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辨析】无毒不丈夫?

高豕

<p class="ql-block">(1)“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p><p class="ql-block">(2)“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p><p class="ql-block">(3)“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p><p class="ql-block">以上几条文字都是古代俗话(谚语),可谓一句俗话三种说法。这三种说法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形式上都是骈俪对举的并列复句。前一分句的区别在于“恨”与“量”,后一分句的差异在于“毒”与“度”;相同的是三句都用到了“君子”与“丈夫”这两个概念。此三种说法,或深入人心,或鲜为人知,貌似类同,实则悬殊,若要正确使用,尚须认真辨析。</p> <p class="ql-block">要辨析上述三句俗话,首先要界定它们共用的两个重要概念“君子”和“丈夫”。</p><p class="ql-block">但凡有点古代文化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君子”是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凡称得上“君子”的,都必须具备“有才学”“有修养”“有道德”这样几个特点。“丈夫”这一概念则带有性别特色,内涵等同于“男子汉”“大丈夫”,兼具“有作为”“有志节”“有担当”等方面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再来看第一句俗话“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p><p class="ql-block">此句中还有两个关键概念值得注意,“恨”字意为“仇恨”,“毒”字意为“狠毒”。整句俗话的意思是“仇恨不深重,就称不得真君子;手段不狠毒,就算不上大丈夫”。从内容上看,这种说法明显带有市井流氓文化的印记,当属一个贬义成语(谚语)。此成语最早被元代杂剧相关作品用于塑造反派角色,表现人物决绝性格,反映江湖恩怨情仇,好像也无可厚非,并且与彼时崇尚暴力、充斥戾气的社会现实也能契合。然而,与正统的儒家思想却大相径庭,它歪曲了“君子”的定义,玷污了“君子”的名声,而且自相龃龉,逆情悖理。试想一下,“只有执着仇恨、睚眦必报之人,才称得上君子;只有心肠歹毒、心狠手辣之人,才算得上丈夫”,这是多么奇葩的一种道德评判!又是何其荒谬的一种逻辑推论啊!</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因为上述第一句俗话过于粗野鄙陋,于是乎就有了“量小非君子 ,无毒不丈夫”这个说法。</p><p class="ql-block">这一说法与第一句俗话只有一字之差,可就这一个“量”字让“君子”恢复了正面形象,使前一分句顿时变得文明起来;而连接上后一分句,就如同狗尾续貂,令人啼笑皆非了。整句俗话杂糅了截然相反的两种价值取向,仿佛给凶神恶煞披上了袈裟,非驴非马,善恶莫辨。于是,崇尚忠恕思想的用它,奉行斗争哲学的也用它。于是,就有论者认为,这一说法生命力强,使用者众,影响深远,几乎是一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成语了。从语言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好像也是。千百年来,绝大多数国人通过耳闻目睹已经默认了这样一种观念:“君子”要有雅量,“丈夫”必须狠毒。</p><p class="ql-block">“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这是一段语录,我们的国人从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以来,一直都接受看这样的仇恨教育,也一直生活在“战争”“斗争”和“竞争”之中。无论是“除恶务尽”,还是“痛打落水狗”,“赳赳武夫”一直扮演着主角,而“谦谦君子”自然就与“妇人之仁”一道被边缘化乃至被雾化了。</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去百度“量小非君子”这一词条时,系统便会跳出“无毒不丈夫”和“无度不丈夫”这样两个下句。也许很多人这才知道,原来还有“量小非君子 ,无度不丈夫”这一说法的。 从“无毒”到“无度”,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有霄壤之别。一个“度”字将“丈夫”的正面形象反映出来,使之与“君子”分庭抗礼。两个分句前后连贯,上下一气,亦使整句俗话的内涵有了质的变化。“量小非君子 ,无度不丈夫”这一说法,意义上完全符合推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思想的传统文化,真可谓劝人向善趋好的金玉良言。</p><p class="ql-block">可是有人从对仗和书证等方面考量,认为此说无法成立,倒是第一种说法较为合格。看看滑稽不?俗话本来就是民间俚语,讲究整齐对称甚至合辙押韵都有可能,而要求对仗工整,就过于苛刻了,黔首黎民日常说话谁有那么考究?况且,忽视内容单看形式去评判优劣,无异于以貌取人,难免有失偏颇。至于书证,亦同此理,古代诗文中用得多的未必就是对的好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已被世人用了100多年,可后来不也被认为是一个天大的谎言(错误的信仰)了么!况且,那些心胸狭隘乃至残暴不仁者,那些野心家、阴谋家,都能拉大旗作虎皮,常常借第一句俗话作为他们行凶作恶、杀人屠城的理论依据。</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一说法疑似讹传而成,知见歪邪,不宜使用;“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一说法疑似篡改而成,不伦不类,易生歧义,亦不宜使用;“量小非君子 ,无度不丈夫”这一说法才是上述三句俗话的原始版本(本来面目),因为它包含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也符合中华传统文化之佛学精神与道家思想。宜作格言警句,奉为圭臬。</p> <p class="ql-block">【图片共享网络,感恩相关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