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对波黑感兴趣,缘起于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p><p class="ql-block">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波黑,一个国度,三个民族,三种宗教,充满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提起波黑,人们不禁想起1992年4月~1995年12月的“波黑战争”,那惨无人道的“种族清洗”、历时最长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萨拉热窝围城战”!造成</span>约10万人死亡,200多万人(超过总人口一半)沦为难民,惨烈!</p><p class="ql-block"> 其实波黑不大,国土仅约51209平方公里,略小于中国宁夏族自治区,全国人口约330万。</p> <p class="ql-block">波黑国旗</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31日下午,抵达波黑莫斯塔尔市。首先看到的是波黑战争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布满弹孔的民居外墙。</p> <p class="ql-block"> 被炸毁的临街房子。</p> <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古桥】横跨内雷特瓦河深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波黑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古桥1557年奥斯曼帝国时期始建,耗时9年,于1566年竣工。被誉为“最伟大的奥斯曼工程杰作之ー”</p> <p class="ql-block"> 数百年来,它不仅是连接内雷特瓦河两岸的通道,更是连接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的象征。 古桥是一座单拱石桥,拱顶距河面27米,桥长29米。</p> <p class="ql-block"> 1993年11月9日,波黑战争中,古桥被克罗地亚族军队的坦克炮火彻底摧毀,坠入内雷特瓦河。旨在摧毁对手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文化灭绝!</p> <p class="ql-block"> 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古桥重建,并尽可能使用了从河里打捞出来的原始石料。2004年7月23日古桥重建完成。2005年,古桥及周边的老城区被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上可以俯瞰清澈碧绿的内雷特瓦河和两岸的风景。夕阳下两岸景色迷人,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 内雷特瓦河,河水因其独特的翡翠绿色而闻名,与两岸的建筑相映成趣。从古桥走过,分别从两岸不同角度欣赏古桥和古城,是非常惬意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桥面石头已被磨得很光滑,上桥下桥坡度较大。</p> <p class="ql-block"> 桥的两边都有石砌桥头堡,桥上游客很多。</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居民有一跳水传统,从桥上跳入湍急的内雷特瓦河,是当地一项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和勇气仪式。</p><p class="ql-block"> 现在跳水位置已经不是在桥上,改在了桥边。</p> <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古桥是一本石头写就的历史书,记载了奥斯曼帝国的辉煌、波黑战争的创伤,以及人类对于和平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如今古桥是波黑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先后受到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因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莫斯塔尔老城】</span>建筑和文化呈现出独特的混合风格。</p><p class="ql-block"> 内雷特瓦河将老城分为东西两岸。</p> <p class="ql-block"> 奥斯曼时期的老城区在东岸。这是东岸:这里充满奥斯曼风情,街道由鹅卵石铺成,两旁是白色的石屋、古老的作坊和各式小店,出售铜器、珠宝、地毯、绘画等传统手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咖啡馆和餐厅很有情调。</p> <p class="ql-block"> 西岸是奥匈帝国时期的中欧风格城区,相比之下,东岸热闹些。</p> <p class="ql-block"> 古桥连接的两岸,在历史上也曾是不同的民族聚居区。</p> <p class="ql-block"> 尽管桥两岸的民族隔阂至今仍未完全消除,但古桥本身依然是人们心中最强大的和平寄托。</p> <p class="ql-block"> 到这里可以尝试他们的传统美食:如Cevapi(一种烤肉肠)。对来自广东的我来说,感觉太咸。</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日,抵达波黑首都萨拉热窝。</p><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希望隧道】,这是萨拉热窝围城战的产物。波黑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后,塞族共和国军队包围了首都萨拉热窝。城市被完全封锁,断水断电,食物、药品、武器极度匮乏。1993年在这民居下秘密挖掘800米到城外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 房子外墙布满弹孔,地面的“萨拉热窝玫瑰”。</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房子和隧道的一小部分(约20米)保留下来,改建为“萨拉热窝隊道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了大量照片、视频资料以及当时的实物,生动地讲述了围城期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现在供游客参观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 【波黑国家与大学图书馆】位于萨拉热窝老城区的米利亚茨卡河畔,伪摩尔式风格(新摩尔复兴风格)非常醒目漂亮,萨拉热窝最美丽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它美丽的外表下,承载着一个国家最沉重的记忆和最坚韧的生命力。此图书馆是一个非常特殊且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 它不仅仅是一个藏书的地方,更是一个国家伤愈与重生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拉丁桥】位于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市中心,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桥梁。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在拉丁桥附近开枪射杀了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夫妻双双遇难。这一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p> <p class="ql-block">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随后俄国、德国、法国、英国等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p> <p class="ql-block"> 凶手的水泥脚印。</p> <p class="ql-block">拉丁桥旁的“刺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几个世纪以来,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可以共存,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之结】位于萨拉热窝老城区的中心地带,是游客必打卡的景点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是对这座城市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精神的一种纪念和致敬。</p> <p class="ql-block">【巴什查尔希亚老城区】这是萨拉热窝的心脏和灵魂,保留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加齐•胡色雷•贝格清真寺】它由奥斯曼帝国著名总督加齐•胡色雷•贝格于1531年主持建造,是整个欧洲最重要的伊斯兰古迹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清真寺的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 电影中钟表匠牺牲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钟楼,电影中它是游击队员与德军激战的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 【铜匠街】一条充满活力的街道,两旁是各种铜器手工艺品商店,可以听到工匠敲打铜器的叮当声。也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当年掩护游击队员铁匠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 电影中两位德国在萨拉热窝市小山坡上谈论瓦尔特的地方,现在是露天咖啡店。</p> <p class="ql-block"> 萨拉热窝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经历苦难却又无比坚韧的城市。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在任何其他欧洲城市都难以找到的独特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