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评价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时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是。由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以使其获得生物学的基础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但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实际开展建模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理性思维的课例并不多,分析原因大多是因为1.受课时或上课时间的影响,有教师担心课时不够或时间不够完成不了教学目标,就把模型建构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过渡手段,没有突出模型建构的地位及作用,建模教学大多流于形式。2.教师不能准确﹑有效地利用模型建构开展教学活动,不理解教材编写对模型建构这部分内容的设置意图,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模型建构则是以其他的替代方案﹑或是简单讲解,达不到教学要求。3.一些教师忽视建模教学,基本上不进行建模探究活动。4.建模资源开发不充分,制作模型的工具及原材料匮乏﹑模型制作成本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针对以上问题,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公开课,为课题的开展提供理论实例,旨在进一步探讨模型建构在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与经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郑学项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建构与模拟为教学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重视课堂生成性问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旨在通过建模活动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深化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郑老师首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由学生只选一样并说出理由,接着以一个鉴定蛋白质的演示实验展开说明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引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具模拟建构氨基酸的通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加强,在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中。郑老师充分利用教具,立足结构决定功能观,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突破教学难点,共同建构氨基酸脱水缩合及盘曲折叠的过程,通过模拟与建构,不仅突显科学思维,同时也辐射学科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黄爱丽老师建议:在引导学生构建蛋白质模型时,应多给学生更多的探讨的时间,最好是能针对一个讨论问题进行多名学生的不同探讨,旨在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探讨,从中按挖掘出具有价值的课堂生成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问题的实质也内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林为老师建议:授课内容还可以再少些,再精练些,把时间集中在本节课的重难点上,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的探讨来突破重难点,达到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理性思维的教学目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本次公开课后,乐东中学生物组的教师们针对本次公开课存在的问题与看法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为后续本课题的开展提供的很好的意见与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