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揆要将军诞辰121周年纪念日会上的讲话              韩海燕

燕翼文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们齐聚阎家峁,纪念阎揆要将军诞辰121周年,并参观毛主席转战陕北期间在阎家峁的旧居,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回顾佳县人民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历史,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是佳县的盛事,更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活动。在此,我谨代表佳县各界人士以及燕翼堂义塾,向本次活动表示最热烈的祝贺!</p><p class="ql-block">       来到阎家峁,我心中感慨万千,不禁想起了我的外婆。她出生于此,作为阎揆要将军的堂姐,常常在我儿时给我讲述娘家的故事。那时,阎宝泰老先生在乌镇小学任教,寄居在外婆家中,他口中阎揆要及其父亲阎宝贤的事迹,如同一颗颗种子,播撒在我的心田。长大后,我不仅深入了解了阎宝贤、阎揆要父子的光辉历程,还知晓了“端本堂”众多杰出弟子的故事,如曹天明、高继容、高贯德、马祖融等。尤其是在毛主席逝世后,我有幸参与《毛主席转战陕北》一书的采访编写工作,对1947年毛主席及党中央在阎家峁的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阎揆要将军的革命生涯和阎家峁的历史地位有了全新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我常想,为何阎家峁、神泉堡、曹家庄这方圆不到二十里的土地上,能孕育出如此众多的杰出人物?答案就在“端本堂”。端者,正也;本者,根本也。正如《大学》所言:“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阎宝贤先生作为“端本堂”的灵魂人物,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又是实业救国的先驱,更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早期革命者。在他的引领下,“端本堂”成为了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阎揆要将军自幼受父亲言传身教,浸润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其他学子亦是如此,他们熟读《孝经》《四书》,精通《诗》《书》《易》《礼》《春秋》,兼修经史子集,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阎揆要和曹天明为例,二人从“端本堂”走向葭县城关完小,便包揽班级前两名。阎揆要投身革命,历经风雨,成为开国将军;曹天明虽身有残疾,却在教书之余自学中医,成为一代名医。还有高景德先生,虽未受教于阎宝贤先生,但他的父亲高继容,以及启蒙老师高贯德、马祖融皆出自“端本堂”。他自幼熟读经典,最终成为中国首位留苏博士、清华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       “端本堂”为我们的启蒙教育提供了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的根基,我们应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铸魂固根、端本正源的当务之急,也是现代家庭都能够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我韩家祖上创办的“正乡书院”,以“正人心,美风俗,广教化,育人才”为宗旨,与“端本堂”的理念一脉相承。端者,正也。正者,端也。端正实为一体。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国家不仅在经济、军事上强大,更在文化上屹立于世界之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