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清徐•平遥游记

英英

<p class="ql-block">  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东邻太原,西枕吕梁山,交城历史悠久,自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置县,因建于汾孔二河相交之处得名,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以“千年古县”、交通枢纽和文旅资源丰富著称。</p> <p class="ql-block">  2025年暑末,我们从太原出发大约一小时车程到达交城,游览了卦山、吕梁英雄广场;下午参观了清徐县俗称“无梁殿”的香岩寺,最后乘车抵达葡峰山庄,品尝、体验采摘甜蜜的葡萄。</p> 卦山风景区 <p class="ql-block">  在交城县城的西北约3公里,是苍茫的卦山。卦山属吕梁山一支脉,此地八峰耸峙,因其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山上有天宁寺、书院、朱公祠、关帝庙、三教堂、文星阁等构成的建筑群;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牛头柏:高12米,胸径1.3米,树种侧柏,树龄1500年。传说春秋时,老子乘青牛由东向西传道说法,途径卦山,系青牛于此,便徒步登三十三天修行。日久,青牛卧地而死,道士便将青牛埋于此地之后隔了几百年,一株类似牛首的柏树破土而生,后人遂称其为,“牛头柏”。</p> 树根如牛头 <p class="ql-block">  龙爪柏:高14米,胸径1.2米,树种侧柏,树龄1500年。传说在唐时,武则天之父武士彟隐居交山卖木,一日到卦山问道,睡卧其下,梦一巨龙西来,抓其升天,醒来一看,只见此柏树根如爪,其形似龙,故而名为“龙爪柏”。</p> 树根如爪,其形似龙。 <p class="ql-block">  绣球柏:高15米,胸径0.9米,树种侧柏,树龄1500年。传说唐代武则天以周代唐后回故乡文水省亲,得知其父曾在交城卦山梦龙一事,便到卦山祭拜龙爪柏。交城县衙得知消息,马上将卦山山道两侧柏树都披红挂彩。武则天走后,留下龙爪柏旁的一株柏树上的彩球以作纪念,年久日深,便化作球形,永远留存。</p> 黛色参天 古戏台 <p class="ql-block">  天宁寺:山门檐檩之下悬有宋代书法大家米芾手迹“第一山”横匾,字迹苍劲有力。门柱悬挂楹联:</p><p class="ql-block"> 坎象至高,山位表阴阳之度,</p><p class="ql-block"> 佛乘最妙,四谛断生灭之疑。</p> <p class="ql-block">  在天宁寺山门右侧办公室:是跟着悟空游山西“通关文牒”盖章处。</p> <p class="ql-block">  山门背面:悬挂匾额“山形卦象”</p><p class="ql-block"> 门柱镌刻楹联:</p><p class="ql-block"> 灵山画爻环宛若周易神卦,</p><p class="ql-block"> 古柏生万象堪称天下奇林。</p> <p class="ql-block">  越过山门,正面便是千佛阁,门柱镌刻楹联:</p><p class="ql-block"> 天上爻峰直上九霄疑布卦,</p><p class="ql-block"> 阁中千佛迎来十里已闻钟。</p> <p class="ql-block">  两廊有唐、宋明碑,其中明代铁碑,碑身和碑座为一体,这种碑身与碑座用铁一起浇铸而成的碑刻,在中国的碑记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其碑文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是碑刻中的稀世珍品。</p> 龙云风虎门洞 <p class="ql-block">  穿过千佛阁下的“龙云虎风”洞,便进入了中院,中院开朗宽阔,正北月台之上,有亭式琉璃薰炉一对,正中八卦石周围雕有暗八仙图案。</p> <p class="ql-block">  正面即为大佛殿,在大佛殿正面的匾额上“佛教之宗”四个大字金光闪闪,笔力雄健,气度雍容。殿前八角石檐柱是北方古建筑粗犷雄伟风格的具体表现。柱下以青狮、白象,朝天吼为柱础,雕刻精细,巧夺天工,对称设置,系清嘉庆重修时所加。</p> <p class="ql-block">  绕殿沿石磴而上,就可以到达毗卢阁,这是天宁寺的最高建筑,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p> <p class="ql-block">  毗卢阁:重檐歇山顶,阁体明三暗二,下面四面檐柱,中层四面围栏,阁内上下层置木楼板,有木楼梯可登,阁顶绞龙吻高达2米。上通下达,亭阁玲珑,回廊曲折。</p> <p class="ql-block">  地藏殿: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交城知县阴润创建 。地藏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行,使“代理佛”职权,发大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十殿阎罗,是仿照古代官衙而设置,把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的宿命论形象化,曲折地反映了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三教堂:顾名思义佛、儒、道三种宗教共聚一庙,堂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的塑像,反映了山西古老黄土文化博大宽广的包容性,为他处所少见。</p> 俯瞰全寺景色 圣母庙: <p class="ql-block">  天宁寺右侧的小路可以探到柏王</p> 在翠柏的林荫道前行 3000年的柏王 <p class="ql-block">  在天宁寺前的卧龙岗上,有清代所建的“卦山书院”,为文人学士讲学之所,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p> 挂山导览图 吕梁英雄广场 <p class="ql-block">  吕梁英雄广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北部的卦山南麓,是交城人引以自豪的“华陵”。</p> 香岩寺 <p class="ql-block">  香岩寺:位于清徐县马峪乡,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俗称“无梁殿”,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寺院依山就势而建,核心建筑群为地藏殿、释迦殿、观音殿三座石结构无梁殿,呈东西布局,总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该寺兼具佛道儒三教合一特色,另一大看点是附属的五龙庙,庙内“五龙圣水”泉眼终年涌流不息。</p> 葡峰山庄 <p class="ql-block">  葡峰山庄:清徐葡萄种植的核心示范区,25平方公里梯田层叠,5万亩葡萄架构成“绿色海洋”,被誉为“北方葡萄之乡”。山庄依托山地棚架栽培特色,设葡萄文化博物馆、采摘园及望湖亭观景台。登亭可南瞰东湖碧波,北望马鸣山塔影,秋季采摘季更能品尝鲜果与自酿葡萄酒,是农业生态旅游的典范。</p> 葡萄历史展览馆 双林寺 <p class="ql-block">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作为“一城两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林寺则以彩塑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内分东西两大部分。双林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中都寺年代久远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p> 古戏台 <p class="ql-block">  跟着悟空游山西“通关文牒”盖章处</p> 平遥古城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时期,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民居、官府、庙宇、商铺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清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古城内的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p> 又见平遥实景剧 在姑娘的动员下第一次体验旅拍 <p class="ql-block">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过多少地方,而在于让远方成为心中常驻的风景。交城、清徐、平遥虽然来过多次,但每次都有新的体验和感受,它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p> <p class="ql-block">  山水有灵,卦象天成;</p><p class="ql-block"> 香岩寺院,无梁殿宇;</p><p class="ql-block"> 吕梁英雄,葡峰甜蜜;</p><p class="ql-block"> 中都寺院,彩塑宝库;</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城,文旅共生;</p><p class="ql-block"> 重游六地,感悟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