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承红色家风是连接革命历史与现代社会的精神纽带,其核心内涵蕴含着爱国担当、忠孝两全、坚守创新、勤俭自律等价值理念。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与浦东新区惠南镇妇联的实践、周家三代人的传承故事,以及“家+书屋”等载体的落地,红色家风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可从个人成长、家庭建设、社会治理、文化传承、民族复兴五个维度深入阐释:</p> 一、为个人成长注入“精神钙质”,抵御现代社会的价值迷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代社会面临价值观多元化、物质诱惑增多、青年“精神软骨病”等问题,红色家风恰好提供了“理想信念的坐标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家风中的“责任意识”能引导个人锚定人生方向:</b>如周大根“保卫国家”与“照顾家人”的双重责任,教会现代人平衡“小我”与“大我”——既不因追求个人利益忽视家庭责任,也不因沉迷物质而淡化社会担当;我的父亲周到临终前“接好班”的嘱托,更传递出“人生要有使命传承”的信念,帮助年轻人摆脱“躺平”“内卷”的焦虑,找到奋斗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家风中的“求真拼搏”能锤炼个人品格:</b>周家三代从“浴血奋战”到“史料抢救”再到“创新宣讲”,始终践行“认真做事、不避困难”的准则,这种精神可引导现代人在工作中拒绝敷衍、在学习中摒弃浮躁,尤其对青少年而言,红色家风不是“说教”,而是通过“爷爷的战斗故事”“爸爸的宣讲足迹”等具象场景,让“坚韧”“诚实”等品质变得可感可知。</p> 二、为家庭建设筑牢“情感根基”,化解现代家庭的关系疏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城市化加快、生活节奏紧张,部分家庭出现“亲子沟通少”“代际隔阂深”“家风断层”等问题,红色家风则是凝聚家庭的“黏合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家风能唤醒家庭的“情感共鸣”:</b>我的爷爷周大根牺牲前为母亲挑水的细节、我的家庭获评“最美家庭”的实践,证明红色家风并非“宏大叙事”,而是藏在“孝老爱亲”的日常里——父母讲红色故事时,既能增进亲子互动,也能让孩子在“爷爷如何爱国”“奶奶如何持家”的讲述中,感受到家庭的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家风能明确家庭的“价值共识”:</b>如“爱国、尚德、求真、拼搏”秋萍精神演化为我们周家的一种家风,为家庭成员划定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夫妻间以“诚信”相待,亲子间以“担当”互勉,长辈以“勤俭”垂范,避免因价值观差异引发家庭矛盾,让家庭成为“温暖的港湾”而非“矛盾的战场”。</p> 三、为社会治理提供“基层抓手”,激活现代社区的自治活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共建共治共享”,红色家风则是链接“家庭”与“社区”的重要纽带,能推动治理重心下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家风可转化为社区服务的“实践载体”:</b>如惠南镇妇联依托“家+书屋”,将红色家风融入“亲子成长营”“社群幸福圈”——通过“红色故事共读”“家风分享会”,让家庭主动参与社区活动,既减少“邻里陌生化”,也让社区成为红色传承的“微阵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家风可助力基层矛盾化解:</b>如我的妻子以红色家风为依托,坚持免费公益法律咨询多年,在律师生涯中调解了不下于数百起家庭矛盾,首创了家庭信用化治理的模式,证明“好家风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将“忠孝”“谦让”等理念融入调解,能从根源上减少家庭纠纷,进而降低社区治理成本,实现“家风正→家庭和→社区稳”的良性循环。</p> 四、为文化传承开辟“创新路径”,让红色文化“活”在当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传承方式易陷入“博物馆化”“说教化”困境,红色家风则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实现“活态传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家风能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b>我从“线下宣讲”到“云端红色课堂”,从“史料编印”到“咖啡渣扎染+红色图案”,证明红色家风可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小朋友在做“红色主题冰箱贴”时,能直观感受革命精神;年轻人在“VR 红色研学”中,能沉浸式触摸历史,让红色文化摆脱“老古董”标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家风能丰富文化建设的“内容供给”:</b>上海市妇联将“家+书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四军研究会打造“传承红色基因联系点+”模式,都是将红色家风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让红色文化不再是“专题展览”,而是成为社区书屋、家庭教育中的“日常内容”,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传承。</p> 五、为民族复兴凝聚“基层力量”,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底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红色家风则是汇聚“微小力量”的“精神引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家风能激发全民的“家国情怀”:</b>我的爷爷周大根“为国家牺牲”、我的父亲周到“离休后仍护史”、我“退休后仍宣讲”,三代人的接力证明——红色家风能让“爱国”从“口号”变为“行动”: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想起“先辈守土”的故事,会更珍惜家乡;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践行“拼搏”精神,会更专注创新;党员干部以“廉洁”家风自律,会更坚守初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家风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实践:</b>“传承红色基因联系点”覆盖学校、村居、民企,“家+书屋”赋能家风家教,本质上是将红色家风转化为“建设力量”——家庭以“勤俭”理念践行绿色生活,社区以“互助”精神开展公益服务,企业以“担当”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这些微观实践共同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图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传承红色家风不是“怀旧”,而是对现代社会问题的 “回应”——它能解决个人的“精神迷茫”、家庭的“情感疏离”、社区的“治理难题”,更能为文化传承、民族复兴提供“源头活水”。正如我们周家三代人的故事所昭示的:红色家风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它能让革命精神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红色传承的活载体”,每一份家风都成为“社会向上的正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