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峰头望故乡

水落石出

<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前,柳宗元从长安一贬再贬,最后贬为柳州刺史。身处南荒的柳宗元,家国情怀依旧,总还幻想着再能回到朝廷、回到离长安不远的故乡。<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天,与友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写下七言绝句——</span>《与浩初上人同看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抒发了被贬远方的孤寂与其对京华亲友的怀念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也是一个秋天的中午,柳宗元思乡之情更加迫切,便独自一人,登上高高的鹅山,面朝北方,眺望来路,情不自禁写下五言诗《登柳州鹅山》: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可是山水阻隔,根本望不到故乡的踪影,能看到的全是融州高大的山峦。</p> <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后的2009年,柳州人民花巨资削平一座山头,<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西江路旁边的金鸡岭上,为柳宗元建起一座30米高的雕塑,让“老市长”如心所愿,坐南朝北,日夜远眺故土。雕塑中的柳宗元,执书拂袖,目视远方,表情刚正沉郁,家国情怀尽显,让人倾仰。</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个雕像是柳州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仍然记得,刚建成时,我走过路过这座山头,不假思索就把汽车停在路边,用手机拍摄它,最后被定为违章停车、罚了款,我也不后悔。 ‌</p> <p class="ql-block">  这个周日,我决定要登上这座山峰,零距离触摸柳宗元的那份家国情怀,可惜这座山不对外开放,上山的路铁门紧锁,只有柳宗元孤身一人,伫立山顶上。我爬上马路对面的山坡上,隔山相望这个雕像,山上岭上树木太多,遮挡了望眼,只看到拍到柳宗元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  我又围绕这座山峰,徒步了一圈,从正面侧面拍摄了柳宗元的各种神态,体验着"老市长"的那份凛然正气。当我抬起头来与他对视,仿佛看到他在陈旧的时光里跋涉,漫长、艰辛而深邃。他的眼神,除了教我向远看,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昂扬的精神内质。</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小受母亲的影响,非常爱民,21岁考中进士,30岁任监察御史里行,32岁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副司长),同年成为“永贞革新”核心成员,是那个时代的少年成才、青年得志的典范。"永贞革新"失败后,首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再贬为柳州刺史,最后47岁客死他乡。</p> <p class="ql-block">  虽然被贬,但柳宗元仍然不忘造福一方的初心,在柳州刺史任上,解放奴婢、开荒挖井、种柑种柳、兴办学堂等等,为南荒之地的柳州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在柳州四年,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推行新令、教化民众上,闲暇时登高望远,眺望故乡,写写文章,比如《登柳州城楼》: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这位文学大家在柳州创作的《柳州山水记》等名篇,不仅记录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更开创了岭南山水文学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还常常邀请文人雅士,集聚罗池,赏月吟诗,让罗池夜月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雅集的地方,为柳州留下一份宝贵的文脉和风景。</p> <p class="ql-block">  一千年之后,柳州人民仍然记得他怀念他,在柳侯公园南大门广场,为他修建一个5.6米高的塑像。雕像中的柳宗元背手迎风,面容威严,沉郁而刚正,引人伫立瞻仰。</p> <p class="ql-block">  这个柳宗元塑造,形象气宇轩昂,目光深邃,既展现了其“独钓寒江雪”的孤寂感,又传递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每年清明节,柳州人民都会在柳侯祠举行隆重的祭柳活动。在柳宗元雕像前,一批批文人墨客前来祭拜,庄严肃穆中,更有一份浓浓的缅怀之情。</p> <p class="ql-block">  初秋时节,走过路过柳宗元的雕塑,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愁。漫步罗池景区,仿佛能听见柳宗元与友人吟诗作对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柳侯祠内那株据传为柳宗元手植的柳树,历经千年仍枝繁叶茂。站在树下,恍然明白为何柳州人至今仍尊称他为"柳柳州",这已不仅是官职称谓,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爱戴。</p>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已远去千年,背影越来越远,但作品和思想犹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次走进柳侯公园、走过旧城墙城门,我都会想起柳宗元。每次读一读那些作品,仍被那种"历尽沧桑不改初心、兀傲脱俗又同情人民"的气质所感动。</span>他留在柳州的大量诗文,早已变成阳光,变成雨露,滋养着这座城一代又一代后人的精神年轮。</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