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道上绘源桥

文青传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皖南山区腹地的葛公镇徽道村,有一湾碧水蜿蜒而过,一座小巧的石拱桥静卧其上,似虹霓落于清流。桥身的石块,岁月镌刻下斑驳痕迹,却依旧坚实如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石拱桥叫做绘源桥,位于徽道村古徽道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四百余年,由王氏大户捐资修建。桥高约六米,长约十二米,宽约五米,桥孔是特制的方石硬成弧形,两边桥墩用巨大的方石和条石铺成,十一级台阶,块石铺成桥面,高大坚固整齐美观,桥正中有行书“繪源桥”及“永镇葛源”几个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绘源桥是徽道村重要的古建筑景观之一。该桥与古徽道、双蓬古树群等共同构成了徽道村独特的乡村风貌,并成为当地重要的文旅资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绘源桥作为青石古道的一部分,与石碑群、石拱桥、祠堂等共同形成了完整的传统村落体系。其青石材质与精湛的建筑工艺,展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起绘源桥,绕不开的是徽道村,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徽道村是由原来的葛源、排蓬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这里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自然景观无比优美。葛源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早在唐、宋时代这里叫“东坑源”,那时只有张、胡、罗、方几户人家,明朝初期宣德年间,有檀、李、张氏纷纷从外地迁来,形成几个小村庄,改名“葛公源”,到明朝后期天顺五年,唐末兵部尚书后裔王文英行商至此,见这里地势优美,山川秀丽,认为这是个居家的好地方,便携眷属来此,全家七口人,披星戴月,开荒恳地,建筑河堤,整平土地。由于行商与农贸兼作,经济十分活跃,王氏家族也兴旺起来了,其鼎盛时期,明嘉靖、万历、崇祯时,发展到一千多户,数千人口之众。特别是到明万历年间,王氏家族有七个半家庭拥有百万家财。物质的丰盛,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兴学助教,人才辈出,当时任县令以上官员据谱志记载竟有百人之多。这里传奇很多,风景独特,有炼丹石、棋盘石、珠砂泉、虎溪、韩公庙、肉身寿棺、龙洞、瀑布沟等十二景。时年王氏大户召集能工巧匠,精选当地青石,耗时三年方才建成绘源桥。桥身宏伟,用石考究。“绘源”有二义:一为众流汇注,二喻族人同心共筑、共绘源流。登桥远眺,葛水蜿蜒,云影徘徊,数百年如一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王氏为代表的葛源人不仅集资修建了“绘源桥”,还在村外的“玉环桥”旁建有葛仙真君的庙宇,内立有“葛洪真君之神位”牌,因葛洪是晋朝有名的隐士,后将“葛公源”更名为“葛仙源”,现又叫“葛源”。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慕名前来,写下了许多诗篇,现在有的诗词石刻仍很清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咸丰年间的洪扬之乱,葛源也难免其祸,房屋毁坏严重,竟连王氏祠堂也被烧毁,现在祠堂是八十年前重建的,在这里,除了门前石雕,很难找出昔日的辉煌了。一些民居里还能看到乾隆年间的牌匾更是稀物了。那历经沧桑的绘源桥仍屹立在河中,还有那一层层用山石堆砌而成的古河堤都仿佛在向你诉说那久远的故事。在葛源一个老先生家,我们有幸看到了“王氏宗谱”,那上面有明崇祯年间官拜户部后转吏部尚书的郑三俊和官至清朝两广总督,陆军部尚书周馥为王氏宗谱所写的序言手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条古微道上,还流传着乾隆下江南的诸多故事:如在葛源村头绘源桥旁与如花似玉的农家才女18岁的李凤姐避近,吃过李凤姐烧的菠菜炒豆腐,认为是美味佳肴,进而对清纯的村姑产生好感。一说李凤姐封为皇妃后,乾隆派大臣接驾到京城途中,凤姐不幸瘁死于葛公镇;一说乾隆问凤姐是要文接,还是武接,凤姐不知这是接亲的方式,随意说要武接,到接亲时,一队兵马来到凤姐家,凤姐因害怕自己的事情连累家里人而上吊身亡,可谓红颜命薄。一次因天黑乾隆在葛源借宿,村民告诉乾隆,葛源什么都好,就是蚊子太多,乾隆说我自有办法,我用扇子将蚊子赶到村口桥的下面去。葛源进村口确有一座古桥,就是绘源桥,又曰“永镇桥”,意镇住邪恶,保护村民的平安。但不知是否真的镇住了蚊子,让村民免受其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来,徽道村在推进古建筑保护与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绘源桥作为核心景点之一,已与“千年银杏树”“凉水窟”等景观联动,成为游客体验乡村文化的重要节点。 (汪冯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