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

致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09.12周五游学北京太庙,听马老师沉浸式解锁“配享太庙”的奥秘。太庙,是明清帝王安放先祖灵位,“敬天法祖”的精神圣殿。好友们下课后又复盘一遍,欢乐学习的情绪价值拉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宗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制建筑。以下以北京太庙为例进行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故宫同期建成。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曾进行分祀改革,后因火灾恢复旧制。清朝沿用明代太庙,乾隆年间使其规模与气势达至鼎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24年,北洋政府接管太庙改为和平公园,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接管作为分院,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对外开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建筑格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建筑格局为矩形,共设三重城垣。外垣内绝大部分面积被柏树林覆盖;第二重城垣内为太庙主体建筑群;最内一重城垣环绕太庙的核心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体建筑为享殿(前殿)、寝殿(中殿)、祧庙(后殿),前殿是皇帝祭祀时行礼之所,中殿供奉皇帝祖先牌位,后殿供奉追封的清代立国前的四代帝、后神主牌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文化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太庙是中华礼乐文化的源头和中心,其祭祀的观念、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对祖先的祭祀崇拜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的核心。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b></p> <p class="ql-block">三层须弥山的望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京太庙的金丝楠木主要用于建造主体建筑,其中享殿最为突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使用部位:太庙享殿的68根大柱及主要梁枋均为金丝楠木,这些金丝楠木柱子皆为整根,最高的达13.32米,最大底径达1.23米,就连华丽的金顶藻井木构件也由金丝楠木制作而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历史背景: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明世宗决定恢复太庙原有的形制,将明太祖以下所有皇帝的牌位集中在一个寝殿中,于是巨大的金丝楠木作为重要构件被重新起运,并于两年后建成,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太庙享殿和寝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最初指五种不同等级的丧服制度,后来演变为衡量血缘亲疏的标准。以下是具体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丧服制度: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五服从重到轻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不缝边,服丧期三年,适用于子为父、妻为夫等关系;齐衰用稍细的麻布制成,边缘缝齐,服丧期一年;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适用于堂兄弟、姑姑等关系;缌麻服丧三个月,适用于外祖父母、表兄弟等较远的亲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血缘亲疏标准:在家族中以自己为中心,向上推四代,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加上自己这一代,总共五代,这五代之内的亲属关系被认为是五服之内。超出五代,就被认为是“出五服”,即关系较远的亲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