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一场传统文化与强权的对擂

王吉吉

<p class="ql-block">  陈佩斯给我们这代人的童年留下了许多快乐的回忆,98年春晚后他就淡出公众视野,直到27年后的今天,他带着新电影《戏台》重返舞台。</p><p class="ql-block">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坚守传统的故事。传统是什么呢,我觉得传统可以理解成“过去的”文化,是从老祖宗那一代代传下来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准则。它的存在一定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是能服务于阶级管理,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诉求和文化诉求的。传统一旦扎下根来,有没有可能改变呢?能,比如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逐渐压缩了一些传统活动的生存空间,又比如一些阻碍社会进步的陈规陋习,它们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也会被淘汰。这样的筛选就像大浪淘沙,权利和传统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发展,会有一个相互博弈、磨合、妥协、调整的过程。这里面最激烈的,可能就是在民间拥有广泛根基的传统文化与强权的正面冲突,《戏台》所表现的就是这样的冲突。</p> <p class="ql-block">  大帅的角色,就是强权的象征,他的个人好恶凌驾于社会传统道德和法律,那时的传统往往是权利的附属,碰到没“文化”的当权者,取舍起来就非常蛮横,他喜欢的就是好,不喜欢的就是不好。包子铺小二大嗓门是他老乡,又会唱几段西楚霸王,他觉得好,逼着五庆班班主和剧场经理必须让大嗓门上去演霸王的戏。更激烈的冲突发生在项羽自刎乌江那段,大帅触景生情,怀念死去的兄弟们,坚持要演员改戏,竟然让项羽渡江回家!这基本就是在打戏班老祖宗的脸了。</p> <p class="ql-block">  一边是大帅,一边是京戏,要么改戏要么献身,当传统文化被强权蹂躏,他们又该如何取舍呢?吴经理是商人,只要能挣钱,谁来唱,唱什么其实对他来说不重要,但作为五庆班班主,老祖宗留下的戏他是万万不敢糟蹋的,他得对戏班一众老少负责,为了戏班子能活命,他必须要做出妥协。凤小桐演的是虞姬,骨子里却有着霸王的骨气,可他看到戏班老老小小的命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也不得不屈服在大帅的枪口下。金啸天在影片前段因吸食大烟一直意识不清,最后霸王一旦出场,那叫一个气贯长虹,整个戏班都被西楚霸王的气势所点燃,影片进入高潮,他们放下恐惧,放下私欲,在黑洞洞的枪口下,纷纷加入捍卫者的行列,继续演绎着这些早已融入生命的音符。为戏奔波多年的他们,人生早已和戏曲紧紧相连,演戏是他们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承载了这些手艺人的人格和尊严。如果说侯班主代表了中国文人面对强权的妥协和无奈,那金啸天则代表了他们在短暂消沉后的觉醒和抗争,这是他们骨子里的执念,他们怕死,但更怕活的没有尊严,怕自己所坚持所追求的东西被人霸凌、侮辱、嘲讽,对别人来说这京戏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对他们来讲却是生活的全部。</p><p class="ql-block"> 刘八爷是个挺有意思的角色,他出场时间不长,却把“规矩”二字深深刻在了观众的心里。他看起来蛮横霸道,在京城是个惹不起的主,但他凡事讲规矩,别人不按规矩办事,他便要“伸张正义”。他说,“我不霸道,我就是想要个规矩。”这一句把老北京的“规矩”文化一下就立起来了。但即便如此强硬的传统,在洪大帅那也就是一个枪子儿的事,刘八爷死前最后一句话依然是,“你不讲规矩。”可见文化在强权的眼里根本不值一文,更别说区区几个唱京戏的人,但文化在文化人身上,却是可以用生命去捍卫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电影《叶问2》里,洪震南在擂台上奄奄一息时说,“为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他和五庆班在枪口下唱戏一样,在生命和尊严中,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陈佩斯早年事业一路长虹的时候,因自己“正面硬刚”的个性而被封杀,热爱舞台的他从此淡出观众的视野。但大伙并没有忘记这个曾经的“喜剧之王”,所以我理解这部戏也包含着陈佩斯导演对生活的隐喻,他借这部电影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外,也想表达他自己对人生对艺术的态度——为生活可以忍,但糟蹋中国文化就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