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汶川映秀之行:伤痛与重生的记忆,感恩祖国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十三拍客2025.09.15.于雅安</p><p class="ql-block"> 九月十三日下午,我从九寨沟启程,驾驶爱车沿着国道213线,顺岷江而下。当晚夜宿松藩的岷江江畔,高原的夜晚寒气袭人,幸好车上备有棉被和秋装。江边的清晨寒意凛冽,与老家罗田冬天的早晨颇有几分相似,我不得不将夏衣秋装层层叠穿,行车时打开暖气,才勉强驱散寒意。</p><p class="ql-block"> 从松藩驶向茂县,气温逐渐回升,我又脱下了秋装。中午时分抵达汶川,在一家当地饭馆点了两个小菜,边吃边与老板娘闲聊。问及当年地震后的情形,她告诉我,她们家是不幸中的万幸——房子虽然毁了,但家人都平安无事。在政府的帮助下,家园得以重建。她感慨道:“经过那次灾难,才真正明白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我们能重新站起来,最要感谢的是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午后两点,我从汶川抵达映秀。首先参观了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馆内陈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再现了当年山崩地裂的灾难瞬间,也记录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救援援建的感人历程。</p><p class="ql-block"> 从纪念馆出来,下行至漩口中学遗址。倒塌沉降的校舍前,一座巨大的时钟雕塑永远定格在十四点二十八分——那个令人心碎的时刻。作为一名退休老教师,面对这片倾覆的校园,想到当年被掩埋的师生,我心情无比沉痛,不禁眼眶湿润。遗址周围种满了苍翠挺拔的柏树,仿佛无声的守护者,寄托着对逝者绵长的哀思。后来得知,漩口中学已由某地党员共同捐资,异地重建。</p><p class="ql-block">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走上映秀大桥。桥下的岷江水面宽阔、水流丰沛,仿佛象征着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力量。放眼望去,镇上的民居整齐划一,街道绿树成荫、鲜花簇拥,各类公共设施完善现代,展现着崭新的面貌。</p><p class="ql-block"> 回到停车场,当我沿石阶而上,才发现整个山坡竟是一片遇难者公墓。一排排石碑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名字和出生年月。“黄泉路上无老少”,那么多幼小和年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令人心如刀绞,也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深深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行程的最后,我看到墙上刻满了对口援建省市的名单。正是举国上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力量,让汶川和映秀从废墟中重生,焕发出新的生机。</p><p class="ql-block"> 此行,是一次对伤痛的缅怀,对逝者的追思,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睹这一切,我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祖国强大的无比自豪与感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