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樵人

<p class="ql-block">婚姻的意义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答案,而是一个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人的经历中被不断重塑和诠释的命题。下面我从不同视角谈一下对婚姻意义的理解。</p><p class="ql-block">【一】传统视角看婚姻</p><p class="ql-block">婚姻的意义在传统上看是稳定社会结构、明确血缘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基本社会制度。它通过法律和习俗将两个人置入公众监督之下,确保下一代的抚养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婚姻是私有财产出现以后,随之产生的一夫一妻制并延续至今的重要社会制度,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维持了人类的繁衍和社会安定并不断向前发展。</p> <p class="ql-block">其次,婚姻的意义在于创造了一个男女深度联合的精神港湾并构建了一个有一定血缘关系的社会网络。它不仅是男女浪漫爱情的延续,更是两个独立个体长期相处中通过磨合,建立一种看得见的、被理解的归属感,这种关系可以长期经营。大家知道,西方人在教堂结婚时牧师常说的一句话:“愿新人在爱的长河中共度一生、愿上帝祝福新人婚姻幸福快乐…”;我们东方人结婚,亲属常说的话也是“百年好合、白头偕老、幸福美满…”之类的话。在传统观念里,理想的婚姻就是长期厮守,子孙满堂,亲戚众多,社会关系联系广泛。</p> <p class="ql-block">婚姻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人成长的一面镜子。在亲密的关系中,我们被迫面对自己的控制欲、恐惧、沟通模式,学会了妥协、共情和责任。心理学家说:“婚姻是人生最深刻的修行场”,它要求人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关心家人,要学会过日子。“爱情应是以忘我为前提的,并要为所爱的对象谋求幸福”(雪莱语);夫妻之间要相互关怀,精神上互相支持,一方工作受挫,心情低落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安慰;家务互相分担,尊重彼此的兴趣爱好等,这些都需要夫妻双方磨合,适应。</p> <p class="ql-block">婚姻的意义还是对抗生命虚无的一种方式。通过与家人共享时间、目标和记忆,个体可以在无常世界中得以锚定自己的某种“延续性”---即建立稳定的心理参照点或内在标准,维持自己的价值观、个人特质和行为模式的延续。另一方面,人在遇到困难、有病、年老、情绪不稳定时,如果没有人陪伴、交谈,就会感到无助、孤独和空虚。而被家人爱、有家人陪伴是避免虚无感的最佳方式。</p> <p class="ql-block">【二】现代视角看婚姻</p><p class="ql-block">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员外出做工,扩宽了社交圈子,旧的家族观念淡泊,婚姻的意义正在经历一场“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注释1】。现代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婚姻面临挑战,婚姻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p><p class="ql-block">传统婚姻的核心是搭伙过日子,通过性别分工,达到经济互补,婚姻是一个“生存联盟”。现代,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物质不再稀缺,婚姻的价值转向了共同创造的新体验。比如夫妻一同学习,一同工作,一同作生活规划,一同享受成功的快乐等,使婚姻成了1+1&gt;2的生命体验。换句话说,婚姻不再是“拥有对方”,而是借助对方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因此现代婚姻是从“生存联盟”逐渐变为“自我扩张”“自主发展”。这种变化使得夫妻双方不再互相依赖,例如,生活费用实行“AA制”,自己的收入自己管理,孩子的费用共同负担。</p> <p class="ql-block">美满的婚姻是对抗焦虑的缓冲器,“是一次幸福而美满的旅程”。但是,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婚姻也容易成为夫妻争吵的战场。亲密感荷尔蒙减少了,有一些年轻人干脆选择了单身,已结婚的也选择离婚。据统计,2024年葡萄牙和西斑牙两个国家的离婚率(离婚/结婚%)分别为94%和85%,我国的离婚率也大有上升趋势。(参阅2024年世界33国离婚率统计)人们不再以子孙满堂为荣,不愿生孩子,血缘概念淡泊,亲戚血缘这个社会网络终断。</p> <p class="ql-block">曾有社会学家提出婚姻“去制度化”,人不再被角色规范束缚,而是追求“个性化契约”---从“你必须如何”变为“共同定义如何”。比如现在的“契约婚姻”,定期续约;“周末夫妻”保持亲密,又有自由。婚姻的意义正从“社会规定的永恒”变成“我们自己选择的持续”。这种个性化的婚姻在国内外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正在大量出现;我国上海就出现了“干婚现象”,即夫妻双方各自管理自己的财务,互动只限于生活必要事务,社交圈互不干涉,情感疏离,甚至长期分居仅名义上保持夫妻关系。</p> <p class="ql-block">“婚姻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林语堂语),但是可以借助这种“自愿的冒险”去探索如何与另一个灵魂建立既亲密又独立的关系,如何找到双方发光的平衡点。“婚姻是爱情的乐园”,也可能“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正如哲学家薩特【注释2】所说:“人是通过选择来定义自己的,而婚姻或许正是我们选择爱和被爱的终极实验。”</p> <p class="ql-block">【注释1】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et)是指科学或社会领域根本理论框架的变革及做事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由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标志着旧认知模式被颠覆、新世界观正在成为主导的过程。</p><p class="ql-block">【注释2】薩特~让-保罗-薩特(Jean </p><p class="ql-block">Paul Sartre 1908~1980)法国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存在与虚无》、《恶心》等,其思想强调人的自由选择与责任。</p> <p class="ql-block">撰文 樵人 2025/09/03</p><p class="ql-block">图片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p><p class="ql-block"> 改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