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旧事寄明月

于无声处

<p class="ql-block">  “回首童年梦已远, 一轮明月照古今。” 深蓝的天空将远处黛青色的群山衬托得更加静柔。八月月初的傍晚,一弯新月恬静而腼腆地挂在村口的树梢。抬头望着那一轮弯弯的月亮,惆怅与思念像海面起伏的潮水在心里泛滥开来。</p><p class="ql-block">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座山,”然而我们不再是年少时的我。哪些儿时的伙伴在月光如水的夜里,捉迷藏、玩打仗以及在朦胧的月光下温馨地靠在奶奶的怀里听奶奶讲那些神奇而神秘的故事的情景,藏在岁月的深处,总是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出现在失眠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城市的历史是人们背井离乡的历史” “淳朴的人们总是渴望进城,而一旦进城之后,又总想家”出生在大山里的孩子,无论你走多远,你走不出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月、故乡的山、故乡的水,那年,那月,那事,在你老去的时光里,只能变得更加清晰澄亮,让乡愁更浓,更浓,浓烈如酒。</p> <p class="ql-block">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时我应该是差一年满六岁吧,一天傍晚,奶奶坐在院坝的李树下乘凉,我偎依在奶奶的身边,指着天边的弯月说:“奶奶,月亮在天上为什么掉不下来呢?是不是有人用绳子拴住了它?”奶奶没有回答我,却伸出她那干枯得只剩下一张皮子的手打了一下我指那只指着月亮的手,对我说:“不要用手指月亮,你用手指指月亮,月亮晚上趁你睡着了,会跑到屋里割你的耳朵。”</p><p class="ql-block"> 朦胧的月光下,我看不清奶奶的表情,但从她那语调中,我能感觉到奶奶说话的认真。听奶奶这么说,心想,月亮弯弯的,是有点像我家爷爷割草的镰刀。远远的望去,月亮那么薄,刀锋应该很锋利的。从此,在童年成长的岁月里,每当来到月色撩人的院子里,只能举头望月遐想,手是断然不敢指着月亮的。</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五年,八十三岁的奶奶的在在一个初夏月光如水的夜晚安静地走了,永远离开了深爱的家人。在喧嚣的城市,在灵魂无处安放的孤独寂寞的夜晚,那一弯新月总能勾起对亲人的念想。</p> <p class="ql-block">  还是那一年的冬天,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我们围着烈焰熊熊的火坑,身上还是无法抵抗寒气的侵袭。屋外响起了敲门声,奶奶打开门,一位五十多岁汉子站在门口,奶奶把他迎进屋里,让我们叫他大姑爷。大姑爷刚坐下,便取下身上的帆布包,从包里取出一个用旧报纸包着的包裹。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拿出里面的水果糖递在我们手里。并主动和我们这些小屁孩“攀谈”起来,给我们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大姑爷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于是晚饭后,我们在昏暗的电灯光下,继续围着大姑爷问这问那。我看了看头顶上晃动着的电灯,眨巴着眼问他:“大姑爷,你们家有电灯吗”?问这话,是因为我们村子那个时候好多村子还是煤油灯的时候我们就照上了电灯,尽管那电灯亮起来像火柴蔸,但心里感到蛮得意的。大姑爷看着我,摇了摇头,然后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家呀,不照电灯,用月亮。我们家住在万佛山山顶上,山顶离天太近了,到了晚上,伸手就能把月亮摘下来放在屋里,比你家电灯亮多了。” 从那以后 ,我就日日夜夜盼望大人们能带我去大姑爷家,好在到了晚上,去万佛山顶上摘月亮。</p><p class="ql-block"> 长大了,才知道大姑爷家原本是住在县城里的。他是被下放到农村来“改造”的。我们并不知道他是因为什么被下放到农村改造的,可那时候他的,并不因为身陷囹圄而悲观,他总是那么乐观,那么风趣。随着他被下放,一家人便都跟着他被“下放”了。他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的那个村子,就是二姑妈家住的那个村子。奶奶让我们叫他大姑爷,是因为她家属和我们一个姓。他们住在那里和二姑妈认了亲戚,这样一来,那些年,每逢春节,也便和我们家走动起来了。可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她家就住在二姑妈家那个村子,他说的那个万佛山只能成为童年时光中无法抵达的一种遗憾。 </p><p class="ql-block"> 后来,虽说大姑爷落实政策的时候又回到了县城,因工作的繁忙而去我们家的时候很少,但每每忆及童年时光中大姑爷去我们家,为我们带来那么有趣的故事,那一缕缕的温情伴随着童年故土的泥香总会在心里荡漾开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