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旅行之江苏无锡】

候车室的淡咖啡(免私聊)

<p class="ql-block">作 者:候车室的淡咖啡</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283989</p> <p class="ql-block">无锡,<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有梁溪、金匮等称呼,被誉为“太湖明珠”,自</span>古以来人杰地灵,长江、太湖、运河在此交汇,造就了湖光山色、江南盛地。无锡距<span style="font-size:18px;">离上海120多公里,之前都是途经无锡,游玩过拈花湾等地,市区没太多停留,这下周末时间刚好利用上。</span></p> <p class="ql-block">无锡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1.传说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无锡盛产锡矿,本来叫“有锡”,可是到了汉朝锡矿采尽,所以改名为“无锡”。这一说法在地方志《惠山寺记》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锡金县志》都曾</span>有记载。</p><p class="ql-block">2.“无锡”是古越语地名。“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但无从考证。类似余杭、姑苏等这些地名,随着古越语湮没,原义渐渐消失,只留下了汉字名。</p><p class="ql-block">我更相信第一种,您呢?</p> 灵山胜境 <p class="ql-block">早上高铁不用一个小时就到了无锡站,非常方便,直接打车去第一站~灵山胜境。打的网约车司机恰好是一名在南京服役过7年的退伍军人,车头有一个“退役军人”香薰挂件甚是亮眼,和他聊了聊93阅兵、退役从业等话题,说实话,挺佩服他们这些当兵的。到了灵山才知道当天是无锡主场迎战连云港队,大门口张贴了大幅两队对战广告,同时也沿袭了苏超一贯做法,对决时会对客队球迷免各类景区门票,这不,灵山胜境景区周末两天就对连云港市民免票并开设专享通道,诚意满满。</p> <p class="ql-block">到游客中心取了张景区游览图,看大致景点布局和游览线路,灵山胜境景区三面环山,灵山大佛南临太湖,背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怪不得网上懂点风水煞有介事评论,比喻灵山胜境整个地形就像一张太师椅,大佛是巍然屹立中心,气势非常雄伟,此乃风水宝地也!</p><p class="ql-block">灵山胜境整个景区有20多个景点,核心景点概况为“一山、一寺、一佛、一宫”,也就是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以及梵宫。从大门开始,中轴线主要包括九龙灌浴、佛手广场、祥符禅寺、灵山大佛,东线主要包括灵山梵宫和五印坛城。地方太大,还是选择了景区电瓶车环游,虽然40元的车票有点小贵,但可以免受大太阳下暴走之苦。</p> <p class="ql-block">景区第一站到达灵山梵宫,整体建筑非常壮观,设计也很讲究。<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顶部为错落有致的五座华塔,既象征佛教五智之说,又象征东西南北中“五方五佛”之义,华塔前面并列的还有8座小塔,华塔也是莲花塔的简称,塔与塔形成了佛教里面的曼陀罗场,象征“一花一世界”的空间佛塔。梵宫</span>建成于2008年,是一座集文化、艺术、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佛教景观。</p> <p class="ql-block">一楼有"梵境双辉﹣﹣龙门石窟与灵山胜境的艺术对话"特展,复位76件套龙门代表性造像、题记,以中国造像艺术为纽带,从"龙门万象""随山永固""薪火相传"三个单元,通过展示龙门石窟的造像、碑刻、壁画等艺术瑰宝,实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龙门石窟与灵山胜境的跨时空对话,</span>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中国石窟艺术的魅力与历史文化价值。尤其是“薪火相传”单元,现场陈列了不少当代工艺大师与非遗技艺传承人的时代之作,一尊尊细腻逼真的白瓷佛像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梵宫内还有豪华会议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图一是相应堂:浓郁的藏传建筑风格,又名藏传厅。地毯上的图案代表佛教的天圆地方,大厅顶部采用羊皮灯装饰,正面背景墙悬挂的巨幅唐卡,由第十世班禅的画师洛松向秋绘制,描述了吐蕃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画面。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期间,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此接受了参会西藏活佛的顶礼膜拜。</span></p><p class="ql-block">印月堂:典型的江南风格,又名汉传厅,顶部采用描金工艺制作,正面展示的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合吉祥图,采用沥粉画贴金工艺完成,高贵明亮、富丽堂皇。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期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此接见了全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p> <p class="ql-block">走进灵山梵宫的塔厅,一下子被建筑顶部的巨型凿井惊艳到,由一层层不同木构件的组合,通过木雕构件透岀来灯光。塔厅的每一层无处不雕花,弧形天花板上密布飞天图案,她们形体生动润美,意态空灵飘逸。</p> <p class="ql-block">“地涌宝塔”底座白象有大威力,塔身狮头表大智慧,塔顶宝珠是大如意,面塔如礼佛,吉祥放光明。每天当“地涌宝塔”观演开启时,游客现场可以体验鲜花供佛并许下心愿。因为下一场演出还要等候一段时间,转而去看了即将演出的《吉祥颂》。</p> <p class="ql-block">《吉祥颂》是一部利用声、光、电综合演绎的真人情景剧,讲述了古印度蓝毗尼国王子乔达摩(释迦牟尼佛)为了追寻宇宙和人生的真理,放弃了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历经种种考验,最终觉悟成佛的故事。演出的舞台是270度的环形布幕,演绎到觉悟成佛的场景时会在礼堂中央缓缓升起一棵菩提树,树下是盘坐的乔达摩,伴随着声光电,整场演出20分钟。</p> <p class="ql-block">塔厅尽头是梵宫镇宫之宝~琉璃巨制壁画《华藏世界》,寓意佛教中的地、水、火、风、空。琉璃壁画尺寸达8*10米,外部镶嵌青铜边框,还镶嵌有黄金、翡翠、珊瑚、玛瑙等佛教“七宝”圣物12.8万颗,中央的毗卢舍那佛,采用500公斤白银外贴15公斤黄金铸成,顶部有赵朴初题的“妙应无穷”四字。站在巨幅琉璃画之前,不仅被流光溢彩的琉璃和珍宝吸引,更被精湛的中华传统技艺所惊叹。</p> <p class="ql-block">从梵宫出来深感涌来的阵阵热浪,继续坐电瓶车赶下一景点,目标直奔大佛。车览广场中央的"阿育王柱"、佛手广场、九龙灌浴广场。尤其是九龙灌浴广场,其实每天固定时间有音乐喷泉表演,据说喷水场景蔚为壮观,莲花随着音乐绽放,太子佛像在九条龙喷出的水幕中缓缓升起,超级震撼,但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气炎热的关系,我也无暇停留,车览作罢。</span></p> <p class="ql-block">电瓶车停在祥符禅寺背后,天气缘故懒的绕到寺前,攻略里介绍大雄宝殿前有一尊迷你版大佛,与其身后的灵山大佛遥相呼应,传说大佛身高是根据那尊8米高小佛通过计算机放大11倍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前往大佛,到了祥符禅寺还要换车,乘等车时间,驻足观瞻大佛风采。通往灵山大佛脚下的长阶梯,称之为“登云道”,一共216级<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教认为人生共有108种烦恼和108种愿望,登上216级台阶,寓意烦恼尽消、心愿圆满)又</span>分七个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寓意“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p> <p class="ql-block">灵山大佛原为祥符寺的旧址,1994年开始奠基,1997年落成开光,大佛通高88米,佛体79米,是灵山胜境景区中最著名景观,也是无锡的标志之一。整座佛像耗用铜725吨,佛体由200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灵山大佛右手造型为佛教“施无畏印”,寓意为众生解除痛苦;左手为“与愿印”,寓意保佑众生平安快乐。这里还有推荐的必打卡项目—抱佛脚、摸佛手,有“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抱平安”之美好寓意,不过我是不愿意排队的也就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顺着大佛台阶往下走,正在找观光车时,却发现一块无尽意斋牌坊,继续走进才发现是赵朴初纪念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1</span>994年起,赵朴初先生担任“重建祥符禅寺、建造大佛立像筹建委员会”名誉主任,为灵山大佛的筹建倾注无数心血。<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锡灵山为纪念赵朴初居士,以其北京故居为原型,建造了一座老北京四合院,2004年对外开放,</span>纪念馆通过照片、书稿等方式,记载了从50年代佛教协会成立之初到90年代末,赵朴初先生参与的海内外各项重大佛教界活动,包括一些朴老故里、家人的相关境况。馆里遇到一工作人员非常热情,看我拿着相机,提示我这里一个网红打卡机位,可以把赵朴初塑像和大佛合影在一起,这不,上照片。</p> <p class="ql-block">从出口出来,灵山有与其他景区一脉相承的路线设计——商业区是必经之路,售卖一些灵山胜境的文创产品和灵山特产,已经下午一点多钟,正好也是饥肠辘辘,看到王兴记餐厅,不过没点他家的馄饨和小笼,点了碗面还贪心要了三份浇头,天知道为了这碗面,后面我喝了多少水。</p> 无锡博物院 <p class="ql-block">无锡博物院成立于2007年10月15日,由原无锡市博物馆、无锡市革命陈列馆、无锡市科普馆“三馆合一”组建而成,2008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无锡博物院建筑面积近7万平米,分东区、西区两部分,各有五层展馆(不过东区好些楼层布展并没开放),是无锡市目前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p> <p class="ql-block">无锡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古代书画、历代紫砂、惠山泥人、近现代革命文物和民族工商业文物为主要特色,尤以书画藏品在博物馆界享有盛誉,不过看原来介绍的镇馆之宝“元倪瓒《苔痕树影图》”和“朱元璋行书《吴王手谕》”都没有展出,实乃遗憾。</p> <p class="ql-block">部分展品:</p><p class="ql-block">唐圆雕人鹿纹青玉配饰</p><p class="ql-block">元"邓万四郎"款连生贵子纹高足金杯</p><p class="ql-block">元"陈铺造"款鎏金折枝花卉纹花瓣形银托盏</p><p class="ql-block">元"陈铺造"款貘纹海棠形金带扣</p> <p class="ql-block">吴风锡韵﹣﹣无锡城市故事展厅,讲述的无锡故事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起徐徐展开,良渚文化高城墩遗址与马桥文化佘城遗址的发现表明,最早的无锡先民从氏族部落向古国发展的文明进程,到周代,泰伯奔吴、落户梅里,掀开无锡历史的新篇章。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文化技术,开凿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而且创造了以耕地为核心的吴文化。自西汉立县,无锡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南北方文化的冲击与交流。明清时期,无锡成为全国经济富裕的地区之一。近代以来,无锡工商经济的百年繁荣尤其引人瞩目,孕育出近代中国绚丽的工商文化之花,也使其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泥塑雅韵﹣﹣惠山泥人陈列展。无锡是著名的泥人之乡,自明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无数艺术大师倾其精力和心血,使这一传统民间工艺得到传承和弘扬。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诞生之日起,作品充分表达了江南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同时,无锡惠山的寺庙、园林、祠堂和戏文、庙会、香会,以及惠山浜与之贯通的京杭大运河、无锡古运河两岸的"米市"等,更对惠山泥人的创作题材有着特殊而又广泛的影响,使其形成了工艺独特、雅俗共赏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东区四楼展出荣智安女士30多幅代表作品。荣智安,美国当代著名画家,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的侄女,1940年出生于上海,现定居于美国。荣智安的母亲是一位画家,耳濡目染,荣智安从小就表现出绘画天赋,并在中国最好的女塾学校接受国学教育。1948年随母亲移居巴西圣保罗。后来她又在美国专研绘画技艺。她的多幅作品被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美国华盛顿国家女子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将她的名字收录进其艺术家名库。</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出来四点多,本来计划去蠡园看蠡湖晚霞,没想到刚出博物馆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差点淋成落汤鸡,定的网约车也是临时改终点,调整计划先去酒店办入住,稍作休整后傍晚去南长街。</p> 南长街 <p class="ql-block">酒店就订在南长街附近,到房间充会儿电吹会儿空调,看雨停后即定位前往南长街跨塘桥。南长街位于梁溪区繁华中心地段,无锡的著名古街,布局非常有特点,以古运河为中轴,左右分别是南下塘和南上塘分古街,呈“一河两街四排建筑”特点,街区现存少量明、清古民居,绝大部分历史建筑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p> <p class="ql-block">从跨塘桥出发,先逛南下塘。古时南上塘商铺林立、摊贩云集,与之对应的南下塘则是以烧制砖瓦为业的产区,故有“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的历史盛景。南下塘曾经所产的青砖,敲击响亮,坚固耐用,名闻遐迩。</p> <p class="ql-block">漫步南下塘,这里的青石板路,两边白墙黑瓦的老宅等都还保留着安宁古朴的城市风貌,通过城市规划改造也保留了老街区的历史文化特色,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增加了不少店铺,给老街在留有生活气息的同时又焕发了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无锡有句民谚:“先有古运河,后有无锡城”,这不仅说明了古运河的开凿要早于无锡城的建设,也道出其与无锡城的诞生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3000多年前,相传泰伯南来定居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开凿了伯渎港。此后吴王利用伯渎港和其他自然湖泊与河流,开辟了吴古故水道,后人在此基础上加以疏浚拓展形成江南运河。运河在无锡老话里被叫做“塘河”,按南北段分又称为为“北塘”“南塘”,而“南塘”即今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一带,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p> <p class="ql-block">南长街有几座知名桥梁一定要看下,大公桥、清名桥、伯渎桥。</p><p class="ql-block">沿着南下塘街往南走,首先遇到的是大公桥,一座民国风+工业风特点的桥梁,关于修建大公桥背后还有个动人故事。1929年的南长街有很多丝厂,两岸的工人都要靠绕路或渡船才能上下班通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到梅雨季节,古运河水涨流急,常出现女工因船小人多而被挤入河中的事故。有一天,一名振艺丝厂的怀孕女工在渡船过河时,不幸落水溺亡,使得周遭百姓极其愤慨、高呼造桥。振艺厂主许稻荪为息事宁人,决定出资造桥,然而因经费短缺,未能如愿。民族实业家荣德生得知后,主动提出由"千桥会"名义主导建设,1930年4月,桥梁竣工,即今日的大公桥。</span>后来容老板还为无锡整整修建了100座桥,以及长达20多公里的柏油路,终其一生铺路架桥,造福乡里,其功德也为后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清名桥是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标志性建筑,是无锡市区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石拱桥。清名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无锡寄畅园主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宁桥”。清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p><p class="ql-block">历史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时曾到过清名桥,</span>近代民间音乐家阿炳也曾在清名桥堍演奏,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舞台也设置在清名桥,向全国观众展现了其独特的历史韵味与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穿过伯渎桥,沿河一段路名大窑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还有个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以无锡砖窑业发展为脉络,可惜晚上博物馆已闭门了,否则可以参观下当年无锡窑业盛况。大窑路延续有</span>大大小小100座窑,目前保留完整的大窑有19座,看得出行迹的还有40余座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据说,南长街运河街区的形成始于宋代锡山驿的设置。北宋时期,官府依古运河建驿道,南连苏州、北接常州,水路驿道依附于古运河,负责水上运输,而陆上驿道则逐渐演变为南长街,成为陆路交通的主要通道。明万历年间清名桥建成后,桥东南下塘及伯渎港一带,因无驿骑漕舶之扰,逐渐繁荣起来,自然形成集市。</p> <p class="ql-block">从步行街出来,继续沿南长街北段走前往南禅寺,晚上的街区商业繁荣、游人如织,充满烟火气。</p> 南禅寺 <p class="ql-block">南长桥与南禅寺很近,从桥上可看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耸的妙光塔璀璨夺目</span>,南禅寺码头停靠着流光溢彩的游船,岸边时不时喷着烟雾显得仙气飘飘。话说南长桥也有点来头,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为防倭寇改为绳索牵引的木吊桥,1959改为钢筋混凝土桥,连接中山路和南长街。</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妙光塔建于北宋雍熙年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皇帝赵佶亲赐塔名为“妙光塔”,</span>古塔为七级八面阁楼式,檐角悬挂铜质铎铃,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之美誉,无锡八景之一。旧称"梁溪十大刹,首惠山,次南禅"。妙光塔历经元、明、清多次劫难,现存建筑都是明正统年间所建。1925年,荣宗敬、荣德生、唐申伯等出资做了修复。1980年、1993年政府拨专款经历过两次整修。</p> <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始,南禅寺建成文化商城,且规模逐渐扩大,以发展成无锡的“城隍庙”,已成为人们游玩、购物的好去处。因到达时已晚上七八点早过了参观时间,只能绕着围墙转了半圈。周边商业氛围浓厚,都是餐饮、娱乐、小商品市场,可能晚上的关系或者离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段距离,人流不是很多。在南禅寺的霸王茶姬买了杯江苏限定万象碧螺,没想到啊没想到,搞得我脑子清醒到凌晨三四点还睡不着,从没有过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虽然昨晚迷迷糊糊只睡了三四个小时,但生物钟也不让我睡懒觉,起床退房觅食。点评一搜附近就有家无锡特色连锁餐厅——熙盛源,也是当地文旅推荐过的,果断前往。到的早居然还没开门营业,已有顾客坐等开张。点了评价比较高的无锡小笼和开洋小馄饨,必须得点赞下这个小笼,口感跟在上海吃的南翔小笼、城隍庙小笼不一样,肉质紧实,皮薄多汁,鲜甜十足,无锡小笼真是名不虚传!</p> 蠡园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前往昨天没来得及去的蠡园。看网上介绍,称无锡最富传奇意味的湖是蠡湖,最精巧的近代园林是蠡园,有这头衔必须打卡。蠡湖得名于越国大夫范蠡,原指锡东的漕湖,民国时变成了太湖内湖~五里湖的名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蠡园的大门古朴端庄,前有范蠡石像,点缀满绿植,西侧建筑上“蠡园”两个大字犹如大幅广告,吸引游客前来饱览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按民间传说,25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辅佐勾践卧薪尝胆,战胜了吴国。吴越战争结束后,范蠡功成身退,曾隐居于此养鱼为生,并写下《养鱼经》,开启了人工养鱼的历史;而范蠡偕西施“泛舟五湖”的传说,更给人无限的遐想。</span>话说蠡园由来,源于民国时工商实业家王禹卿、陈梅芳先后在蠡湖畔购地造园,构筑了蠡园、渔庄两大园林。90年代,无锡在进行蠡湖全面开发时正式确认了“蠡湖”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从导览图看整个蠡园,地方不大但承袭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精致、巧妙。只见楼阁、回廊、湖岛、亭榭等错落有致,景点概括为“一湖八景”之美誉,“一湖”即蠡湖,“八景”为“百花山房、四季妙亭、柳堤花雨、假山耸翠、千步长廊、渔矶映月、晴红烟绿、层波叠影”。</p> <p class="ql-block">入大门,进暗廊月洞,穿假山屏障,景色豁然开朗,首先看到的就是第一景:百花山房,始建于1930年,1994年改建成现在青瓦十字脊梁,四角飞檐起翘的坐西朝东、面阔三间的式样。现陈列首任园主王氏家族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蠡园处处有着范蠡和西施的影子。在百花山房边上的长廊内,陈列一组西施相关的壁刻故事:“夷光出世、溪畔浣纱、范蠡用计、勾践献美、吴王骄淫、伍员被害、越国灭吴、范蠡隐退、泛舟五湖、经商制陶”。蠡湖内湖,含羞带怯、楚楚动人的西施雕像映射在湖面上,背后则是大量太湖石组成的归云峰。除了景,现代人更是用尽了他们的金字招牌,不仅景中有古人,更开发了美食相关的诸如范蠡酥饼、西施豆花…一个2400 多年的传说在这里演绎,让人似乎即穿越历史又感受当下。</p> <p class="ql-block">蠡园之美,美在太湖水。无论走到蠡园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水的荡漾、波的柔情,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山水交融之无限情趣。无锡园林有两条著名花堤,柳堤花雨是其中之一。堤上桃柳相间,如果是阳春三月过来估计一定美翻了,绿柳含翠、桃花吐艳,不过夏季过来就是满眼绿色了。立于堤上,近看杨柳低垂映衬一湖碧水、远眺数点青峰,此情此景似乎最具江南水乡特色。</p> <p class="ql-block">沿着柳堤花雨漫步,一眼就能看到建于1954年的四季亭,依春、夏、秋、冬之意分别冠以“溢红、滴翠、醉黄、吟白”之名。塘内堤外一派水景,亭内都已被游客占据,或三两聊天,或小坐休息,甚至还有个大妈对着手机独自练舞,当前景致下的各种生活百态,看到的是有处处美景,感受到的是生活松弛,当然还有自个儿暴汗淋漓的酸爽感。</p> <p class="ql-block">蠡园内的层波叠影片区也以水景为主,亭台楼阁,萦绕池畔,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是春秋阁,它是全园最高建筑和主景,现在陈列着一些范蠡相关的历史故事,春秋阁边上还有茶室可以休息小坐。</p> <p class="ql-block">每年7-8月,蠡园都会举办盛大的荷花节。巧的是,我也赶上了荷花季。其实早上刚到蠡园大门时,偶遇一位大姐从园内出来,跟我狂推荐园内荷花,不停赞叹“没想到没想到”。我是一边游览蠡园风景,一路咔咔记录着水缸种植的睡莲,一边找寻那片怒放盛开的荷塘。绕过四方亭,就豁然眼前,真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场面,引来不少游客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蠡园一圈下来,可谓“一步一景、曲径通幽、百转千回”,甚至给我“飘在水上的园林”感觉,惊叹于园林师的匠心设计。</p> 惠山古镇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位于无锡梁溪区,也是2025年春节晚会分会场之一,从蠡园打车也就10公里路。惠山古镇是一座以祠堂文化、江南园林和古运河风貌为特色的千年古镇,被誉为“无锡历史文化露天博物馆”,景区主要包括:</p><p class="ql-block">1.历史文化街区—惠山老街(免费),老街由秦园街、绣嶂街(也就是直街、横街)、尊贤街和上、下河塘等老街围合而成。</p><p class="ql-block">2.文物古迹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惠山寺、二泉书院等(门票70元),这里是惠山古镇古迹聚集地,来惠山必看。</p><p class="ql-block">3.锡惠名胜区—锡惠公园(门票10元)。</p> <p class="ql-block">传说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在山之阳古芙蓉湖治水,立无锡塘,因祭祀山灵而建“历山祠”,“岁祀以牛”。后人为纪念黄歇的开创之功,在山麓建“春申君祠”,此后在惠山东麓二泉及惠山寺、听松坊一带,祠堂陆续兴起,并依山傍水向惠山直街、横街、寺塘泾龙头下、宝善桥惠山浜一线扩展,先后建成大大小小的各种祠堂,现存记录的有108个祠堂,体现了丰富的祠堂文化。</p> <p class="ql-block">国内祠堂最多的省份是福建、广东,但祠堂分布密度最高的古镇当属惠山古镇。惠山古镇对“祠堂”的概念也已经超越我们传统理解的祭祀老祖宗的地方,在这里它是广义之词,包括宗祠、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忠孝节义祠、书院祠、园林祠等等。这里的祠堂既有纪念官员的,也有缅怀普通百姓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纪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的张明公祠;有纪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的范文正公祠;有出了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其琛等众多名人的无锡钱氏家族的钱武肃王祠,祭祀吴越王钱镠;有始建于1909年的薛中丞祠,祭祀清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福成;有祭祀唐代中书侍郎陆贽的陆宣公祠,惠山古镇6座宰相祠之一;有始建于1691年祭祀元代画家倪瓒的倪云林先生祠等等。</p> <p class="ql-block">核心景区的入口,有两尊惠山寺石经幢,分别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年)和宋熙宁三年(1070年),简称“唐陀罗尼经幢”和“宋大白伞盖神咒幢”,是江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佛教石刻艺术遗物。2013年这两座石经幢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惠山寺始建于南朝公元423年,距今有1600年历史,初名“华山精舍”,唐代更名为“惠山寺”,成为江南佛教中心。惠山寺现存山门为明代重建,黄墙黛瓦,匾额为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惠山寺的山墙外写着“福从惠山来”,山墙内写着“越来越好”“越好越来”,很不错的广告语!</span>惠山寺内承载皇家印记的重要历史建筑—御碑亭,建于乾隆十六年,为纪念乾隆首次南巡驻跸惠山寺而建,后又多次南巡来此补刻。大雄宝殿左侧园林的花墙别有特色,蜿蜒起伏,随山势而上,却不见龙头,神龙不见首尾,话说得转过竹炉山房才见龙头。竹炉山房是乾隆南巡时的品茗处,这里挨着二泉,因以竹炉煮二泉水而得名,现为茶文化展示馆,有好水煮好茶的噱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了竹炉山房,就可见“天下第二泉”。</span>题字出自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赵孟頫。赵孟頫乃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辞官归隐江南期间,游历惠山,品泉赏景后题写。瞎子阿炳曾在惠山寺一带流浪,汲取灵感创作《二泉映月》,催断肝肠。二泉水因水质甘洌,因文化深厚而名扬天下,唐代茶圣陆羽曾遍访天下名泉,评第一为镇江中泠泉,后因河道变迁,二泉实际品质更佳。宋徽宗更是将二泉水列为宫廷贡品,明清帝王南巡必取此水烹茶。</p> <p class="ql-block">二泉书院由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邵宝建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 ,为邵宝辞官后讲学之所。邵宝是明代著名藏书家、学者,别号二泉先生。</p> <p class="ql-block">惠山古镇有多座古牌坊,古镇入口处有一座仿古典的牌坊,一面是“五里香胜”,一面是“九峰翠嶂”。牌坊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九峰翠嶂”的原意是指身后的惠山一共有九个山峰,就好像龙生了九子,所以在古代又叫作九龙山,故取“九峰翠嶂”之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杰地灵”牌坊号称古镇第一牌坊,又名“千人报徳坊”,是为了明朝万历年间进士、胡广提学副使的邹迪光建造的。当年邹迪光在掌管科考的时候选拔了大批人才,可能为人比较正直,得罪了当时的权臣严嵩父子,被贬归原籍无锡。经他选拔的一千多个门生就集资在无锡建造了这座大石坊,以报答座师的提拔之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干道秦园路上还有一座小牌坊,上书“孝友传家”,乾隆南巡时总结出来的秦氏家风:“孝友传家”“书史传家”“异世一家能守业”,后来更御赐“孝友传家”额。原来这里还有一座双孝祠,可惜在日军占领无锡时被毁了。柱子上有被铲的痕迹,可能原来写着对联。</p><p class="ql-block">东岳行庙的牌坊四柱三层檐,显得高大气派,整座牌坊是大理石材质,雕刻很精美,柱子上写着两副对联。</p><p class="ql-block">横街入口的牌坊“惠麓钟灵”为原北大校长马寅初所题。</p> <p class="ql-block">都说惠山古镇的游览线路有点像倒过来的“F",主干道是惠山横街,一条是惠山直街,大隐书局、范文正公祠等都在这条街上,另一条横向街则是水陆游览。河流名惠山浜,源自无锡古运河的“西关”黄埠墩,全长约1.4公里,它不仅是通往惠山寺与寄畅园的重要水路,更是古镇与外界交流的桥梁。沿河而建的古宅,依水而居,与古老的祠堂和私家花园相互映衬,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这些古建筑不仅保留了古代江南的风貌,更是古镇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清代,惠山泥人曾作为贡品,献给乾隆和慈禧。众多的祠堂需要祠丁看管,而惠山泥养活了这些看祠堂的惠山人。泥人最初是当地百姓的玩偶,从阿福祥瑞到实用的蚕猫和细货戏文,几百年间,惠山的泥人化身千万,渐成无锡特产,至民国形成泥人一条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先后成立了泥人研究所和泥人厂、泥人博物馆等,泥人产业成为惠山镇重要手工业,并成为重要旅游参观点。</p> <p class="ql-block">除了祠堂外,古镇上还有许多的楼阁、牌坊和人文景观。“绣嶂阁”位于绣嶂街和秦园街交汇口,一座典型的阁式建筑,上层设隔扇和栏杆回廊,两重飞檐翼然。楼阁下方是一个古戏台,戏台额悬吴昌硕所题“天然神均”匾,经常有一些票友在此进行戏曲表演。</p> <p class="ql-block">古镇上买了网红烤馍和烤饼,在寄畅园门口茶室喝了杯绿茶,出来时又在门口的咖啡店小坐,凡是能坐的基本都是为了吹吹空调充充电。</p> 寄畅园 <p class="ql-block">寄畅园,又名凤谷行窝、凤谷山庄、秦园,是无锡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与瞻园、留园、拙政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北宋词人秦观后裔秦金,购得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私园,取名“凤谷行窝”</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咋听秦观可能不熟悉,但耳熟能详的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大家都知道吧,就出自秦观的著名诗句。</span>寄畅园主要由门厅、碑墙、八音涧、嘉树堂、大石山房、涵碧亭、七星桥、锦汇漪、知鱼槛、凌虚阁等建筑景观组成。</p> <p class="ql-block">卧云堂,它是寄畅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因堂内悬挂有康熙帝题写的“山色溪光”雕龙金匾,故又称御书碑厅。金匾下是一幅《寄畅游春图》中堂画,两边对联“流泉戛玉通芳沼,修竹成荫覆曲廊”则是嘉庆帝御赐给秦家的。历史上,卧云堂是接驾皇上的主要场所,康熙、乾隆二帝为寄畅园留下的那些墨宝应该都是在这里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假山中有八音涧,玉戛指的就是它了,时而清脆悦耳,时而舒缓抒情,如同开启了八音盒,又如古琴的高山流水觅知音。你跟着流水穿梭于假山中,时而疑无路,时而又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趣味盎然。</p> <p class="ql-block">个人最喜欢寄畅园的是水景交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锦汇漪片区。</span>沿七星桥前行可正面观赏寒碧亭,其临水处有吴王靠,游人可以舒服地坐倚于此,欣赏湖中游鱼,正呼应了在“知鱼槛”观景妙处。槛中墙壁上挂着楠木屏,上刻《庄子·秋水》篇中庄子与惠子的哲学对话,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p> <p class="ql-block">嘉树堂前是寄畅园的最佳观景地了,山地塔影,以小见大,远处的锡山状元塔倒映在湖里,湖水周边的亭台楼阁,古树名木也都倒影在湖水里,还有或穿梭,或静止的游人,也都倒影在湖水里。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龙光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4年),1992年进行了大规模修复,2018年再次进行了修复,是无锡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凌云阁,和介如峰、介如碑亭、卧云堂正好围成一个四方区域。碑亭中树立的介如碑,刻的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介如峰图”和题诗。这里有几棵百年樟树,巨大的树冠伞盖一样把卧云堂这几座建筑包裹起来,形成一个绿意盎然的天然巨伞,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传说康熙、乾隆都各自六下江南每次必到惠山古镇寄畅园,乾隆特别孝顺母亲钮钴禄氏也就是甄嬛,四次下江南都会带着母亲同行。</span>乾隆特别喜欢这个园子,所以之后在颐和园里仿建了惠山园——谐趣园。</p> 薛福成故居 <p class="ql-block">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当年薛福成出使西欧由其长子主持修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经四年建成</span>。故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体建筑气势雄伟、特色明显,薛福成家族人称薛半城,源自于无锡有句老话:“走穿脚后跟,走不出薛家门”,可见当时薛家的财力和势力。大</span>门对面的大照壁刻着“鸿禧”二字,据说乃慈禧太后所赐。门前有硕大抱鼓石,门额悬一光绪帝御笔亲题的蓝底金字“钦使第”竖匾,表明此处乃钦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钦差大使之府第。</p> <p class="ql-block">薛福成是我国清末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薛福成故居建筑规模宏大、平面布局规整、功能划分严谨,宅院分中、东、西三条轴线,建筑风格在传统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方文化。中轴线上由门厅、轿厅、正厅、后堂、转盘楼、后花园组成;东轴线上由西式弹子房、薛仓厅、对照厅、枇杷园、吟风轩、戏台组成;西轴线由传经楼、西花园、佛堂、杂房组成。</p> <p class="ql-block">门厅后为“西轺堂”,面阔九间,分将军门、东西门房三门组成。堂内抱柱有两副楹联是晚清名臣薛福成的恩师曾国藩所撰。西轺堂西边是轿厅,停放着两顶轿子,一顶是三品以上官员享用的八抬大轿,另一顶是他母亲的四抬大轿。西轺堂的东侧玻璃橱柜里陈列着出使西欧四国薛福成公使官服和诰命夫人服。</p><p class="ql-block">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住宅的面阔是有着严格规制等级的,薛福成在建此宅第时官居三品,按规制不得超过五间,西轺堂面阔九间,显然是僭越了按律当斩。但为了规避,薛福成在每三间采用独特的对剖双排柱,只要中间一插隔板就变成三个三间。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薛福成的聪明才智,同时亦反映出他善于在规则中寻求突破和变通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轿厅后的第三进,这儿是薛家正厅“务本堂”。正厅的建筑结构与轿厅相似,也是由三个三开间组成。主厅正中悬挂一匾“务本堂”为曾国藩所书,这里是主人用来接见重要客人,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厅后有座东西走向的内围墙,这是薛府前院后宅的分界线。从这道围墙往后,就进入了后堂,外人一般不能越过这道门。</p><p class="ql-block">后堂是整个宅第的第四进,正中三间为“惠然堂”,匾额系创办“北洋大学堂”的盛宣怀手笔。惠然堂是薛家女主人会见亲友、处理家庭事务的场所,也是薛家老小聚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惠然堂后是转盘楼,亦称跑马楼、圜楼,薛府家眷居所,是薛福成故居建筑群中规模最大、最富特色所在。转盘楼面阔达到了惊人的十一间,为规避僭越,薛福成在设计时采用断梁方式将之分成三五三开间。</p> <p class="ql-block">东园有一个戏台比较有特点,水榭式,据说在国内相当少见。戏台坐南朝北,与主厅隔水相望,两侧柱子上“桃花流水在人世,风月笙箫坐夜间”一联由李鸿章手书。 戏台采用的是穹隆形屋顶,后面有隔音的屏风,声音通过屋顶和屏风的反射,与池塘水面产生共振,设计实属巧妙。</p> <p class="ql-block">通过转盘楼的东厢楼便弄就是薛家的后花园,穿过廊桥亭榭,可以抵达薛家的传经楼,这是薛家的藏书楼,依照宁波天一阁的形状建造。“传经楼”三个字出自左宗棠的手笔。整个后花园的亭台楼阁、花窗水榭、小桥流水、湖岸溪石,算是规整漂亮的。</p> 钱钟书故居 <p class="ql-block">钱锺书故居始建于1923年,由钱锺书祖父钱福烔筹建,命名为“钱绳武堂”,匾额为时任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1924~1926年,其叔父钱孙卿续建后部,形成完整宅院。 门口“锺书纪念馆”的馆名由顾毓琇题写,钱锺书的半身像由艺术家钱绍武设计。</p> <p class="ql-block">故居为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居,融合明清风格与西式建筑特点,庭院塑有钱钟书和杨绛雕像,中有天井。故居陈设古朴素净,保留清末民国初家具与匾额楹联,体现钱氏家风与钱锺书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展示了钱钟书生平,手稿,书信,著作及个人物品,再现了文学泰斗少年时代的读书环境。</p> <p class="ql-block">钱锺书故居不仅是一处历史建筑,更是江南书香文化的缩影,见证了这位文化巨匠的成长轨迹与精神遗产。</p> 游记小结 <p class="ql-block">两天时间游无锡,肯定只是浅尝辄止,鼋头渚没去,梅园没逛,东林书院没看,好多美食没品尝,只能算预刷了一次。梳理一下对这座城市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1.关于景点。无锡知名景点的真假山水有一段绕口令:“真山真水鼋头渚,真水假山是蠡园,真山假水是锡惠,假山假水寄畅园”,鼋头渚是没去,但去过的几个虽“假”却不失精致、典雅。两天的游玩路线,最喜欢的还是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南下塘,不似南长街的严重商业化和熙熙攘攘的游客,这里游客少相对安静,可以慢品老街的历史文化和文艺气息。惠山古镇也不错,既有祠堂文化也有江南名园寄畅园,有康乾两位皇帝为其背书不会差了。</p> <p class="ql-block">2.关于文化。无锡历史文化包括有吴文化、太湖文化、江南文化、运河文化等,但虽有但并不独有或超越周边城市。比如吴文化,虽然落脚无锡的泰伯是吴文化的始祖,无锡梅里是吴国最初的都城,但后就搬迁至苏州,在苏州留下更多吴文化的遗存和历史烙印。再比如运河文化,“千年运河始伯渎”,虽然无锡有清名桥,有伯渎桥,也是古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但京杭大运河沿途的城市太多,比如苏州、淮安、扬州,这些城市关于运河的历史记载和文化遗存可能比无锡更出彩,所以,这些文化标签对于无锡来说缺乏独特性。</p> <p class="ql-block">3.关于经济。2024年无锡市GDP总量为1.63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14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在江苏省内排名第3,仅次于苏州和南京。2024年末,无锡市常住人口约750万人,2024江苏省人均GDP排名第一的是无锡市,为21.67万元,是全省平均值的1.23倍。从一串数据可以看出,无锡经济发达、地方富庶。</p> <p class="ql-block">4.关于特产。无锡特产除了水蜜桃、排骨、水面筋、惠山泥人出名外,这里居然还有一大特产~出企业家,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有晋商、徽商、浙商、锡商,锡商既产自无锡,典型代表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杨、薛、唐、荣</span>四大家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