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博物馆,浓浓的怀旧情

爱旅游的胖子

<p class="ql-block">  参观斯大林博物馆是我来哥里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2023年我们在俄罗斯时候,也特意去参观了莫斯科东南的戈尔克村列宁故居和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斯大林同志出生在格鲁吉亚的哥里,在这儿为他建的博物馆,养活了哥里的很多人,博物馆的门票可不便宜,15拉里一位,折成人民币是40元。</p> <p class="ql-block">  哥里曾经是格鲁吉亚古都,1097年,大卫四世在此建城。数百年后的1879年12月21日,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出生在哥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和历史的走向。后来,他改了自己的姓氏,成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斯大林”的意思是:钢铁。</p> <p class="ql-block">  斯大林博物馆位于哥里市中心斯大林大街北端。博物馆是一幢宏伟而富丽堂皇的石头大房子,一排环形罗马柱,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仿佛它并不属于苏联时代,而更像是从佛罗伦萨搬来的一座豪华别墅,配有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塔楼,俯瞰着整个宫殿般建筑。</p><p class="ql-block"> 进去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铺着红地毯的门厅和一架巨大的双向楼梯,斯大林同志穿着长统靴,靠在基座上,一手插在裤兜里,目光深遂站在一楼与二楼中间,仿佛准备向我们讲述共产主义的荣耀和他的智慧。阳光穿过彩色玻璃照射着他,似乎也在探访伟人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收藏了6万多件有关斯大林生平的文物和大量照片,7个展厅小到钢笔、刮胡刀和烟斗,大到整个办公室复原,从革命史到家庭生活全部展现。这些珍贵的陈列品是从斯大林生前工作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搬来的,它们见证了斯大林同志一生的辉煌。众多的官方“仰角画像”、细致到标点符号的历史文献,把我们也带回到斯大林的生活年代,秒懂“形象管理”的时代印记。</p> <p class="ql-block">  “童年时期的斯大林 ,是在哥里度过的,他的父亲是一位鞋匠,母亲是家庭妇女。父亲希望子承父业也成为一个鞋匠可养家糊口,而母亲更愿斯大林长大后进入东正教会,能出人头地。” <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到我们是中国人,管理的胖阿姨热情给我们介绍,单独请讲解可是要再付20拉里的。</span></p><p class="ql-block"> 斯大林却走了不同的道路。16岁时,斯大林来到第比利斯读书,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他选边站在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一边。</p><p class="ql-block"> 因为反对沙皇,斯大林在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被捕过7次,其中6次流放到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p><p class="ql-block"> 1912年,在列宁的指示下创办了《真理报》,开始起用“斯大林”这个今后光被世人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1918年起,担任工农国防委员会委员,进入领导中枢。在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最主要领导人,直至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p><p class="ql-block"> 略去的恰恰是后来被继任者当作武器攻击的某些复杂却不光彩时段。《Lonely Planet》评价:这个博物馆把斯大林塑造成“从哥里走出去的、20世纪世界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但并未客观呈现斯大林的职业和所做作为。当然胖阿姨也提及大清洗运动、古拉格劳改营,以及1939年和小胡子签下的条约。</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还展出各个国家和当时苏联各民族敬赠给斯大林的礼物,当然不能少了来自中国的,花瓶一看就是,还有这个,第二野战军的贺幛“庆贺万寿无疆”,七十寿辰,那就是1949年,纯朴的中国人民对斯大林同志还是非常崇敬的。</p> <p class="ql-block">  一个小厅里凝重肃穆灯光下,展出了一具斯大林的头部摹塑,据说这是他去世后一小时内做的头模复制品。前苏联老喜欢搞这个,莫斯科戈尔克村列宁故居里也存放着列宁去逝时的面模和手模,他们对领袖的膜拜到了无以复加地步。而斯大林去世三年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6年2月2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闭幕后所作的</span>《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秘密报告,却是对斯大林的清算,斯大林如若泉下有知,会是后诲?还是愤怒?真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前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顶棚建筑,笼罩着一幢砖木结构旧房子。</p><p class="ql-block"> 这算是故居,博物馆自1937年开始修建,当时拆除了哥里城里斯大林故居周围的整个街区,只留下这座房屋。博物馆里照片显示当时参观者人头攒动,络绎不绝场景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拉满了对领袖的情怀感,比之为“苏联的韶山”不为过,这大概是一种固有的民族主义意识,因为斯大林是“格鲁吉亚的男孩”。我们在第比利斯车站找车,刚开口说“Stalin”,司机立马知道我们想去哥里。</p><p class="ql-block"> 其实斯大林同志只在4岁以前,和父母生活在这栋小屋里。地下室就是从前他父亲的鞋铺,旁边的另外一小间住着房东一家。故居的门上锁了,里面也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几平米大的房间,一家人吃饭睡觉都在里面。</p><p class="ql-block"> 斯大林能用格鲁吉亚语写诗、写作。胖阿姨说斯大林经常会用格鲁吉亚文字签名,这证明他一直深爱自己的故乡。斯大林最喜欢的歌《苏丽珂》,就是一首格鲁吉亚民歌。苏丽珂,在格鲁吉亚语言中,是灵魂的意思,也是一首爱情诗的名字。斯大林很会唱歌,展览介绍斯大林经常会很大声、富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第一展厅内有一张哥里教会学校合唱团的合影,斯大林位居其中,他当时11岁。</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后面,停放着一节专列,这是斯大林当年的移动办公室,二战未期时斯大林前往雅尔塔参加三巨头会议,坐着它去的。火车是防弹的,我们出示了博物馆门票可上去参观,看到车厢内的会议室,那张沙发是斯大林的专属座位,而斯大林在专列上的房间也原封不动地保留着。</p> <p class="ql-block">  赫鲁晓夫上台后,清算斯大林期间,抹去了很多斯大林的痕迹,把他的遗体移出列宁墓,甚至把他的一个儿子关进监狱很多年。哥里的斯大林博物馆是保留下来唯一关于斯大林的纪念地,里面的文物弥作珍贵,毕竟是历史了,没有人能对过去已经发生的去寻思改变。对于斯大林的评价,丘吉尔说过“他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装备有原子武器的苏联。”中苏论战时,毛主席给斯大林定过基调“七分功,三分过”。</p><p class="ql-block"> 历史,一直以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已,又能从历史中汲取些什么来真正作为现在的参考呢?也不尽然,社会的环境在变,人心也会变,哥里斯大林博物馆不可能再重现恢宏的过去,关于历史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对于历史,我只是一个看客。</p><p class="ql-block"> “感谢你们记着斯大林!” 离开时,胖阿姨冲着我们喊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