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就听闻会昌县的龙光宝塔是一处蕴藏着文脉与风水智慧的胜迹。周日,我与妻子慕名而来,终于得以一睹这座巍然屹立于贡江之滨的古老建筑。它不仅是一座塔,更是一支书写天地文章的巨笔,一页镌刻历史烟云的石头史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远眺龙光宝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挺拔如笔的轮廓。塔身高耸入云,尖顶直指苍穹,仿佛真要蘸天为墨、书云作章。它坐落于贡江左岸一座紫色页岩小山之上,身后青山环抱,眼前江流奔涌,风起时塔铃清响,风止时天地肃穆。塔影投于江水,犹如笔锋浸墨,意境幽远,形神兼备,令人顿生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近细观,才发现这是一座八面九层的楼阁式砖塔。塔高近39米,底层边长4.61米,整体造型庄重而精巧。塔身砖石斑驳,青苔点缀,风雨留下的痕迹无声诉说着它三百八十余年的沧桑。塔前矗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碑,正面“龙光宝塔”四字金光熠熠,背面则详细记载着建塔缘由与历史沿革,令人不禁驻足细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光宝塔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历时58年,至清康熙年间才完全竣工。它不仅是风水塔,更是一座寄托着“昌文运、出人才、镇水口、保平安”愿望的文化象征。有趣的是,建塔前四百年间,会昌仅出了一位进士、二十多位举人;而塔成之后二百三十年,这里竟涌现八位进士、三十五位举人。虽不能说全是塔的功劳,但它无疑成了一种精神地标,凝聚了一方文气与人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年代久远,塔体曾破损严重。2008年,在当地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下,龙光宝塔得以修缮,“修旧如旧”的原则让古塔重焕生机。次年又增建塔台、碑刻、亭台、广场等设施,使这里不仅成为文物保护点,更转型为集游览、休憩、健身于一体的现代文化空间。传统与现代在此和谐交融,历史并未被封存,而是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呼吸。</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石阶缓缓而上,进入塔内。内部为“壁内折上,双上双下”结构,砖木交错,阶陡壁厚,光影从砖窗斜射而入,仿佛能照见往昔工匠斧凿的痕迹。每一层向外眺望,视野皆不相同:低层可见江水东流、舟楫往来;高层则能远眺县城轮廓、山峦叠翠。登至顶层,迎风而立,顿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畅快之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塔不远处,有两座游憩亭和一片小广场。不少市民在此散步、闲谈、打拳,孩子们奔跑嬉戏,老人们凭栏观江。这座塔不再只是历史的陈列,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场景,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首这次游览,龙光宝塔给我的不仅是一座古建筑的视觉震撼,更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心灵洗礼。它像是一位沉默的智者,不仅镇守水口、调节风水,更以它的存在提醒我们:文化需要传承,历史需要敬畏,而人,既要仰望苍穹、亦需脚踏厚土。一笔擎天写春秋,塔光水影共长流——龙光宝塔,用它不倒的身姿,讲述着属于会昌,也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故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