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禹州市:“瓦店遗址”掠影(市火龙镇境内)

关注(憨豆先生)

<p class="ql-block">《河南禹州瓦店遗址》:</p><p class="ql-block">禹州瓦店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火龙乡瓦店村东北。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1980-1982年发掘发现房基、窖穴等遗址,出土陶器有鼎、鼓腹罐、折腹盆、高领壶、碗、盘及造型精美的黑陶高柄豆,红陶鸟首盉等。遗存可分前后连续的四期,分别属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河南禹州瓦店遗址</p><p class="ql-block">城市</p><p class="ql-block">河南禹州</p><p class="ql-block">东经</p><p class="ql-block">113?24′17.8″</p><p class="ql-block">1.遗址简介</p><p class="ql-block">瓦店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火龙乡瓦店村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东经113?24′17.8″,北纬34?11′14.8″。颍河由遗址的西北向东南流去。瓦店遗址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79年进行的颍河两岸考古调查时发现的。20世纪80年代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该遗址先后进行了几次考古发掘。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夏代年代学研究“早期夏文化研究”专题组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对瓦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经已有的考古工作获知:该遗址以地面起建的大型建筑基址和奠基坑为代表的遗迹,以精美的陶酒器、玉鸟、玉璧、玉铲和大卜骨为代表的遗物,表明其在河南龙山文化中的王湾三期文化晚期的规格是很高的。而王湾三期文化晚期遗存,正是学术界探讨早期夏文化的重要对象之一。</p><p class="ql-block">2.发掘经过</p><p class="ql-block">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中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颍河中上游流域聚落群综合研究——以河南登封王城岗和禹州瓦店为中心”课题组,于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对瓦店遗址进行了新的考古工作,主要包括:调查、测量、钻探和发掘,同时开展多学科研究。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通过调查和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得知:瓦店遗址由西北台地和东南台地两部分组成。西北台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东南台地面积约56万平方米,瓦店遗址现存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瓦店西北台地发现了大型环壕(HG1),环壕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壕残长210米,复原长约400米,西壕口宽约30米,残深2.4米。南壕残长960米,复原长约1000米,南壕口宽24~27米,壕底宽16~18米,残深2~3米。环壕的西壕南端与南壕西端呈直角相交于西北台地西南部,形成的西南角保存完好。西北台地的北边和东边有颍河环绕。由此我们认为由西壕和南壕构成的人工环壕与流经遗址北部和东部的颍河共同构成一完备的防御设施。目前西北台地由环壕和颍河围成的面积达40万平方米。环壕附近是否有城墙遗迹,尚待寻找。HG1的使用年代当为河南龙山文化中的王湾三期文化晚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瓦店西北台地环壕范围内,发现WD2F1夯土基础,其平面可能为回字形,目前仅清理出部分南墙和东墙及东南转角,呈曲尺形。WD2F1南墙已清理长24.20米,南墙东部分块夯筑处最宽5.57米。WD2F1东墙已清理长约10米。WD2F1直接夯筑且建在生土上,分块夯筑的迹象非常明显,其夯土堆积的土色斑驳,夹杂有灰土、烧土块、陶片、石块等遗物,有的还夹杂人骨。WD2F1夯土基础曲尺形转角的西北部为“院落”堆积。在WD2F1南墙西部发现柱洞,口径0.24米,深0.30米,柱洞底部出土有篮纹灰陶片应为磉墩的遗留。在WD2F1夯土基础表面发现人骨数具,其中一具方向149°,头骨缺失,仰身直肢,保存较好;WD2F1夯土基础中也夹杂有人骨。在WD2F1院落范围内也发现2具人骨,其中一具头向230°,面向上,仰身葬,左前臂压于身下,右上肢置于身上,左下肢向内微屈,右侧胫骨缺失;另一具方向159°,仰身直肢,头骨及左侧胫、腓骨缺失。联系1997年在此处发掘的祭祀坑(VT1H16)中所见的数具人头骨,亦为该夯土建筑的遗存。在WD2F1东墙南部还发现一具动物骨骼(似为猪)。凡此种种发现,有可能与当时修筑WD2F1夯土建筑时的奠基祭祀活动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灰坑数十座,依口部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圆角长方形、不规则形等。其中圆形坑根据其结构可以分为袋状和筒状两种。椭圆形坑依其结构亦可分为袋状和筒状两种。圆角长方形坑结构不一致,坑壁或弧或斜直,或袋状。不规则形坑结构有斜直壁锅底状,有弧壁内收平底,有半弧形斜壁内收平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墓葬很少见,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壁略直,平底。墓口距地表0.90米,墓长1.38米,宽0.32米,深0.22米。墓底发现人骨1例,仰身直肢葬,性别、年龄待鉴定。未见葬具及随葬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灶少见,平面呈桨状,不规整,灶体椭圆形,灶壁圆弧,内壁被烧结成红褐色,火道残,平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灰沟平面形状为条带状,已清理长14.44米,宽1.66~2.12米。沟壁不平整,或竖直内收或微弧内收,较易剥离,沟底不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遗址出土陶片多深灰陶,灰陶、黑陶、褐陶少。纹饰多篮纹,方格纹、弦纹、绳纹、指甲纹、附加堆纹较少,也有素面陶。器形有鼎(小足多,高足少)、甗、罐、大口罐、甑、盆、刻槽盆、折腹盆、瓮、缸、钵、碗、豆、圈足盘、鬶、盉、杯、雕塑人头像、雕塑长尾鸟、环、圆陶片等,亦见刻划符号。同时还发现有动物骨骼,骨凿,骨镞,骨簪,石铲、石刀、石镞,石斧、石钻芯,蚌刀,蚌镞等遗物。</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片金黄的玉米地,我来到了一座古朴的石牌坊前。阳光洒在牌坊上,照出“夏代都城”四个大字,牌坊上方的四只龙头雕塑在风中显得格外庄重。牌坊两侧的石柱上刻着古老的纹路,仿佛在讲述着千年前的故事。我站在牌坊下,望着前方笔直的水泥路,仿佛能看见历史的车轮从这里碾过。</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面面红旗在风中飘扬,鲜艳的红色与蓝天交相辉映,旗帜上的金色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站在旗帜下,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感染,心中涌起一股庄重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又一面红旗迎风招展,金色的五角星和党徽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旗帜下方的绿植随风轻轻摇曳,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我驻足片刻,感受着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与精神。</p> <p class="ql-block">沿着村道前行,我来到了一块宣传牌前。上面写着“走进瓦店遗址 探寻夏文化”,旁边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店遗址”的字样。宣传牌上的文字和图片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我继续探索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上挂着一块宣传板,上面详细介绍了“打造夏文化名片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还有多张关于考古遗址和文物的图片。我站在墙前,细细阅读,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片土地的历史产生了某种奇妙的连接。</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看到一面墙上绘制着“禹贡九州图”,旁边写着“以喻九州”和“禹铸九鼎”的字样。墙前铺满了金黄的玉米,阳光洒在上面,闪烁着丰收的光芒。我站在墙前,仿佛能听见远古的回声,感受到大禹治水的壮志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一幅壁画吸引了我的目光,画中描绘了一片宁静的农田,背景是连绵的山脉和辽阔的天空,前景中有人牵着牛,旁边还有几棵树。整个画面色调柔和,让人感受到一种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上绘制了两个图案,左侧是古代工具的图腾,右侧是陶器的图案,背景是浅色的墙面,上方还有绿色的树叶遮挡。我站在墙前,仿佛看到了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他们用石斧、石刀开垦土地,用陶罐、陶杯盛水饮酒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壁画描绘了五位身穿古代服饰的人物,他们并排站立,旁边还有一个裸体男子正在拉弓射箭,背景中还有一位跪着的女子端着盘子。壁画上方写着“启有钧台之飨”,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古老的宴会之中。</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壁画描绘了几位人物,左侧有人吹奏乐器,中间有四人似乎在交谈,右侧有人跪地端盘,最右侧还有人坐在椅子旁,旁边放着陶罐。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古代生活的动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看到一幅描绘古代乡村生活的壁画,几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有的耕地,有的放牛,背景有河流与船只,上方写着“禹都阳翟”,左侧还有一只鹿,整个画面充满了田园气息,让我仿佛走进了远古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壁画上描绘了大禹治水的场景,大禹站在前方,手持工具,指挥众人治理洪水,背景是山峦与河流,上方写着“大禹治水”四个红色大字。我站在壁画前,心中升起一股敬意,仿佛能感受到那份不屈不挠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了一处考古发掘现场,地面上布满了挖掘的沟壑,周围堆着沙土和工具,背景中有树木和建筑物,天空晴朗。我站在一旁,看着考古人员细致地工作,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好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