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笔延脉,诗礼传家一一会城西园小学2025秋学期一年级开笔礼活动

会城西园小学

<p class="ql-block"><b>  9月12日下午4时,会城西园小学多媒体室内墨香与朝气交织着,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行政领导、级组长、一年级全体师生及李宗宁老师齐聚一堂,举行简单而隆重的一年级开笔礼活动。</b></p> 正衣冠 <p class="ql-block"><b>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弟子规》中的箴言为这一环节写下注脚。主持人钟菲菲详解“正衣冠”的深意——衣冠不仅是外在仪表,更是内在品德的映射,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新生们先低头整理衣领、系好纽扣,随后师长轻拂其衣袖、调整其衣襟,在指尖的温度与庄重的仪式中,孩子们懵懂领悟“知礼、懂礼、守礼”的初始意义,迈出求学路上“明礼”的第一步。</b></p> 拜先师 <p class="ql-block"><b>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千百年来,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滋养着华夏文脉。主持人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后,全体人员肃立,向孔子画像深深鞠躬。这一躬,是对“至圣先师”的敬仰,是对中华教育传统的传承,更让新生在肃穆氛围中种下“尊师重道”的种子,明白求学之路当以敬畏之心开启。</b></p> 开天眼 <p class="ql-block"><b>  “一点朱砂入眉心,启蒙开智引航程”,“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是古代开笔礼的核心仪程。行政领导、级组长及老师们手持沾有朱砂的毛笔,在新生额头正中点上一枚鲜红的“智痣”。这一点朱红,寓意“开启智慧、目明心亮”,老师们轻声送上“愿你胸有丘壑,眼里有光”的祝福,将美好期许融入传统仪式,为新生点亮探索知识的明灯。</b></p> 击鼓鸣志 <p class="ql-block"><b>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古代学子以击鼓表达志向,如今这一传统在校园重现生机。大队辅导员叶秀云老师讲解“击鼓鸣志”的典故后,一年级各班学生代表依次上台,手握鼓槌奋力敲击。每一次铿锵的鼓声都伴着孩子们清脆的宣言——“我要努力学习”“我要成为优秀的人”。鼓声震耳,志向铭心,恰如“少年心事当拏云”的豪情,在新生心中种下“立大志、明大德”的种子。</b></p> 启蒙描红 <p class="ql-block"><b>  “人生聪明识字始,一撇一捺学做人”,描红是汉字启蒙的经典方式,而“人”字则是学子书写的第一个楷体汉字。李宗宁老师现场挥毫,笔锋流转间,一个结构端正、舒展大气的“人”字跃然纸上。主持人同步解读:“‘人’字一撇为德,一捺为行,相互支撑方为立身之本。”新生们手握毛笔,在描红纸上认真描摹,墨香中不仅触摸到汉字的线条之美,更在书写中领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b></p> 吟诵经典 <p class="ql-block"><b>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梁启超先生振聋发聩的名言,与五邑大地“崇文重教、务实创新”的优秀文化交相辉映。主持人率先领诵,新生们稚嫩的声音紧随其后,先是齐声诵读启超先生的励志箴言,感悟先辈对少年一代的殷切期许;再诵读提炼五邑文化精神的短句。短短数分钟,激昂的话语与深厚的本土文化相融,既在孩子心中种下“为国担当”的种子,也让他们读懂脚下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b></p> 感恩鞠躬 <p class="ql-block"><b>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中的名句道尽师长的意义。活动接近尾声,新生们面向师长深深鞠躬,稚嫩却响亮地齐声道出“感谢老师教育之恩”。简单的话语、标准的鞠躬,既是对师长付出的真挚感恩,也是“尊师重教”传统的生动实践,让感恩之心在仪式中自然生长,温暖了整个校园。</b></p> 美好合影 <p class="ql-block"><b>  相机快门按下,定格下孩子们额间的朱砂、脸上的笑意与眼中的憧憬。此次开笔礼,以古礼为舟,以文化为桨,载着一年级新生驶向求学的新航程。它不仅是一次仪式,更是一场文化的浸润、一次成长的启蒙——让孩子们在传统中汲取力量,在仪式中明确方向,未来方能如“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般,带着文化自信与远大志向,在成长之路上稳步前行!</b></p> <p class="ql-block">撰稿:林琴笑</p><p class="ql-block">一审:叶秀云</p><p class="ql-block">二审:林健维</p><p class="ql-block">终审:谭伟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