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随拍】佛教造像艺术展——弄女等造弥勒像

为你开心

2025年9月13日下午,去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东方微笑 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div><div> “东方微笑 跨越千年——佛教造像艺术展”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指导,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和天水市人民政府主办,敦煌研究院和甘肃简牍博物馆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云冈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四川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平凉市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宁县博物馆、泾川县博物馆、镇原县博物馆、清水县博物馆、秦安县博物馆、靖远县博物馆、岷县博物馆、永昌县博物馆、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协办,汇聚来自全国23家文博单位的127 件(套)珍贵展品,其中一级文物50件(套),涉及中国历代金铜佛教造像、重要窖藏与遗址出土佛教造像以及四大石窟造像三大类别。</div><div> 展览以“铸金、琢石、镌壁”为主线,分为“铸金呈像——金耀千年”“琢石成像——石承千年”“镌壁为像——壁立千年”三个单元,全景式呈现佛教造像艺术的恢弘气象与不朽神韵,清晰勾勒佛教造像艺术融入中华文脉的演进轨迹,诠释文明基因代代相传的永恒力量。 </div></div> 今天介绍一尊东魏弄女等造弥勒像,这尊笑眯眯的方脸弥勒,2012年初出土于临漳县邺城遗址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这是一尊标准的“邺城样式”造像,是东魏时期的作品。背屏由两树的树冠相互缠绕构成的半圆形,树叶间有镂孔透雕但还没达到北齐时期镂空透雕那么“彻底”。背屏中上部雕刻对称的三身飞天,顶部雕舍利塔。这件造像珍贵,除了自身的精美,更因为它有题记,清清楚楚地记载了时间。<br>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弄女等造弥勒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魏 武定五年(547年)</div> 弥勒菩萨双手分结手印,交脚而坐,胁侍菩萨手中持物站于两侧莲台上。舟形背屏边缘雕刻三身对称飞天,顶部雕刻佛塔。方形基座正面雕刻童子托香炉、弟子、供养人与力士,左右两侧面雕刻四身神王像,背面雕刻象神王、珠神王及造像题记。<br> 背屏背面雕刻“白马舐足”场景,其中太子半跏趺坐于筌蹄上,身姿右倾,作思惟状。前方的白马曲腿引颈吻向太子左足,仆人侍立于一侧。<br> 根据题记内容可知,此像主尊为弥勒。弥勒具有两重身份,一是现今在兜率天说法的弥勒菩萨,一是将来下生人间的弥勒佛,表现在造像上就是菩萨和佛两种造型,此像为弥勒菩萨造型。南北朝时期弥勒信仰在上层社会和民间广为流传,弥勒造像成为主要题材之一。</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造像主尊为交脚弥勒,两侧各站立一胁侍菩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面基座雕刻童子托香炉、弟子、供养人和力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个角度更能看出弥勒含笑的神情。</h3> 背面也有雕刻。从背面也很容易看出这尊造像也是后来修复的,是三块拼接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背面基座雕刻象神王、珠神王及造像题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背面基座题记字迹清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座左右两侧雕刻四身神王像</h3> 背屏背面雕刻“白马舐足”场景,其中太子半跏趺坐于筌蹄上,身姿右倾,作思惟状。前方的白马曲腿引颈吻向太子左足,仆人侍立于一侧。 “白马舐足”,最早出现在东吴支谦所译的《太子瑞应本起经》,描绘了太子出城后,“即脱宝冠及著身衣,悉付车匿。于是白马,屈膝舐足,泪如连珠。”<br>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释迦太子(释迦牟尼佛祖)目睹了人世间生老病死的苦难后,发誓要寻找帮助人们摆脱尘世苦难的出路。他驾骑爱马“犍陟”逾城来到苦行林中,在寂静的大自然环境中,心生顿感悦愉欢喜,下马回想到桩桩人世间不堪回首的烦恼,下定决心离开仆人与爱马。<br> 他吩咐仆人与白马返回宫中,单独寻求解脱之路。此时,白马“犍陟既闻被遣,屈膝舐足泪落如雨”,白马听闻太子欲将其遣返回宫,当即屈膝跪地亲舐佛足,依依惜别不忍离去。太子看见白马如此悲痛,用柔软的手抚摸着白马说道:“犍陟!请你不要悲伤,我非常感谢你,到现在,你已为我竭尽良马的劳苦,已为我服务终了。犍陟!你从此将会免除恶道轮回,将来你必定有好的果报。”<br> “白马舐足”,在其他佛造像中也常能见到,如大同云冈石窟就有多幅“白马舐足”画面,显示该故事的传播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