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在吉林,那是一片被白雪覆盖的黑土地,寒冷而坚韧。1933年9月,一支特殊的队伍在这里诞生,他们不是正规军,也不是什么英雄部队,而是一群为了家园、为了民族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就是后来的杨靖宇支队,前身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杨靖宇将军亲自带领着这支队伍,在长白山的林海雪原中与敌人周旋。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装备精良的日伪军,还有东北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守护了这片土地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我常常想,是什么让这群人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下来?是信念,是对祖国的热爱,是对侵略者的愤怒。他们用血肉之躯对抗饥寒,用简陋的武器面对强敌,甚至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依然没有放弃。</p>
<p class="ql-block">杨靖宇将军在1940年2月的那场战斗中,独自一人与敌人奋战到最后一刻,年仅35岁。他的牺牲,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他的精神被传承下来,后来的杨靖宇支队正是以他为名,继续战斗在东北的雪原上。</p>
<p class="ql-block">这支队伍后来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部分,1946年在通化正式成立,如今隶属于陆军第83集团军。他们的名字,早已不只是一个番号,而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不屈、坚韧和对祖国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每次走在家乡的雪地上,我总觉得脚下踩着的不只是白雪,还有那段厚重的历史。杨靖宇支队的故事,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我们每一个东北人心中的一团火,燃烧着,也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p> <p class="ql-block">合成第11旅(第83集团军合成11旅(重装旅)来自[“红军铁甲旅”(原第54集团军11装甲旅),“杨靖宇支队”(原第20集团军装甲旅),原第65集团军机步193旅拆分重组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