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第八中学 七年五班 手工制作地球仪——“小小的地球”大大的世界

【樊洛汐】

<p class="ql-block">爱上地理实践: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造地球”</p> <p class="ql-block">准备:把“地球零件”凑齐做地球仪不用复杂材料,家里找一找就能凑够:</p><p class="ql-block">•核心“地球”:一个圆形的泡沫或者乒乓球</p><p class="ql-block">•支架:两根细铁丝或硬纸板</p><p class="ql-block">•标记工具:彩色马克笔、水彩笔</p> <p class="ql-block">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国家(比如中国)和南半球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季节是相反的,这就是赤道的“分界线”作用。</p> <p class="ql-block">亲手制作地球仪的时光,是一次把地理知识从课本“搬”到指尖的奇妙旅程,锻炼动手与思考能力,既练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地理思维。</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转动自己做的地球仪,都像在与脚下的星球对话,让地理的浪漫与趣味,悄悄住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转动中懂地理</p><p class="ql-block">‍做好地球仪后,突然发现课本上的知识全“活”了。</p><p class="ql-block">转一转地球仪,看到被太阳照到的一面是白天,背对的一面是黑夜,原来昼夜交替就是这么来的!</p> <p class="ql-block">当指尖转动自己做的“小地球”,经线纬线不再是课本上的线条,而是能触摸到的星球脉络,地理的趣味也随之发芽。自制地球仪,让课本里的经线纬线“活”起来,也让地理知识在动手间扎根心底。</p> <p class="ql-block">从零散的铁丝到撑起地轴的支架,自制地球仪的过程,是把地理知识从课本搬进掌心的旅程。每一笔勾勒的大洲轮廓、每一次调整的地轴倾斜,都让经线纬线有了意义,让昼夜交替、半球划分不再是抽象概念。最终握在手里的不只是地球仪,更是对地理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动手探索的满满成就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