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维也纳国立图书馆,承载了几百年的文化积淀,融汇了建筑、艺术和文化的精髓,是巴洛克文明的瑰宝。这是一座用黄金和知识打造的殿堂,也是一座智慧与历史的艺术馆,让人有一种跨越时空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坐落在恢宏典雅的霍夫堡皇宫的建筑群中,面向约瑟夫广场。广场中央耸立着约瑟夫二世的骑马铜像。天际的霞光为白色的石墙染上一抹金红,图书馆在光影交错间更显庄严。</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外立面气势非凡,巴洛克风格的石柱与雕饰向天空挺立,正门上方浮雕与帝国徽章象征着哈布斯堡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阶梯被磨得锃亮,一级一级渐渐引人进入那座辉煌的殿堂。黄昏的风轻拂而过,带着一丝清凉,宛如即将开启智慧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木门厚重庄严,沉静古老、深色的橡木有岁月留下的温润的光,门板上雕刻着繁复的巴洛克纹饰:卷草、花环、盾徽与寓意智慧的图案,层层起伏,如同凝固的乐章。四周的铜质铆钉与把手闪着黯淡的金属光,坚固,低沉而华贵。推开这扇门,仿佛跨越了绵长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前身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图书馆,可追溯到14世纪。1723年,特蕾莎女皇将皇宫的三分之一改建成了图书馆。如今保存完好的大厅于1726年建成,堪称世界上最华丽的阅览厅。</p> <p class="ql-block">阅览大厅-普隆克大厅(Prunksaal),长80米,高20米,庄严宏伟,南北展开,宛如一条金碧辉煌的“知识长廊”。</p><p class="ql-block">整个图书馆被柔和的金光包围,墙面与书架以深褐色胡桃木打造,纯金包裹,雕饰华丽,散发着历史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大厅南北两侧竖立着数根巨大的大理石柱,把整个大厅分成了三段,椭圆形的南厅,椭圆形的北厅,和圆形的中央大厅。金色镶嵌的雕刻在光线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像一排排静立的卫士,庄重优雅。</p> <p class="ql-block">白色与浅灰色的大理石在灯光与日光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柱身修长而挺拔,线条流畅,顶部的柱头雕饰精致,卷涡花叶,繁复的乐章在石头中凝固。</p> <p class="ql-block">沿着大理石柱往天顶看去,圆形的中央大厅高耸的弧形穹顶似一座恢弘的乐章,层层纹饰与色彩交织,这是由宫廷画家丹尼尔·格朗绘制的天顶画《哈布斯堡王朝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细腻繁复的笔触间,一道璀璨的金色光晕自中央晕染开,是查理六世,他手持金字塔和月桂花环,下方是阿波罗和大力神手持的皇帝肖像金质奖章。</p> <p class="ql-block">金色与深蓝交错,勾勒出无数流动的线条,如晨曦的曙光从云雾间倾泻,又似诸神从云端俯瞰,向世人赐予光芒。周边的装饰带着繁复的几何与花叶纹样,犹如绢织锦缎缓缓展开。</p> <p class="ql-block">四周环绕着众神与先贤的群像,有的沉思,有的论道,有的慷慨激昂,都是美德与智慧的化身,每一处细节都暗藏典故与寓意。</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高窗洒落,映在天顶的浮雕与壁画上,形成层次分明的光影,仿佛星辰在穹顶间闪烁。白昼还是黄昏,天顶以不同的色彩诉说着辉煌,历史的脚步、艺术的吟唱、心灵的颂歌,交织成一首用色彩写成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大厅中央伫立着查理六世皇帝的等高全身雕像,是他决定将皇家图书馆开放给平民,并将皇家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雕像中的皇帝身着古罗马式铠甲与披风,手持权杖,气宇轩昂,守护着文化与学术。雕像立于高高的基座之上,脚下环绕着寓意智慧与力量的装饰,映衬出这位“书籍王宫”奠基人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周围一圈环绕着16位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雕像,以13世纪的鲁道夫为首,到1700年去世的卡洛斯为止。</p> <p class="ql-block">皇帝们服饰不同,姿态各异,有的头戴月桂冠,寓意胜利与荣誉;有的执剑披甲,象征军事功绩;也有手握卷轴书本,彰显着学术与知识的造诣…</p><p class="ql-block">这些雕像与四壁壁画上描绘的寓言与美德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座“帝王与智慧并存”的纪念殿堂。</p> <p class="ql-block">查理六世的雕塑边上,是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的巨幅照片,目前正为他举办诞辰200周年特别展览。布鲁克纳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以交响曲、弥撒曲和经文歌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整个大厅最独特的点缀,是四座珍贵的巨型地球仪,由威尼斯制图师 科罗内利制作于 17 世纪末,直径约 1.3 米,堪称当时欧洲地理学与制图艺术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两座是地球仪,当时人类已知的大洲,海洋,山脉、河流、港口、以及重要城市都以细腻的笔触呈现,还标注了大航海时代新发现的地区,既有真实的疆域,也保留着当时的想象与误差。</p> <p class="ql-block">另外两座是星球仪,以蔚蓝与金色绘制浩瀚星空,布满闪耀的星座图案。黄道十二宫、古典星象人物与神话形象栩栩如生,既是天文学的成果,也是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南厅采光明亮,墙壁与书架之间留有宽阔的空间。大理石柱子有上方半圆形的壁画,绘制的是古希腊神话中腓尼基王子卡德摩斯屠龙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书架间陈列着丰富的神学典籍,庄严肃穆,汇聚着信仰与智慧,透过高窗洒下的光线,使这一端显得神圣而明朗,带有近乎教堂般的肃穆。</p> <p class="ql-block">北厅则以“知识与学问”为主题。大理石柱上方的也有半圆形壁画, 描绘的是曙光女神奥罗拉扶着太阳神的战车,脚下驱赶走代表黑夜的恶魔。</p> <p class="ql-block">书架上陈列的多为历史、地理、哲学等古籍,展现了人类经验与智慧。与南厅的宗教氛围相比,这里更加生动热烈,洋溢着理性与人文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南北两厅遥遥呼应,一边是神圣的信仰,一边是世俗的智慧,中间贯穿的一个气势恢宏的中央大园厅,书架高耸、雕像列立、地球仪点缀。整个阅览大厅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对称之美,象征天与地、信仰与理性、神圣与世俗的相扶相融。</p> <p class="ql-block">普隆克大厅的墙壁,是高耸入穹顶的书架。深色的木材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与洁白的石柱形成雅致的对比。木料经岁月沉淀,带着微微的松香和古老的气息,雕刻的柱头与细致的金色装饰,古雅端庄。</p> <p class="ql-block">皮革装订的书籍在木制书架上井然有序,一系列精美的雕刻点缀其间,厚重的封皮与金色的书脊在灯影下相应成辉,宛如一片浩瀚无垠的天空,闪耀着点点智慧的星辰。</p> <p class="ql-block">在高耸的书架之间,随处可见靠放着纤细的木梯。它们轻巧却稳固,被学者们推来推去,以攀登到高处的书卷。木梯的踏板被岁月磨得滑,书籍、木架与木梯,共同织成一幅岁月与智慧交错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大厅内收藏了约 20 万册珍贵古籍,许多是全欧洲最宝贵的手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世界上第一本手抄手绘《圣经》。</p> <p class="ql-block">加洛林王朝圣礼书残片,收录的是弥撒中的祷文,是中世纪早期最为华美、插图最为丰富的手稿之一。而如今留存至世的,仅是零散的片段。这一页便来自一部约公元 860 年在法国北部制作的奢华圣礼书,已成孤本。</p><p class="ql-block">羊皮纸上的书写华丽而肃穆,字母 TE 字母 被装饰成繁复交织的纹样,既是文字的开端,也是祈祷的象征。它仿佛从千年前的圣坛上传来低声的吟诵,让人穿越时光,感受到加洛林时代信仰与艺术交融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创世纪》 ,这部手稿诞生于公元六世纪,被视作现存最古老的圣经插图之一。它采用紫色染制的羊皮纸,文字以金墨与银墨书写,卷页之间,一幕幕创世故事如壁画般展开:上帝的旨意、人类的命运,在流转的画面里徐徐叙述。虽经岁月侵蚀,银墨已在羊皮上留下斑驳的痕迹,却反而更添古老的神秘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药草抄本》,这部抄本被推测创作于公元 500 年左右的君士坦丁堡,是古代晚期最著名的医学手稿之一。</p><p class="ql-block">卷中收录了 383 种药用植物,按照字母顺序编排,并绘有精美的植物图像,源自古希腊名医迪奥斯科里德斯的著述,详尽描述了这些药草的功效,应用,制药。</p><p class="ql-block">这一页绘制了酸浆,又叫“中国灯笼”。那玲珑的果实,不仅绚丽如灯火,也被制成药汁,用以治疗黄疸,清利体内之水。</p> <p class="ql-block">公路地图,这是一幅中世纪珍贵的复制古图,约制作于公元 1200 年。它由十一片羊皮纸拼接而成,原本卷起时全长 6.75 米,宽 34 厘米。卷轴描绘的是罗马帝国的交通网络——从西班牙直至遥远的印度,纵横的道路如血脉般将帝国联结。</p><p class="ql-block">展出的第四部分尤为动人:右缘标示着罗马城,城中守护神的形象熠熠生辉,旁侧是昔日繁盛的奥斯提亚港;左上角,则是维也纳。</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诵经书》这本华赞美诗集诞生于 13 世纪的萨尔茨堡圣彼得修道院,被视为中世纪鼎盛时期的艺术与信仰的结晶。</p><p class="ql-block">书页间的装饰极为丰盛:金色背景上镶嵌彩绘图像,装饰华丽的页面、以金色绘制的首字母、精巧的钢笔墨画,别具匠心的装饰字母。每一页都闪耀着虔诚与美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从普隆克厅缓缓走出,心中仍回荡着那一室的金光。古籍肃穆,雕像庄严,地球仪托起大地与星海,壁画在穹顶上舒展,诉说人类的渴望、帝国的荣耀与灵魂的颂祷…</p> <p class="ql-block">伫立于门槛之间,忽然明白,王朝终将更替,权力终将消散,唯有知识与思想,能穿越岁月的风霜,在时光的回响里,继续闪耀不灭的光芒。</p><p class="ql-block">时光的殿堂,智慧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