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筑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2496385</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片:原创</p> <p class="ql-block"> 周末,因高中同学家有喜事小聚,便又去了母校老献县一中所在地。这处地方原属于教堂,如今已归还又新建,老建筑保留下来的不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踏进院子,兴奋与沉重交织的情绪便涌上心头,我迫不及待地搜寻着记忆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行政楼基本保留着原貌,静静立在原地;原103班平房教室早已被拆除,原地建起了二层小楼;原来的宿舍楼还在,修缮一新;后院的伙房与教职工家属楼也经过翻新,依稀能辨出当年模样。院中新增加了许多建筑,如哥特式的主教座堂、办公楼等,虽宏伟壮观,却没有那份旧日的情怀。看着整个院落,不由得想起了那时的校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老献一中没有大门,是敞开式的。门南面是教堂的一个欧式建筑,再住南就是教堂单独的一个院子;北面是个厂子,好朋友红领家亲戚在那上班,放假时经常把不用的被褥放在那。从入口往东走约五百米,路南是三层高的女生宿舍楼,大家都叫它大雁楼,从楼后看特别高大雄伟,北面则是那个厂区。路走到东头是学校伙房,有个三叉口,向东是楼间的甬路;向北拐是一条通往老师家属楼的甬路,伙房人员也经常出入;向南则是教务楼和大雁楼之间的一个通道。</p> <p class="ql-block"> 穿过通道,眼前是一个大院落,学校的核心区域,大致分为三部分。东部是教学区,有几排尖顶平房,最南边是两层的男生宿舍,大家称它公鸡楼;伙房东边还有两排尖顶平房教室,再往北便是教堂建筑,住着部分老师。中部是办公区,北面是教务处,南面是教师办公室,中间是片大广场,是我们做课间操的地方;教师办公室南边还有一排教室。西部是运动区,北面是之前路过的大雁楼,南面是一排尖顶平房,是化学、物理实验室;中间是篮球场与乒乓球场,都是稍作平整的土当地。此外,学校大门口西侧还有一片土操场,立着两对木制篮球架,地势低洼,一下雨就积水,基本就上不了体育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班是103班,在男生宿舍楼北边,是一字排开的四间教室中最东边的那间,再往东便是围墙,靠墙南侧有个厕所。男生宿舍楼是青砖所建,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内部楼梯与地板都是木质的。我们当年的宿舍在二楼,屋里没有床,只是在地板上垒了床沿,里面铺着几块麦秸压缩制成的榻榻米板。后来天凉,大家又用编织袋装了麦秸铺在床下防潮保暖;我母亲还特意给我带了床羊皮褥子,又暖又防潮。宿舍里住着解清杰、李卫东、张华、齐培苗、周稳海、孙增伟、孔维至(王庆友)等人,我们性格各异,却有着共同的目标,拼命学习,考上大学。</p> <p class="ql-block"> 高一班主任是高芳贵老师,他教代数,做事格外认真负责,常常因为我们听不懂课而着急。高二、高三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窦西玖,班里还有教语文的田耀才、张振舟、张金锁,教外语的刘振香、于学义,教物理的肖敬聘,教化学的杨占平,教政治的赵中华、张夫猛,教几何的邓花朵、陈国伦等老师。每位老师都极为敬业,都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教学水平出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那时的我们都玩命地学,争分夺秒地学,生怕耽误任何丁点时间,教室里的灯彻夜不息,早来的接上晚走的,披星戴月,夜以继日。有时上课打盹,一些同学就早晨操场、下午大堤去跑步,凝神聚力,提高精气神。实在不管用时,有的就用手拧自己大腿,拧一下就管几分钟,一会儿困了再继续拧,一天下来大腿就被拧青了。大家都清楚,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也只有挤过高考这个“独木桥”,才能走出农村、改变命运。</p> <p class="ql-block"> 当年在年级里,我们班有“两平一娣”三位女同学,只要考试,就是班内前3名、年级前10名,让我们男生都汗颜。男生学习成绩好的是解清洁、张建、刘金树等,也特别让人羡慕,是标杆,是榜样。同学们之间,男女不说话,但班里比学赶超的氛围特别浓厚,每天看谁走的最晚、来的最早,每次考试看谁成绩最好、谁进步最快。而我的成绩是很不理想的,每每想起都很惭愧,又感觉到无能为力,后来还经常因成绩不好而做梦急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想着走着,不知不觉就返回到大门口。故地虽没有了原来学校的模样,但依然保存着一些建筑,成为回忆美好时光的寄托。每当回忆起这段岁月,感慨万千,激动不已。老师们毫无保留地敦敦教诲,想方设法让我们学好知识,特别是班主任高老师和窦老师,还担当着我们的人生导师,让我们胸怀理想、茁壮成长。可如今两位老师已经离我们而去,甚是想念。还有那些同学们,也早已各奔东西,分布南北,偶尔的小聚也只能见到一部分,而不参加聚会的,或许就再也见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回想这些,不免生出几分伤感。但愿老师和同学们往后余生要珍惜时间,好好生活,快乐度过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