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肖小勇讲述在莫尔寺遗址发掘中,出土的一件六趾木足,与文献中记载的疏勒王“手足皆六指”相呼应,为推测该遗址为疏勒王室寺院提供了重要证据。</p> <p class="ql-block">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境内,建于古玛塔格山东南部侵蚀台地上,是一处汉唐时期的佛教寺院遗址,为中国最西部始建年代最早、延续至唐末、且保存至今的一座大型土建筑地面佛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居民介绍,是为埋葬的是国王的十八岁的女儿而建造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目前的考古发现证实,莫尔寺遗址至少有几种不同形制的佛殿。由中心正殿和两侧配殿、配房等构成的长方形大佛殿,是西域地区极少发现的佛殿类型,具有中原佛寺的特征,可以说明其属于汉传佛寺建筑。结合出土佛像和钱币等综合分析,其最晚到唐代才兴建而又很快废弃的。公元8世纪唐僧人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记载疏勒有汉大云寺,唐武则天曾令诸州各地建大云寺,西域地区的安西四镇也都曾兴建。据此推测在莫尔寺遗址发现的这处佛殿有可能就是武则天时期所建的大云寺所在。</p> <p class="ql-block">《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最初的佛塔样式及来由:两位皈依的商人向佛请示供奉的仪式,佛将外面穿的僧衣叠成方形平铺在下层,然后脱下上衣、再脱下内衣同样叠成方形依次铺在上面;再将食钵倒覆其上,最后树立锡杖。依照这样的次序放置上述物品,就成了一座塔。</p><p class="ql-block">这种带有覆钵丘的塔,称为覆钵式塔,是古老的佛塔形制。</p> <p class="ql-block">考古工作者首先确认了莫尔寺的持续生存年代:莫尔寺至迟始建于公元3世纪,于公元10世纪后逐渐废弃。更具体地说,通过碳十四测得的绝对年代约为公元3世纪中叶至10世纪初——相当于历史上的三国至唐代;而从文献记载的佛教传入喀什时间来推断,可能还要更早一些。总之,莫尔寺的延续时间长达700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