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谢英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306984</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丹墀曾独绎丝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御札亲题第一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莺喜上迁张笔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马谙西讨仗威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亚夫金鼓从天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韩信旌旗背水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耆致尔功还奏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形仍许上麒麟。</b></p><p class="ql-block"> ——宋·梅询《送夏子乔招讨西夏》</p><p class="ql-block"> 2019年金秋时节,我参团乘坐<b>“广州至额济纳”</b>旅游专列,奔赴诗与远方。游览水洞沟遗址后,到位于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脚下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夏风情园观光。</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朴而静谧的西夏风情园,仿佛穿越千年时空,置身于神秘而辉煌的西夏王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妙音广场。广场上八座妙音鸟图腾柱代表的是西夏党项民族的八大部落,图腾柱上刻画有印刷、雕刻、酿酒、陶艺、农耕等西夏文化的代表图案。</p> <p class="ql-block">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西北部建立的政权。党项首领拓拔思恭在唐末帮助平定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赐姓李,封夏国公,割据五州之地。经太祖建业、兴庆立国,1038年10月,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西夏国力鼎盛时,疆域涵盖如今宁夏全境,甘肃和青海的大部,陕北高原、内蒙及蒙古国中西部的一部分,与宋、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1227年,元灭西夏,实行灭族并彻底毁灭西夏文化。</p> <p class="ql-block"> 踏入西夏风情园,眼前的元宝峰植被茂盛,流水潺潺。因山上有一块酷似元宝的大石头而得名。这座山峰是根据关于“西夏秘宝”的古老传说精心打造。传说在元朝灭夏之际,西夏人匆忙将大批宝藏深埋地下,其中黄金白银多达80余车。这个<b>“西夏秘宝”</b>的传说,至今仍无任何确凿的线索揭示宝藏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 市井街全面还原了西夏军事、经济、文化以及手工艺发展到鼎盛时期的市井街貌,打造通济监、铁工院、党项巾帼馆、医人院、服饰铺等体验项目,为游客展示一部活的西夏史。漫步其间,随处可见西夏特有的元素,如独特的服饰、精湛的打铁技艺、以及精美的面塑和造字艺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临其境地感受西夏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西夏武器制作精美,夏国剑在宋朝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以锋利无比、装饰华丽著称。苏轼见到夏国剑,邀请“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作诗赞美:<b>“红妆拥坐花照酒,青萍拔鞘堂生风,螺旋铓锷波起脊,白蛟双挟三蛟龙。”</b><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现了兵器锋利如青萍、出鞘时堂内生风的场景。</span>西夏王陵6号陵出土的铁剑(1975年)和武威博物馆藏执剑甲士彩绘木版画印证了其形制与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 状元府中<b>“状元及第”</b>横匾由夏桓宗李纯祐题写,匾下挂着国画《春雪》,两旁对联:<b>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b>李遵顼在桓宗天庆元年(1203年)进士及第,名列第一,成为当科状元。后登基即位,为西夏第八位国主。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p> <p class="ql-block"> 1804年,清代著名学者张澍在家乡甘肃武威拆开清应寺内一座封闭已久的碑亭,发现一座高碑,上刻文字体形方整,却无一认识。碑的另一面刻有汉文,建碑年款为天佑民安五年。因此断定,这通石碑就是有名的<b>《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b>,碑上所刻文字为西夏文。张澍是笫一个明确识别出西夏文的学者。从园内的番汉百家姓对照表,可见识笔划繁杂的西夏文字。</p> <p class="ql-block"> 园内设有《烽火西夏》实景马战表演,演绎历史上著名的夏辽“河曲之战”。1044年,在贺兰山下李元昊单枪匹马,前往辽兴宗中军大帐。折箭盟誓,承诺西夏军队后撤三百里。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英勇奋战,大败辽国。马战实景表演中,战马飞奔,驰骋沙场,通过各种马上倒立、左右翻飞的马术特技,再现夏辽两国的“河曲之战”场景。让人心潮澎湃,身临其境地感受金戈铁马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b>“万方皆集会,百戏尽前来”</b>。园内的<b>“擂台杂耍”</b>表演,各种民间绝技、花活在此呈现,飞斧、鞭技、软功柔术、气功喷火等惊心动魄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漫步西夏风情园,感受西夏王朝的历史气息和西夏大气磅礴的皇家建筑风格。园内草木茂盛,风光旖旎,既有<b>“风吹草低见牛羊"</b>的塞外风光,又有<b>“小桥流水人家”</b>的塞上江南诗韵。</p> <p class="ql-block"> 西夏风情园以西夏文化为主题,融合建筑、雕塑、民俗、历史等多种元素,集旅游观光、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于一体,<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农耕、印刷、陶艺、游牧、军事、酒酿等古代西夏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展示西夏那段尘封的神秘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 西夏风情园中仿建的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又称<b>“天佑民安</b>”或<b>“西夏碑”</b>,于西夏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立。是中国保存最大、最完好的西夏文碑。碑文采用西夏文与汉文对照书写,为破译已失传的西夏文字提供了唯一完整对照样本,被誉为“活字典”。碑身雕刻融合敦煌飞天风格与党项艺术特色,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西夏王权思想的结合。它详细记载了西夏崇宗时期护国寺塔重修始末,印证了西夏对中原典章制度的继承发展,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西夏风情园的文化长廊,屹立着党项巾帼佘太君塑像。宋代杨家将和杨门女将的故事,家喻户晓。佘太君是杨家将和杨门女将的中流砥柱。她姓折,名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氏是党项羌族折掘氏后裔。折赛花生长在爱国名将家庭,自幼受父兄武略影响,年少时就成为文武双全的女将。嫁给宋代名将杨继业为妻,是抗辽破夏的巾帼英雄。杨家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p> <p class="ql-block"> 人生无悔,往事如烟。我脑海里重现2007年6月组织离退休干部游览贺兰山岩画的影象。贺兰山岩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在这景色壮美、奇峰叠嶂的自然艺术画廊里,约有6000余幅神秘的古代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记录了远古人类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征战和娱舞等生产生活场景,成为研究远古人类文化史和艺术史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全师出雁塞,百战运龙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金络洮州马,珠装夏国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度沙风破肉,攻垒雪平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明日受降处,甲齐熊耳高。</b></p><p class="ql-block"> ——宋·陆游《小出塞曲》</p><p class="ql-block"> 游学西夏风情园,我深刻体会到,尚武精神是党项立国之本。为了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维护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铁骨铮铮、尚武勇悍的民族精神。在近两百年的历史岁月中,党项人创造了璀璨的西夏文明,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逝者如斯夫。西夏文化的熠熠光华终将从历史的尘封中破土而出,重见天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