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行·陕西篇(11)-- 佳县道教圣地白云山

FZM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黄土高原行》记录了十年前我们黑龙江尾山农场一分场及二、七分场的知青农友,几次包车前往黄土高原晋陕两省旅游的内容和经历,经过几次旅游我们基本游遍山西、陕西两省的山山水水和重要的旅游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本《黄土高原行·陕西篇》美篇以地理位置的顺序,从陕西省的潼关开始,依次沿黄河向北经韩城、吴堡、米脂、佳县,再向西至榆林、靖边,再向南至延安、黄陵、西安、宝鸡,最后至华阴的华山结束。以充分反映整个陕西厚重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滔滔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柏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观集道教诸神于一山,融明、清建筑艺术为一体。1957年5月3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旅游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山古称对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榆林白云山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其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高,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神宗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当地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续建补葺,建成了以道为主兼有儒、释庙宇各类建筑100余处、占地200余亩的宏大宫观。成为全国著名道教圣地,为西北地区明清时期最大的古代建筑群,被誉为黄河上的一颗明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山道观始建于宋元,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开始扩建,经过四百余年的不断修缮,形成今日规模。道观现存大小建筑99余处,庙宇殿堂54处,总面积达12.1万平方米。观内有壁画1300余幅、碑碣172块、匾95余块,此外还有明万历四十六年神宗皇帝亲颁圣旨一道、御赐道藏4726卷和石狮、古钟、旗杆、浮雕、石刻等珍贵文物,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观建筑精巧,别具一格,古朴典雅。观内保存有叙述道、佛教经变故事和山水人物的彩色壁画1590余幅。壁画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系古代陕北民间和明代铁钟、清代铜钟等珍贵文物。1947年,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来到佳县,两次登山赏景,并告当时县委领导同志要保护文化遗产,白云观现已成为陕北独特的旅游胜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山由崇尚道教起步,因建庙立神成形。54座宫、殿、楼、祠等组成的庙群,自成格局,各具特色,都是因神建庙,每庙必神,200多位神,400多尊像司职各又相互联系。其中以道教系列神为主,儒、释、道三教交汇。即供华夏大地供奉的传统神,也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神。白云山神之多,神之全,真可谓诸神荟萃,集于一山,这在各地的古观古寺中是少见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山诸神荟萃,其间记述和演绎了许许多多宗教故事、神话传说。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知白云山神,亦知天下神。宗教现象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和现实存在,白云山这座宏大完整的神的宫阙,为我们研究宗教文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料库,它让人们从历史的、现实的眼光去审视神,了解神,认识神,体会神,监别神,从而甄别真伪,领悟虚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观建筑群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排列在三条平行的轴线上。木牌坊、五龙宫、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真武祖师殿、三宫殿、藏经阁、超然阁、玉皇阁、三清殿、元辰殿、魁星阁为第一轴线,也是白云山建筑群的主轴线,高耸于白云山主峰;真人洞、七圣楼,三圣祠、碧霞宫、东岳殿为第二轴线;乐楼、关帝庙、财神庙为第三轴线。三条轴线上的宫、殿、楼、阁、厅、堂、庑、坊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典雅神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真武大殿院内有一组汉白玉栏杆,刻于1991年,长9米,高1米。七块栏板正面刻有福禄寿三圣、李白醉酒、画龙点睛、关公夜读《春秋》、王植观棋、老子观井、陶渊明爱莲等一个个历史典故和神话故事。栏板背面为吉祥图案,主要有万寿图、喜鹊登梅、凤凰朝阳、松鹤同春等。八根望柱上蹲有麒麟、小狮、猴子等,栩栩如生,有声有色,趣味横生。栏杆由陕北绥德名匠马天相先生刻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山的雕塑艺术渗透于整个建筑群的各个角落,数量之多,名目之繁,令人目不暇接。白云山雕塑艺术取材极为广泛,有石作的栏杆,旗杆、石狮、牌坊、台基、柱础、香楼等。白云山的雕塑题材也有多种形式,有龙、凤、麒麟等传说中的动物,更有飞禽、走兽、花卉、风景、人物等。这些艺术作品有的朴实庄重,有的简洁明快,有的粗犷雄浑,有的精细流畅,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且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观建筑群座北向南,西倚群山,东濒黄河,气势宏大,景色壮观。蕴藏其间的白云观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久负盛名。白云山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山文物记载了历史,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从政治和社会两个层面上发挥了宗教文化的功能,对于丰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白云山碑刻与壁画,所呈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暨儒、释、道三教精华,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道教文化、地域文化、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开发白云山旅游事业,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山道教音乐被誉为白云神韵,圣境仙乐。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等,持陕西布政使司贴来白云山总理教务,首次把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传到白云山,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具有古典音乐和宫廷音乐的双重成份,即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清康熙年间,白云山道士苗太稔云游江南各地,广集名山道乐,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又具有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南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道士们吸收佛教、晋剧、唢呐、民歌中的曲调和技巧,形成了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并成为道教音乐四大流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派。白云山道教音乐曾传播四方,誉满省城,这一神韵仙乐仍诵唱古观,经久不衰。2007年,白云山道教音乐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云山庙会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真武祖师诞生日)、四月八日(真武祖师修炼得道之日)、九月九日(真武祖师飞天成仙之日)道观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宗教活动,特别是四月八传统庙会期间,每天有上万辆车十多万人云集神山,赶庙会,看社戏,会亲友,朝山揽胜,交流物资。白云山庙会规模之大,辐射之广,聚众之多,在全国屈指可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云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宗教旅游胜地。为了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增加白云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近年来,当地政府编制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和《白云山道教事业发展规划》,新建了白云山会馆、北线旅游公路、白云广场、民居庄园、双龙阁、煜畅亭、悟道壁等景点和服务设施;建设了滴翠园、静园、怡园、玫瑰园等园林点,并对上山道路和白云山进行了大面积绿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继续跟我《黄土高原行》,游览陕西好风光!美篇《黄土高原行·陕西篇(11)-- 佳县道教圣地白云山》完成,欢迎各位美友、农友、旅友继续关注,并分享、转发、点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