟空,点化做西天取经人徒弟。火眼金睛孙大圣,识妖降魔辨真情,天庭地宫独创行,玉皇阎王难消停。金箍大棒逞威风,护驾西行见真诚,猴性难改闹辞程,我行我素耍个性。孙悟空的自我表现是:真诚率真意志坚、敢做敢为能力强、腾云驾雾天地行,立功惹祸佛难容。西天取精团队没有孙悟空不行,但有了孙悟空又太“闹心”,是一个“真诚可靠能力强、工作认真常犯错”的狠角色。所以师傅唐僧离不开他,又不得不常念“紧箍咒”惩戒他。</p><p class="ql-block"> 猪八戒原是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大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错投猪胎一副猪嘴猪耳猪脸相。观音菩萨赐法号悟能,点化做西天取经人徒弟。天蓬元帅猪八戒,形象憨态有能耐,六齿铁耙降妖怪,女儿国中自称帅。猴哥沙弟伴师行,西天取经风雨程,贪吃贪色根不净,俗心难改戒未成。猪八戒的自我表现是: 观音点化伴师行,元帅威风难再呈,佛心惮性尚未定,逢难遇挫自移情。猪八戒是西天取精团队不可或缺的骨干成员,虽然其能力不比大师兄、耐劳不如师弟、负重难比白龙马,但八诫给团队增添了不少的色彩,以其本不高大上的形象践行戒律的考验。是一个“工作照样干、牢骚又不断、规戒经常犯”的麻烦角色。所以师傅不得不时常告戒他、师兄经常调侃他、师弟和白龙马则是除了无耐就是无语。</p><p class="ql-block">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妖怪、世俗凡夫则多是为我、唯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人生旅程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一个悟、禅、修的过程,最终都会有果。按照所得果的境界大致可分为:无我、忘我、自我、为我、唯我五个层次。</p><p class="ql-block"> 无我是最高境界,是无身心即无自我身体、欲念,将其容入自然和信念之中,在天人合一、和大道大念中体现存在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忘我也是一种高境界,虽然有自我存在的意念,但在大道大念面前忘掉自我意念,大公无私、全心全意服务于大道理。</p><p class="ql-block"> 自我是普遍的常态境界中的较高境 ,有强烈的大道大念意识,同时也有自我的存在感和欲念,服从于大道大念,但有时需要心理判断和决择,会有一个提高升华过程,最终会小我服从大我,迈向无我;。</p><p class="ql-block"> 为我是凡人的常态境界,“人不为我,天殊地灭”,虽然对“为我”有不同的理解,但其核心是“我“。为我遵循: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我”为核心是有条件的、有敬畏的、有包容和让步的,其私心往往又无耐服从于公理。 </p><p class="ql-block"> 唯我是一个低境界,唯我独尊、我为中心、我为标准,天为老大、我为老二,万物皆为我所用。唯我是实足的自私,自私到无所顾及,其结果是难成其私又怨天忧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团队中,无我是旗帜、忘我是骨干、自我是主力、为我是从众、唯我是可教育团结之徒。唐僧玄奘的无我、沙和尚白龙马的忘我、孙悟空猪八戒的自我均是西天取经途中的进行时,取经成功返回大唐后就成为过去时。观音菩萨的点化、佛祖的感化、经历磨难的开化、自身的悟化,五师徒都达到了无我的最高境界、都成神成仙。</p><p class="ql-block"> 愚以为:《西游记》为芸芸众生展现了一条悟、禅、修的途径,唐僧师徒为我们再现了俗界众生的自身境界、践行实现理想目标、提升自我境界的路径,唯此才能找到我、给我定准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