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百万字长篇小说《工地.第八十六回TBM与TM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癸卯年立秋,重庆的暑气还未被秋风驱散,嘉陵江畔的写字楼里依旧闷热。文刀刚结束重庆交通大学的客座教授授课,手机便弹出市招标办的短信——他被随机抽为评标专家,参与轨道交通15号线延伸段项目评审。看着短信里“累计五次未参与将被系统警告”的提醒,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将待修改的《重庆交通文化史》手稿塞进公文包,驱车往渝北区招标中心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评标室在招标中心三楼,推门时已有四位专家坐在桌前。文刀扫过座位,只有靠里侧贴着“组长”标识的空位还空着,便径直走过去坐下。刚打开电脑,身旁做了二十年市政工程的老周就凑过来打趣:“文博士,你这运气!上次抽中你是半年前,这次一坐就坐到组长位,干脆就当这个头呗!”其余三人也跟着附和,文刀无奈笑了笑——他本就不擅长推诿,更何况评标组长要对评审结果兜底,这和他做桥梁工程时“对每一颗螺栓负责”的习惯,本质上没什么不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待招标代理分发完文件,文刀才看清项目分量:总投资超三十亿的地下隧道工程,因要穿越铜锣山岩溶区与嘉陵江底,经市政府特批为邀请招标,受邀的三家单位分别是渝州城建集团、中铁西南建投重庆分公司、中建渝西工程公司,都是基建领域的“老牌玩家”。“两个标段,核心是TBM掘进。”文刀在笔记本上圈出关键词,指尖划过“TBM”时,想起早年在甘肃公路局参与隧道施工的日子——那时国内TBM还靠进口,如今重庆地下工程已能自主设计施工,他心里刚泛起几分欣慰,评审进程就猛地卡了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商务标审核很顺利,三家单位的资质、业绩、报价都符合要求。可翻开技术标,文刀刚看两页就皱紧了眉:渝州城建集团的TBM施工平面布置图里,盾构机停放区、出土口位置,竟和他上周审核的某份方案一模一样。他以为是记忆出错,直到打开中铁西南建投重庆分公司的技术标——不仅工艺流程图分毫不差,连“施工难点应对”里“刀盘扭矩取值3500kN·m”的表述都完全一致。更荒唐的是,中建渝西工程公司的标书中,把“管片拼装误差≤5mm”错写成“≤5cm”,而这个错别字,另外两家的标书里也一模一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家过来看看。”文刀把三本标书推到桌中央,声音压着怒火。老周戴老花镜逐页比对,手指着图纸不停摇头:“这哪是投标?分明是复制粘贴!三家TBM型号都不一样,掘进参数怎么可能相同?”重庆交通大学的李教授则翻到“地质应对措施”部分,语气严肃:“铜锣山有岩溶空洞,嘉陵江底水压大,他们的方案里只字没提应急预案,这要是施工,非出大事不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刀拿起评审表,一笔一划写下“建议废标”:“《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不同投标人文件异常一致视为串通投标,必须废标。”四位专家没有异议,老周更是拍了桌子:“要是放过去,就是对重庆市民的安全不负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就在文刀准备签字时,评标室的门突然被撞开。招标代理小张脸色发白地领着个中年男人进来,男人递上名片——“重庆轨交集团项目负责人 王明”,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各位专家,这项目是市长督办的,邀请招标走了三个月流程,要是废标,重新来至少要等半年!工程开不了工,我们怎么向市政府、向市民交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刀放下笔,目光冷得像嘉陵江的秋水:“王主任,先回答我,谁允许你进评标室的?评标现场封闭评审,你这是干扰评审。”王明脸色一僵,随即提高音量:“我不是干扰!重庆市民盼地铁盼了好几年,你们废标就是耽误民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耽误民生的是这三份糊弄人的标书!”文刀猛地站起身,将标书拍在王明面前,手指重重戳在TBM方案上,“三家技术标高度一致,连错别字都一样,这是对工程质量的漠视!TBM是隧道掘进机,是保障安全的核心,可他们编的哪里是TBM?是TMB——是糊弄人的‘天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后两个字掷地有声,评标室里瞬间安静。王明的脸涨成猪肝色,张着嘴却说不出话。小张想打圆场,刚开口就被文刀的眼神逼退。恰在这时,敲门声响起,市招标办主任李刚和纪委书记张敏走了进来。看到王明,李刚先皱了眉:“王主任,评标区无关人员不能进,你不清楚规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王明急忙上前辩解,却被张敏打断:“先听专家说情况。”文刀将标书问题一一列出,从图纸雷同到参数错误,再到法律依据,条理清晰。李教授补充道:“按这个方案施工,TBM在江底很可能卡壳,管片渗水风险极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李刚翻了几页标书,脸色沉了下来:“王主任,专家评审合法合规,串标文件必须废标。重新招标的流程我们会协调加快,绝不会耽误工期。”张敏也当即表态:“纪委将调查串标问题,严肃追责。”王明没了底气,垂头丧气地走了。李刚握着文刀的手叹道:“幸好你坚持原则,不然这工程质量隐患就大了。”文刀摇摇头:“我只是做了工程人该做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废标公告发布,业内一片震动——谁都没想到,市政府督办的项目,竟真能因为标书问题被废。文刀回到家,翻开《重庆交通文化史》手稿,在“工程伦理”章节写下:“工程人的底线,是对生命的敬畏,容不得半点糊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两个月后的癸卯霜降,文刀又收到招标办短信——还是15号线项目,他再次被抽为评标专家。去招标中心的路上,他心里犯了嘀咕:随机抽取的专家库有上百人,怎么偏偏又抽中自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到了评标室,他才发现只有自己是“老面孔”,其余四位专家都是新面孔——有隧道工程研究院的研究员,有民营基建企业的总工程师,还有一位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博导。老周没在,李教授也没来,文刀刚坐下,李刚就推门进来,笑着解释:“上次评审后,我们优化了专家抽取算法,重点项目会多轮随机,但没想到还是抽中了你。不过这次放心,我们提前做了技术预审,还排查了投标单位的关联关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刀点点头,翻开技术标。这次的三家投标单位分别是中铁建渝隧工程公司、重庆交投建设集团,还有一家由本地民企“渝通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和央企组成的联合体。和上次不同,三份技术标各有亮点:中铁建渝隧的方案里,针对岩溶区设计了“TBM刀盘自适应改造”,还附了实验室模拟数据;重庆交投建设的方案则聚焦江底隧道,提出“同步注浆压力动态调控”技术;最让文刀眼前一亮的是渝通隧道联合体的标书——不仅用BIM模型还原了施工全过程,还针对铜锣山的地质特点,制定了“岩溶空洞提前探测+应急支护”的双重方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个联合体的TBM参数很细致。”文刀指着标书对身旁的研究员说,“他们根据不同地层调整推进速度,刀盘扭矩取值也和设备型号匹配,比上次的专业多了。”研究员点点头:“而且他们的施工组织设计里,还考虑了施工期间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制定了降噪防尘措施,很周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评审从早上一直持续到傍晚,没有任何人来干扰。最终,渝通隧道联合体因技术方案创新性强、性价比高,以微弱优势中标。文刀在评审报告上签字时,李刚刚好进来,看着报告笑道:“这次的结果,应该能让市民满意了。”文刀合上笔:“只要标书扎实,结果就不会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出招标中心时,夜色已浓。嘉陵江上的千厮门大桥灯火璀璨,远处15号线的工地已有机器运转的灯光。文刀掏出手机,给重庆交通大学的同事发了条消息:“下周讲座,我们聊聊招投标里的工程伦理。”他想,或许下次再讲TBM技术时,还能把这次的经历当作案例——告诉学生们,真正的工程精神,从来不是糊弄出来的“TMB”,而是脚踏实地的“TBM”。</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到家,他翻开《重庆交通文化史》,在之前写的那段话后面,又添了一句:“重庆的每一条隧道、每一座桥,都藏着工程人的坚守。这份坚守,比任何技术参数都重要。”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纸上,那些字迹,仿佛也有了温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