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眼中的大人物

御风采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就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把脑子想穿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也搞不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究竟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格非《隐身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作家格非的小说《隐身衣》里就有这样一个“卑贱者”,虽然他的命运“不济”,甚至“被锁在了保险箱里”而无法挣脱。(就像《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只因为偷了一个面包,他的悲惨命运就被锁了二十年!)但他“仍有足够的理由蔑视这个社会,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过着一种自得其乐的隐身人生活。”(格非《隐身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小人物”,靠组装音响的手艺在北京混生活。他曾到北京圆明园东边、紧挨着五环的高架桥的一个叫褐石小区,给一个“不知哪所大学的教授”组装音响。要说不知道是哪所大学的教授那分明就是瞎扯!圆明园东边那就是清华大学。格非本身就是清华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他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小人物是在一个“国际音响展”上认识这位教授的。他对教授的评价是“人很矜持,也有点腻歪。”这评价可以用到大部分“知识分子”身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矜持,是个很“文学”的词,其实就是在与人交往时总爱“端着”!再说白了就是活的不真实,人五人六的有点儿“装”!格非笔下的这位教授是这样“矜持”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抱着那台沉重的KT 88,经过他身边的时候,他并未终止与朋友的谈话,只是严肃地冲我微微颔首而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家突然来了一位客人,你只微微地点个头?那得熟到什么程度才能以“微微颔首”打招呼?再或者,先来的那位“朋友”与这位“小人物”相比是位“大人物”。你还别说,教授的朋友“<b>看上去也不是一般人,嘴唇上留着浓密的胡子,看上去有点像恩格斯。</b>”小时候看马恩列斯的画像,印象最深的也就是他们的胡子了。但是现在要在身边找出一个恩格斯胡子还真不容易!我有个发小,改革开放初期就选择了“出家”的路,现在是这个城市里的拾荒者,我身边只有他能免强算一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据我跟教授们打交道的经历,我发现凡是有学问的人,总能轻而易举的让你自惭形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家留个恩格斯胡子,立马就让你矮去半截!加上教授的头衔,再一“矜持”,不由你不“自惭形秽”!“小人物”是个攒音响的,对于教授拥有的那对价值15万元的阿卡佩拉音箱更得“肃然起敬”了!当他注意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那对阿卡佩拉书架音箱离墙近了些,就问她(女主人)能不能调整一下音箱的摆位。一般来说,扬声器离墙太近,导向孔形成的反射和驻波,会让低频有些发闷,这是常识。还没等女主人搭腔,那位教授在餐厅里忽然扭过头来,朝我很不友好的喊了一声:“别乱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来这位教授还是文武双全,一声断喝与张飞有的一拼!这突然咋又不大“矜持”了呢?!难道教授都是这德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看“腻歪”。两位教授一直在客厅里高谈阔论。教授么,必须的!小人物在煲机器的时候,一直在听他俩的谈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知识分子间的谈话,你是很难听得懂的。你听不懂也没啥奇怪的,但他们说话时那种郑重其事的腔调和口吻,却不由得你不着迷。那是一种能够让任何荒唐的观点立刻变得入情入理的腔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不到这位“小人物”却越听越生气!为啥?因为……因为你听了你也生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幸亏当年慈禧太后贪污了海军用来造军舰的一笔款子,在西山脚下修建了颐和园。要不然甲午硝烟一起还不照样他妈的灰飞烟灭?由此可见,贪污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你不得不佩服慈禧她老人家的远见。经他这一折腾,且不说为我们留下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单单是门票收入,一年下来是多少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了“恩格斯”的一番高论,这位教授居然还“频频点头”附和并补充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连抗日战争也完全没有必要打。如果在开战之初就立刻缴械投降的话,少死几千万人不说,中国和日本联起手来抗衡欧美,世界格局也许会发生重大变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不是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他很喜欢用,“不是吗?”这样一个反问句,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好像一旦用了这个反问句,他那耸人听闻的陈词滥调,就会立刻变成真理似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别说“小人物”火了,连我这个“副教授”也他妈火的不行!更让我担心的是,我那个在北京当教授的儿子,他不会也跟他们学得一样“矜持”和“腻歪”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格非,这位清华大学的教授,对教授还是很了解的,于是他用幽默戳穿了教授的虚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他在大肆吹嘘日本的神道教如何了得的时候,把“神祗”的祗竟然说成了“抵”。我虽然只念过一年电大,我的绝大部分文学知识都来自于徐忠玉先生主编的那本《大学语文》,也还知道那个字不读“抵”,而应读作“奇”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加不可思议的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等待机器烧热的这段时间中,我开始一张一张的翻看茶几上的那摞CD唱片。都是些过时的流行音乐,不是梅艳芳就是张学友,当然还有蔡琴。其中大部分是盗版。我对客户们的音乐趣味没什么意见,你是喜欢文艺复兴、巴洛克,还是浪漫派,亦或是爵士、蓝调,甚至是录音极其夸张的“鬼太鼓”或“打碎玻璃”一类的发烧碟,我一概都无所谓。可是说实话,花上将近15万元,购置一对小小的阿卡佩拉书架箱,用来听盗版的梅艳芳,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同时我悲哀地意识到,在过去的两个星期里,耗费了那么多的心力来使这款功放尽善尽美,简直有点自作多情。其实,若要听这一类的玩意儿,你只需花上五百元,到海龙电子市场配一对廉价的电脑音箱就足够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授的“高大上”纯粹是装出来的,是为了让人看上去很“矜持”。虚伪啊!教授们在讲台上活着,他下边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除非你确实比你的听众见多识广,就像清华的大师级人物陈寅恪,能做到三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古代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不讲。那得多大的学问!你若做不到,又不想老老实实地就范,就只能是保持“矜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你可以想象,当“给我一杯忘情水”这样轻佻的哼唱,从珍贵的阿卡佩拉扬声器中发出来的时候,到底是怎样的情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浑身上下立刻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心情也坏到了极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说在讲完了小人物所有的“悲伤”故事之后,又回到了教授的家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授)<b>似乎对KT88的管子感到了厌烦,他问我能不能替他做一台300B胆机,并帮他设法搞一套经过严格配对的美国西电公司的三极管。我试图说服他300B其实并不适合他的阿卡佩拉。可教授忽然就生起气来,让我“只管做,少啰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自然乐于从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看,到底谁是教授呢?到底是谁活在现实中,谁活在梦幻里呢?换句话说,究竟谁是“小人物”呢?只可惜在当下,众多的所谓“小人物”只能活在社会的阴影里,就像(被)穿上了隐身衣(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有那些外表光鲜的“大人物”,当然了,他们穿着“皇帝的新衣”在人生的大舞台上高谈阔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把机器给他送过去的时候,这位教授又在向他的妻子,那个体育大学的排球老师,抱怨世道的混乱和肮脏无趣了,什么道德沦丧啦,什么礼崩乐坏啦,什么道术将为天下裂啦,全是扯淡!他进而断言,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能在目前这个社会上过上好日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不是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人在一旁听的物实在是忍无可忍,终于爆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抬头看了他们一眼,放下手里的改锥,随后站起身来把裤腰带往上提了提,用一种连我自己都觉得陌生的语调对教授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果你不是特别爱吹毛求疵,凡事都要刨根问底的话,如果你能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改掉怨天尤人的老毛病,你会突然发现,其实生活还是他妈的挺美好的!不是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到这里,我明白了“隐身人”的本意,我一下子就听懂了“小人物”的话!翻译过来就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b>(事实上)<b>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b>(事实上)<b>却很幸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罗曼·罗兰《名人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真后悔啊!我要是没有那段副教授的经历,不矜持也不腻歪,该有多好啊!如果你这辈子一直只是个“小人物”,切勿自惭形秽,相反,一定要挺起胸来(提提裤腰带),真心地赞赏你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人物?小人物?问问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Who l am?</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是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这个国家里(美国),选择当一个短篇小说家或一个诗人,基本就等于让自己生活在阴影里,不会有人注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卡佛《与雷蒙德·卡佛对话》</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实是,各行各业,三教九流,不都是穿着隐身衣,生活在阴影里么?大人物(教授)穿着隐身衣,让人看不清他的虚伪;小人物(手艺人)穿着隐身衣,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至于生活得幸福与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文学能够让我们明白,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并非易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至于文学是否能真的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样想想当然好,但我真的不知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雷蒙德·卡佛</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格非的《隐身衣》做到了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读格非《隐身衣》随笔</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〇二五年九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