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冶中学75届高中毕业五十周年 三、知青篇

小月二水

<p class="ql-block">十六冶中学75届高中毕业五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知青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十岁月催 重返新龙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知青到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见证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肖冰</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的今天,1975年9月14日,我们十六冶中学七五届的高中毕业生,下乡到龙归公社插队落户,在广阔天地中锤炼青春。</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马渡大队的插队知青</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返青春逐梦的地方——龙归镇。美丽乡村建设让这里焕然一新,景象与记忆中的模样截然不同,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寻找当年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户。过去的座机早已停用,手机号也成了空号。几经辗转,我们终于通过镇里的三防办联系上了她。老人已然仙去(原马渡大队队长,原大队现更名为马渡村委会)。其女她早已从马渡村搬到了龙归镇上安家落户。眼前的她,已从当年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变成了儿孙绕膝的奶奶。她热情地迎接我们,把家里仅存的土特产都拿了出来招待我们。这份淳朴的情谊,穿越五十年的时光,依旧真挚如初。</p> <p class="ql-block">这是和我一起下乡到马渡大队第14生产队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联系上了三同户 她来到公社找我</p> <p class="ql-block">优秀的孙子,上学了二年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班长呢。</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还看到了我当年任民办教师的马渡小学。昔日的旧校舍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崭新的教学楼,窗明几净,设施齐全。</p> <p class="ql-block">  她带着我们参观了自己在镇上盖的新房,还自豪地展示了她的弟弟(现马渡村党委书记)的孩子人在镇上开的小商品店。</p> <p class="ql-block">自家亲人开的商品小店</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惊喜的是,我们还无意中参观了武江区龙归镇“老兵喜羊羊业余采茶剧团”。他们正唱着自编自演的《龙归山水好风光》,那熟悉的乡音和质朴的旋律,唱出了新时代农民的幸福与自豪。</p> <p class="ql-block">从土坯房到新楼房,从乡村地头到城镇生活,她的人生轨迹,正是中国乡村巨变的缩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p><p class="ql-block"> 作为曾经的知青,能回到龙归镇这个青春的原点,看到如此巨大的变迁,我们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37人,这是我们的男知青 ,比较多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女知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重返龙归</p><p class="ql-block">龙归旧地换新颜,故友相逢鬓已斑。</p><p class="ql-block">知青老农同唱盛,茶香一曲忆当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