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 物 无 声

汤邦明

作者:汤邦明<br><br>夜色尚未散尽,天空已透出微茫的灰白,细雨就这般悄然无声地落下了。雨丝细密如网,疏疏地自天而垂,沾在皮肤上只一丝微凉,稍纵即逝,仿佛只是夜气凝结的一缕余痕。老槐树伸展着虬曲的枝条,在微茫天光里沉默伫立,枝叶如筛,悄然滤过细密的雨丝,只余下微湿痕,轻覆在树身之上。我站在树洞般幽深的门口,看那些细密雨丝如银线般织入灰暗的天地,竟无丝毫声息。 雨丝缓缓飘落,无声无息,却仿佛是一双手温柔拂过,悄然沁入这世界深处。它浸入泥土,泥土便微微松软了许些;它沾湿了草叶,草叶便泛出更深的绿意;它落到老槐树的枝干上,留下斑驳湿润的印记,悄然书写着岁月的信笺。树身沟壑纵横,深暗的缝隙间,竟然悄然渗出了青绿苔藓,无声无息地蔓延开来,仿佛生命正在沉静中悄然苏醒。 雨丝温柔,如邻人之间默然无声的关怀。记得那年突遇骤雨,我狼狈地蜷缩在别人家窄窄的屋檐下,自彷徨无措,邻家奶奶悄然推开门,手中端着一碗热茶,面上笑意温和地说:“快进来躲躲雨罢。”我茶碗捧在手里,暖意霎时驱散了湿寒,也驱散了孤零无措的窘迫。不多久,她又递来一把旧伞,伞柄微光温润,仿佛被无数手掌抚摩过似的。我撑着伞,雨点敲打着伞面,却似敲打着一片无声的温情,隔绝了风雨,却悄然打开了另一个温暖的世界。人间微末的善意,岂非细雨无声,足浸润我一颗孤寂的心? 城里青石铺就的小径,长年累月被人踩踏得光滑溜圆。就在那些石缝间,苔藓却日复一日,不声不响地生长着。起初只是微小的绿点,继而蔓延成一片片青黛,匍匐于石阶缝隙之间,宛如悄然织补着岁月的伤口。它们默默吸吮着雨露,在无人注视的角落里,竟也日渐蔓延开来,在石阶边缘织成一道柔软湿润的绿痕。石阶缝隙因这些卑微生灵而得以缝合,因它们而更显古朴厚重,仿佛被赋予了一种无言的生命力。偶有行人走过,鞋底踏过苔藓,它也只是微微下陷,旋即又挺立起来,如同无声的守护者,在卑微中透出坚韧的庄严。 苔痕深浅如年轮,无声地刻写着光阴的痕迹。城墙老砖的缝隙里,古寺台阶的阴面处,那些青灰、苍绿、墨黛的苔藓,无声无息地覆盖着、生长着。它们甚至爬上了古井的石壁,攀上了老屋的瓦檐,在幽暗的角落里默默呼吸,在寂静中诉说着时光的悠长。它们不张扬,却用最卑微的生命,缝补着岁月留在砖石上的累累伤痕,更将这城市苍老的骨骼,点染出一份幽深而温润的生机。 城南转角处,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傅守着他的银铺,终日埋首于案前。他苍老的手背凸起青筋,犹如虬曲的树根,却灵巧地运用着锤子、锉刀,一下下一点点地敲打着银片,银片在锤下轻吟,发出轻微而悦耳的声响。他的动作沉稳从容,仿佛在岁月长河里逆流而上,又似于寂静中耐心梳理着时间。那银片便在无数次的轻敲细打中,渐渐显露出柔和的轮廓,直至被雕琢成一只精巧的银镯子。在昏黄的灯光下,竟也悄然闪烁起温润内敛的光泽。这光不刺目,却有一种穿透岁月的沉静力量。 我凝视着镯子上那柔和的光泽,恍然明白,这何尝不是时间与心血的无声浸润?那光芒并非来自浮华,恰是时间之雨无声落下,是千万次敲击耐心沉淀,将粗糙锻造成温润,让坚硬化为绕指柔——匠人一生默默无语,其功却如雨润物,无声中塑造了美,那美也静默,却深镌于物之骨髓。 当我再立檐下时,雨丝依旧飘着,温柔而无声。远处楼宇的轮廓在雨雾中渐渐朦胧,如浸在水中淡开的墨迹。城市在细雨的浸润下,轮廓温柔地模糊了,喧嚣也仿佛被雨丝层层过滤,渐渐沉淀下去。雨无声,却让万物更显清晰——浸润于静默之中的万物,反而显出一种格外澄澈的质地。 这无声的浸润,自天际飘落,在砖石间生长,于银光中沉淀,终至浸透了整个尘世。它不喧哗,却以柔韧之力默默缝补着岁月的裂痕,滋养着万物的根脉;它如静水深流,却在我们未曾留意的瞬间,早已将生之温润、命之坚韧,悄然织入了大地与光阴的纹理。<br> 在喧嚣洪流中,最深的浸润原是无声的雨;匆忙赶路之时,最滋养心灵的恰是那些未被喧哗惊扰的温柔驻足——雨丝虽细,却承着天穹之重,默默渗入大地,使万物生长;善念无痕,亦如细雨润泽着时光缝隙,终使这人间青苔幽幽,温润如玉。<br><br>雨未停歇,仍在无声飘洒,仿佛天地间,编组织出一曲无字的悠长歌谣………(图片由即梦ai技术生成)<br><br>写于2025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