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光与阿宝(4)

Y.Shuyi

<p class="ql-block"><b>谁在负重前行 / 元宝 文</b></p><p class="ql-block"> 下午,阿光和老刘在羊城一隅茶座上,谈论“胖猫说事”网文《北上广深,遍地都是绝望的牛马 》。开篇“不想卷了,想回老家”,这句看似简单的感慨,如今成了无数北上广深打拼者深夜里的内心独白。</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他们怀揣梦想,奔赴一线城市,渴望在繁华中闯出一片天地。然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许多人最终活成了自己年少时最不屑的模样——为房租奔波,为孩子的教育费发愁,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p><p class="ql-block"> 文章提到有人月入三万,却要拿出两万送孩子上国际学校,老刘听后直摇头,直言“这人怕是脑袋夹了门”。在他看来,这种教育内卷已近乎荒诞,把家庭推入无休止的消耗战。然而,这并非个例,而是当下许多城市中产困境的缩影。高收入未必带来高安全感,反而可能陷入更深的焦虑。</p><p class="ql-block"> 评论区里,满是关于就业难的叹息。阿光常年往返潮汕老家,坦言三、四线城市也好不到哪去,“有牛马当都算不错了,真到牛马不如才是惨”。话虽尖锐,却道出一种普遍的无奈。年轻人无论留在大城市还是退回小城镇,都难逃压力的围剿。</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种困境并非中国独有。老刘常出国,发现欧美同样就业艰难,甚至更甚。北美、欧洲的年轻人也在为生计挣扎,所谓“自由快乐”的西方生活,早已不复从前。特朗普的崛起、社会撕裂加剧,正反映出全球性的情绪焦虑。阿光感慨,欧美人总觉得自己命好,生来就该享受生活,不愿吃苦,可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p><p class="ql-block"> 世界仿佛进入一个集体疲惫期,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在负重前行。当“躺平”成为一种情绪共鸣,阿光提醒年轻人更需思考:如何在无法逃避的“卷”中,守住内心的光。</p> <p class="ql-block">2025.9.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