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爱尔兰之旅(1)参观大英博物馆

乐汉

<p class="ql-block">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都伦敦。位于欧洲西部,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共同组成的一个邦联制岛国。</p><p class="ql-block"> 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是因为其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无论太阳在哪个位置照耀,都能照到英国的领土上。“日不落帝国”这一称号,形象地描绘了曾经的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影响力和霸主地位。</p><p class="ql-block">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岛中南部。西濒大西洋,东北与北爱尔兰接壤,东隔爱尔兰海同大不列颠岛相望。爱尔兰是英国的第一个殖民地,1948年12月21日脱离英联邦,并通过宪法成为永久中立国。1949年4月18日,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p> <p class="ql-block">  英国一直是我出国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今年终于成行。 2025年5月21日晚十点,我们一行30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集合,搭乘东方航空的班机飞往英国伦敦,开启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全景13天之旅。经过约十二小时飞行,伦敦时间5月22日早晨6点抵达伦敦盖特威克机场。</p><p class="ql-block">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同名盆地的中央,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都。距泰晤士河入海口40英里,面积1572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  欧洲第一城伦敦,一直被视为欧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浓郁的人文气息,以及现代化的面貌。</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伦敦阳光明媚,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登上大巴车,前往伦敦市区。</p> <p class="ql-block">机场至伦敦市区街景随拍</p> <p class="ql-block">  我们英国、爱尔兰之旅的首个行程是参观伦敦最为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大巴车经过二个多小时的行程,于上午十点左右才抵达位于伦敦鲁塞尔大街上的大英博物馆。该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p><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堪称“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宝库”。馆内收藏了世界各地许多文物珍品,至今拥有藏品800多万件,涵盖了200多万年间人类历史和地球七大洲的文明,这些藏品大多来源于文化掠夺、海外殖民地的搜刮、考古发掘和捐赠。</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正门用古希腊式圆柱装饰,巨大山形墙和精美浮雕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博物馆后门进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后门门前有两只大石狮,石狮据说是从中国运去的。</p> <p class="ql-block">‌13世纪的印度青铜雕塑“九大星神”</p> <p class="ql-block">智利复活节岛石像</p><p class="ql-block"> 这是1868年,英国军官理查德·鲍威尔从复活节岛上把两座摩艾石像带回英国,献给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之后维多利亚女王又在1869年把石像转赠给了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石狮雕塑</p><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中央大厅的古希腊石狮雕塑,来自公元前2-3世纪的克尼多斯(Knidos,今土耳其西南)古城。这座雕塑位于克尼多斯城附近的海岸悬崖上,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筑的一部分,雕像位于建筑顶部。这座石狮雕像高1米82,长约2米9,重约6吨。原本狮子的眼睛镶嵌有玻璃,但现已丢失。</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院图书馆的圆形阅览室</p><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的起源就是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的私人图书馆,英王乔治四世改建新馆时又捐赠了大量书籍。这里是马克思为他的不朽之作——《资本论》收集资料和写作的主要场所。马克思、达尔文、马克·吐温、列宁、孙中山、甘地等人都曾在这里借阅书籍。</p> <p class="ql-block">马克思当年常坐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当年常坐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  埃及文物馆是其中最大的陈列馆,有10万多件古埃及各种文物,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p><p class="ql-block"> 罗塞塔石碑由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登基诏书,内容用希腊文、古埃及象形文和埃及草书三种文字书写,成为解读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 ‌</p><p class="ql-block"> 1799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期间被发现,后因战败被移交英国。自1802年起,石碑被永久收藏于大英博物馆,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实证,被誉为是打开古埃及历史之门的金锁匙。</p> <p class="ql-block">埃及拉美西斯二世胸像</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胸像。质地为花岗岩,高2.6米,重7.2吨。右臂的圆孔据说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人凿的,试图将其盗走,未遂。它来自于埃及底比斯的拉美西斯神庙。</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类人形石棺</p><p class="ql-block"> 花岗闪长岩石材,制作于公元前1380年代既古埃及第18王朝时期,长度197厘米,高宽各60厘米,石棺外表面雕刻有各种埃及神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圣甲虫石雕</p><p class="ql-block"> 被古埃及人叫作凯布里神,是日落时的太阳神,他们相信太阳神每天晚上重聚力量,在日出时重生,可转换生死,其最流行的用途是作为护身符。</p> <p class="ql-block">亚述帝国,一个在公元前2025年至公元前612年期间,崛起于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的古老国家,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广泛的征服活动而闻名。亚述帝国的文化瑰宝,如石雕和浮雕,至今仍在大英博物馆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古亚述门神</p><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的镇馆瑰宝之一的一对守护神拉玛苏,是来自公元前831年伊拉克的亚述帝国尼姆鲁德宫门口的一对人首半狮半牛带翅膀的神兽。</p><p class="ql-block">走进埃及文物馆。该馆分为木乃伊和埃及建筑两个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专题陈列馆。这里展有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玉首饰。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10万多件,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馆门口两尊人面公牛身带翼石雕像,为公元前9世纪亚述王国纳西尔帕二世时,尼姆鲁德宫之物。亚述国在公元前612年被他国灭亡,公元前8-6世纪曾称霸西亚,该国遗址在伊拉克。</p> <p class="ql-block">带翼人面公牛身雕像-拉马苏神</p> <p class="ql-block">  浮雕下,古老的楔形文字静静诉说着文明的起源。这些文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见证了亚述文明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亚述浮雕</p><p class="ql-block"> 这些浮雕是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北宫殿墙壁上的装饰,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狩猎、战斗和休闲活动。19世纪这些浮雕被发现时,跟中国的兵马俑一样,都带有鲜艳的色彩,但是出土之后因为氧化作用,颜料很快就被破坏了,虽然失去了色彩,但这些亚述浮雕仍然无愧于艺术珍品,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毕竟它们不仅仅是墙面装饰,还是国王展示自己功绩和力量的宣传品。</p> <p class="ql-block">亚述猎狮浮雕</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亚述,猎狮被视为王者的运动,是君主保护他的子民的象征。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一系列亚述猎狮浮雕描绘的是亚述最后一位伟大的国王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公元前668-631年)的狩猎生活,为他在尼尼微(Nineveh,现伊拉克北部)的宫殿所创作。这座浮雕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艺术家们对动物的观察和写实技巧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进入古希腊、罗马馆,映入眼帘的第一尊雕塑就是古希腊美的守护神-阿佛洛狄特石雕像。作为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她与罗浮宫那座断臂的维纳斯相比较也毫不逊色。表现的是维纳斯女神沐浴时发现有陌生人偷窥,又羞又惊的神情。大约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时期的雕塑。建造于公元前四世纪。</p> <p class="ql-block">奈瑞德遗址</p><p class="ql-block"> 奈瑞德遗址也被称为海仙女神庙,是一座建于公元前390-380年代古希腊时期的古墓,位于已经消失的古希腊城市利西亚古墓的主人是当时利西亚的统治者,利西亚位于今天土耳其西南桑索斯。之所以被称为海仙女是因为这座古墓神庙上置放有数尊希腊神话海仙女 Nereids 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古利西亚文明因失传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1838-1844年这座古墓被英国考古学者查尔斯·费罗带领的考古队发现并发掘,古墓的主人约死于公元前370年代,虽然当时属于波斯统治时期,但墓葬的形式具有典型的希腊风格。古墓在拜占庭时期就已经坍塌了,费罗一行于1844年将这些文物运回英国。大英博物馆1848年收购了这批藏品(据说这批藏品几乎是一座神庙整个移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 这座神庙以海仙女为主题,雕塑有六尊海仙女塑像,这里的3尊塑像可以近距离观看,尽管身上的衣服被海水打湿,但她们依然在大海中踏浪而行,栩栩如生,如同降临人间。</p> <p class="ql-block">希腊帕特农神庙雕塑</p> <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墙面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 希腊帕台农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奉祀雅典女神的神庙。大英博物馆内展出的是19世纪初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埃尔金勋爵从神庙拆卸下的石雕。这部分石雕衣物飘然、线条流畅、栩栩如生,非常壮观华美,是帕台农神庙雕塑中最精华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唯一带头部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命运三女神</p><p class="ql-block"> 《命运三女神》雕像残片,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古典雕刻家菲狄亚斯(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30年)主持制作,完成时间在公元前447﹣公元前438年,</p> <p class="ql-block">月神赛琳娜战车的马头雕塑</p> <p class="ql-block">印度南迪神牛石像</p><p class="ql-block"> 它是印度教毁灭之神湿婆的坐骑。这尊雕像采用写意风格雕刻,牛身比例修长,背部瘤状物是其典型特征。 ‌</p> <p class="ql-block">玛雅水晶头颅</p><p class="ql-block"> 玛雅水晶头颅是1924年英国考古学家之女安娜·米歇尔-赫奇斯宣称在英属洪都拉斯卢班图姆玛雅遗址发现的透明石英雕刻品,高12.7厘米,重5.2公斤,下颌可活动。其发现后一度被附会为玛雅占卜圣物,但2008年英美研究团队通过显微分析发现表面存在现代旋转工具加工痕迹,证实为19-20世纪欧洲工匠伪造的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我国隋朝的大理石阿弥陀佛像,佛像太高大,只能安放在上中国馆的楼梯中间。</p> <p class="ql-block">中国馆</p><p class="ql-block">九纹琉璃砖</p><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是目前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馆,公开数据显示,其藏有中国文物约2.3万件,包括书画、青铜、玉器、瓷器、织品、雕塑、金属、漆器、服饰等,很多都是国内难见的艺术珍宝。</p><p class="ql-block"> 走上33号中国馆的台阶,正对面就是这组展品。法华彩釉琉璃砖构成了大型的高浮雕、蓝黄釉行龙纹饰,游戏在莲花间。原是山西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后被盗取。为了方便携带,整条的琉璃砖都被切割成五段,流失海外,最终辗转由何鸿卿先生买下捐赠给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山西唐三彩弥勒像</p> <p class="ql-block">  明代彩釉青面地狱赏善判官。为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时被英军抢走。</p> <p class="ql-block">明代三彩女判官—-地狱赏善判官</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墓葬俑</p><p class="ql-block"> 基葬俑形象生动,姿态各异,釉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既体现了唐代高超的陶瓷工艺,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文化和丧葬习俗提供了宝贵资料,是一件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珍品。</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天王俑</p> <p class="ql-block">辽三彩罗汉</p><p class="ql-block"> 原存于河北易县,共16尊真人尺寸的彩色罗汉塑像。20世纪初被盗运出境,至少损毁了3尊。至今,世间仅存11尊,可惜没有一尊在中国。</p> <p class="ql-block">  这尊三彩罗汉,表情生动,衣褶纹饰流畅,展示了中国古代瓷器技术的精髓,也承载了辽代文化的重要历史信息。</p> <p class="ql-block">宋代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坐像</p> <p class="ql-block">三菩萨壁画</p><p class="ql-block"> 这幅壁画原藏于河北行唐清凉寺,是五台山僧人所绘。20世纪初英国人用十万大洋购得,由于壁画太大了,不好运输,又被切割成12块,运回伦敦。后被个人收藏家乔治-尤摩弗帕勒斯购入,1927年捐赠给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南亚展厅</p><p class="ql-block">南亚迦梨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湿婆神庙</p> <p class="ql-block">印度教瑰宝:神圣的湿婆与帕尔瓦底</p> <p class="ql-block">  古印度阿育王石柱,它是孔雀王朝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雕刻杰作,见证了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的辉煌文明!‌‌</p> <p class="ql-block">来自阿马拉瓦蒂大塔的石灰石鼓形浮雕板</p> <p class="ql-block">中国瓷器馆</p><p class="ql-block"> 中国馆傍边的9 5号房间被称为中国瓷器馆,展厅不大,却展藏着许许多多的中国瓷器珍品——这里又被称为“中国瓷器馆”,既有举世闻名的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又有有着“雨过天青云破处”美誉的宋朝汝瓷;既有曾经拍出过2.8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同款,又有清朝御制款的珐琅彩珍品……林林总总共有1000余件中国瓷器珍品,门类齐全,工艺水平极高,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象耳青瓷花瓶</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对元代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是元青花断代标准器,可谓改写了中国瓷器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元代龙泉窑瓷器</p><p class="ql-block"> 这个堪称集合了“半部中国陶瓷史”的房间,里面的文物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一个人的收藏——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所以95号房间又被称为”大维德瓷器展厅”。</p> <p class="ql-block">大维德最为珍贵的瓷器馆藏之一——宋朝汝窑瓷器。</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同款曾拍出过2.8亿。</p> <p class="ql-block">哥窑贯耳壶</p><p class="ql-block"> 元代哥窑青釉贯耳壶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宋代瓷器。乾隆皇帝曾为其题诗,并钤印“乾”“隆”两方印章,进一步印证其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从正门走出大英博物馆。此外参加世界著名的大英博物馆,仅是走马观花。实际上,大英博物馆更像一座位于太平洋上的冰山。数百万件藏品中,仅有一小部分是公开展出的。洋面之下的绝大部分深海之冰,从未向世人展示。</p><p class="ql-block"> 现在能看到的展品,只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千百分之一,更多展品已经被藏在了各种密室,普通人根本无缘一见。</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是一座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文化殿堂。通过参观这个博物馆,不仅增长了知识,还体验到了一种沉浸式的历史和文化之旅。相信这个经历将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记忆之一。</p> <p class="ql-block">伦敦罗素广场:城市中的宁静绿洲</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还要赶往伦敦北面50里以外的剑桥郡,去看看英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剑桥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