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东北行之丹东

幸福来敲门😊

<p class="ql-block">  丹东,地处辽东半岛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东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总面积15289.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在抗美援朝时期,丹东(时称“安东”)是中国支援前线的重要战略基地和前沿枢纽。是志愿军入朝的“东大门”与交通枢纽,丹东地处鸭绿江西岸,与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是志愿军重要的入朝通道之一;是前线物资的生产与补给基地,作为靠近前线的工业城市,丹东承担了部分军需物资的生产任务,如军工产品、被服、食品等,直接为志愿军提供后勤支持。同时,这里也是东北乃至全国支援前线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各类物资在此集中后转运至朝鲜战场;是防空前沿与后方支援屏障,丹东是美军空袭的重点目标之一(鸭绿江大桥曾被炸毁),当地军民长期承担防空任务,通过修建防空工事、组织防空作战,保护了入朝通道和补给线的安全。此外,丹东还接收了部分从朝鲜转移过来的伤员和群众,为前线提供了后方医疗与安置保障。</p> <p class="ql-block">  8月24日,我们从大连乘坐动车到达丹东。</p> <p class="ql-block">  放下行李,我们来到了在丹东市区的丹东鸭绿江断桥 。</p><p class="ql-block"> 丹东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铁桥,始建于1909年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多次对其进行轰炸,致使大桥被拦腰炸断,靠近朝鲜一侧的部分沉入江中,留存至今的残桥成为了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也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丹东断桥的大型雕塑《为了和平》。这座雕塑于2006年落成,高5米、长12米。它是根据彭德怀率师过江的真实历史雕造的,由26位统帅、领导和英模所组成,代表了首批过江的26万志愿军将士。在最前面的是彭德怀司令员,右边手指前方的是毛岸英,左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唯一牺牲在战场上的最高将领、50军代军长兼党委书记蔡正国,后面第一排依次是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邱少云等英模人物。</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桥头的一座碉堡 ,它是历史的见证,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发挥过重要的防御作用。碉堡呈圆柱形,墙体厚实,上面分布着多个射击孔,用于观察和射击,以抵御敌人的进攻。如今,这座碉堡作为历史遗迹,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是桥头展示的高射炮。它们属于武器装备展示品,是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实物见证。这些高射炮主要用于防空作战,打击敌方空中目标,在战争期间为保卫重要区域和设施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景区陈列这些高射炮,是为了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的武器装备情况,感受当年志愿军战士们在艰苦条件下英勇作战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断桥原名“鸭绿江第一桥”,始建于1909年,由当时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50年11月8日,美军出动轰炸机对其进行轰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残余部分保留至今,故而被称为“断桥” 。</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断桥为栓焊钢桥,总长944.2米,其中中方一侧桥长 549.1米。桥身为钢铁材质,共12孔,其中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以方便船只航行。</p> <p class="ql-block">  如今,鸭绿江断桥是丹东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断桥上保留着战争时期的遗迹,如被炸弹袭击留下的痕迹等,成为了那段抗美援朝历史的真实见证,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游客可以登上断桥,近距离感受历史的沧桑,欣赏鸭绿江两岸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在断桥上向朝鲜方向行走。音响里循环播放着《英雄赞歌》、《我的祖国》、《志愿军军歌》等歌唱祖国,歌唱英雄的歌曲。</p> <p class="ql-block">  在断桥上走向丹东方向。</p> <p class="ql-block">  这是断桥旁边的中朝友谊桥,横跨鸭绿江,连接中国辽宁省丹东市与朝鲜新义州市。该桥由日本侵略者于1937年4月动工建造,1943年5月竣工,全长940.8米,其中中方段长569.9米,1943年竣工时为复线铁路桥,用于连接中国丹东与朝鲜新义州。</p> <p class="ql-block">  中朝友谊桥与断桥两桥相距不足百米,平行横跨鸭绿江,左边是中朝友谊桥,右边是鸭绿江断桥,两桥被称作"姊妹桥",两者共同构成历史地标。</p> <p class="ql-block">  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为保障物资运输,拆除一条铁轨铺设公路,成为铁路公路两用桥,承担了志愿军后勤运输的核心任务。‌‌</p> <p class="ql-block">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该桥承担着志愿军过江、物资运输等重要任务,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90年10月,中朝两国政府将其命名为“中朝友谊桥”。</p> <p class="ql-block">  至今中朝友谊桥仍作为中朝两国跨境交通枢纽,同时通行火车和汽车,但通行能力受限于20吨以下货车及单向通车条件。‌‌</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丹东的鸭绿江边,目光随着断桥前移,清晰的看到对岸朝鲜的新义州。红色的建筑是朝鲜著名的太阳楼。</p> <p class="ql-block">  太阳楼是新义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由于新义州与中国丹东仅隔鸭绿江,所以在丹东就能清晰看到这栋圆形建筑,它也成为了中朝边境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丹东的江边是人头攒动,车流穿梭,人们怀着敬意的心情来到这里,缅怀那段难忘的历史,致敬志愿军英雄。</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是志愿军的后代,虽然是第一来到这里,但感觉是那么的亲切,站在断桥上,仿佛志愿军就从我们身边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原本计划去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更加深入的了解那段历史,又赶上周一闭馆,我们就临时调整行程,去丹东舰参观。</p><p class="ql-block"> 在去丹东舰景区的路上,看到一座漂亮的现代化大桥,这就是新鸭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新鸭绿江大桥连接丹东新区浪头和朝鲜新义州南侧龙川,总长3.026公里,宽33米,具有往返四车道,是一座斜拉桥。总工程费为22亿元人民币,中方承担全部费用,2014年11月桥梁完成主体建设。但由于朝方的引桥和配套设施未能完工,致使大桥至今仍未通车。</p> <p class="ql-block">  丹东舰(舷号543)是中国海军的一艘053H1型导弹护卫舰。</p><p class="ql-block"> 丹东舰1985年5月30日服役于北海舰队,2012年10月转隶至南海舰队,2021年5月19日正式退役。在34年服役期间,该舰累计航行20余万海里,执行过战备巡逻、海上维权及国际访问等任务,其中2005年参加"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军演表现突出,获海军总部通令嘉奖。2019年退役后移交丹东市政府进行改造,2020年正式面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打车到达丹东舰景区时,又因防汛的要求,景区关闭,只能远远的给丹东舰拍了个照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丹东火车站广场毛主席塑像是丹东的城市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 该塑像为毛主席挥手的形象,面朝北京方向。塑像位于站前广场,由于丹东城区沿江而建,并非正南北方向,所以塑像的手势与火车站正面呈现出一个特殊的角度。它是丹东人熟悉的城市标志,也体现了丹东这座城市与历史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G331国道的起点,终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阿黑吐别克口岸,经过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省区,全长9333公里,是中国三条边境公路之一,,也是中国第二长的国道,被誉为“最美边境公路”。</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丹东计划的时间太短,还有想去的地方没有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