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宋永焕

<p class="ql-block">第三章</p><p class="ql-block">第一节</p><p class="ql-block">小托、中托、大托,三年后我就上幼儿园了。</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办学也有两种制度,民办和公办。</p><p class="ql-block">我上的幼儿园是民办的,和托儿所一样也是由戚墅堰区以先行街道的名义办的。</p><p class="ql-block">由工厂办的,就是公办了,因为工厂是国家经营的全民所有制,所以它办的学,就是公办的了</p><p class="ql-block">公办的幼儿园建在“工房”六区,所以我们普遍叫它”六区幼儿园”</p><p class="ql-block">民办的幼儿园建在工房三区,所以就叫三区幼儿园。</p><p class="ql-block">公办的幼儿园正式名是:戚墅堰铁路职工子弟幼儿园。</p><p class="ql-block">民办的幼儿园正式名是:戚墅堰先行街道工房区幼儿园。</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人口出生率非常昂扬,另一方面生存率也有巨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而且、儿童哺育又被提到极端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叫祖国的花朵,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p><p class="ql-block">所以当国家及中央政府发生办学困难的时候,地方政府就主动承担了办学的任务。</p><p class="ql-block">假如那个时候有人说,劳动人民的之弟,工人的孩子,农村到城里工作的劳动者的孩子可以成为“留守儿童”,那一定会被认为是极其荒诞的事。</p><p class="ql-block">第三章</p><p class="ql-block">第二节</p><p class="ql-block">我在幼儿园上了四年。</p><p class="ql-block">因为早上了一年。</p><p class="ql-block">小班、中班、大班下来,</p><p class="ql-block">升小学的时候年龄还不到上小学的年龄,</p><p class="ql-block">就留下了。</p><p class="ql-block">母亲不高兴了,找园长理论。</p><p class="ql-block">园长是经过初步教育学培训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她用她学到知识,耐心地开导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当孩子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具象的认识范围,你却要孩子去理解抽象的符号意义,这是对智力的严重破坏,也会对精神健康带来恶劣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孩子还刚刚理解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叫两个苹果,你就要孩子知道一加一等于二;这是过度教育,有害而无一利。</p><p class="ql-block">孩子是不明白“1”这么一根棍子加一起,是可以变成“2”这么一个弯棍子的。</p><p class="ql-block">更不知道这个“一”还有魔法,可以一会儿是“代表”苹果,一会儿又是“代表”羊的。</p><p class="ql-block">老师挺想把道理说清楚,可我母亲听得云里雾里;但既然老师这么说,大概是不会错的吧!</p><p class="ql-block">母亲这么想。</p><p class="ql-block">因为那时候没有老师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坑害学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