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泛舟•美术青岛】专访 一一蓝立克先生的艺术求索专访‍"问道丹青·守正创新"直播活动圆满成功

青岛北部画院

<p class="ql-block">  9月12日,一场饱含深情的秋雨洗涤着充满活力的岛城,大家沉浸在凉与爽的快活中。</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半开始的两个半小时内,上演了一出别开生面的艺术交流的好戏。由青岛市美术家协会指导,青岛北部画院主办的2025第五期“艺海泛舟 美术青岛”专访直播之“问道丹青•守正创新——蓝立克老师的艺术求索”的主题学术性交流互动如期举行,为秋日的岛城平添了一份温情,并且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据统计,美术青岛、北部画院直播平台共有5300多人进入直播间,51000人次点赞,到达预期效果。</p> <p class="ql-block">  探访岛城绘画大家,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记录艺术家新时代的风采,探寻青岛绘画大家的历史印记,为青岛美术史留下全方位立体化珍贵资料,倾心打造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靓丽名片,使之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艺术品位和在新时代的影响力的“艺海泛舟•美术青岛”专访,是青岛北部画院三年工作规划中一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至此已是第五期,并且在有计划的继续进行中。本次专访嘉宾云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轻松自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p> <p class="ql-block">  一、如数家珍说爱画</p><p class="ql-block"> 蓝立克教授作为我国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百杰画家,原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系主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协会顾问,他如数家珍的分享了他六十多年来,从懵懵懂懂的“涂鸦”受到老师的鼓励开始喜欢画画,到从农村来到市区求教的艰辛历程;从临摹借来的古人绘画作品受到老师的鼓励、家长的认可和临摹老师的国画作品得到表扬,到考取山东艺术学院的难忘的过程。以及在校五年的学业当中,从全科学习到选择专业,才真一步步真正意义上从喜欢中国画,到酷爱中国画艺术。并非是自小酷爱艺术,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什么大画家、可以赚大钱。只是心里面种下了一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奠定了求索中国山水画艺术真谛并力求发扬光大的初衷,并且一路走来从未停歇。</p> <p class="ql-block">  1963年山东艺术学院毕业,蓝老师先后在青岛37中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大学任教,直至退休。自开始喜欢画画到成为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至今,六十多年来,蓝老师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山水画的研究,当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他带着幽默感化用英雄战士门合日记的话:一天不画问题多,两天不画走下坡,三天不画没法活。还有,近似口头禅的“不叫一日闲过”的话语中,均能够折射出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酷爱中国画山水画的一股韧劲和执着的意念。</p> <p class="ql-block">  一句话能够说明什么道理?一万句话又能说明什么道理?不管是有法活没法活,还是一日闲过不闲过。能够坚持六七十年,或者说是一生的时间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黄宾虹大师山水画艺术,并不断的探索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和语言符号,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就是让人推崇、尊敬的富有个性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  二、众人评价蓝家画</p><p class="ql-block"> 来到直播现场的三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分别在陶瓷艺术、中国画艺术领域卓有成效的许雅柯、张大庆、杨仲全三位教授,或是蓝教授的同事、或是曾经的学生。也饶有兴致的分享了与蓝老师共事、跟蓝老师上课,以及至今难忘的十分有趣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许雅柯教授重点从蓝老师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方面对学校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为莘莘学子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给出的明确指引做了分享。他认为蓝教授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尤其是做人做事、培养年轻人方面让大家十分敬佩。蓝老师第一个在青岛的大学中建立陶瓷艺术系,为青岛的陶瓷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让大家至今难忘,并且身怀感恩。记得一次过年,蓝老师带着艺术系的领导到我家里拜年,说是来看望一下我的父母,体现了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让一家人十分感动。说到蓝老师的山水画艺术更是推崇备至,认为蓝老师的山水画,尤其是描绘崂山的,具有坚实的功夫和博大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张大庆教授分享了他在上大学时与蓝老师的师生情谊。因为教室近挨着蓝老师的画室,还有钥匙可以随时进入蓝老师的画室,进一步说明了师生间的亲密关系。我们当初学的专业是设计、包括图案、花布等,纺织服装方面的。但,课余却喜欢蓝老师的国画。很长时间,我们的同学题画时都是题“心源斋弟子”。蓝老师不仅画山水画,也画花鸟画,在他的山水画中也常常画点景的人物。我们那一届毕业的学生中,后来从事设计的很少,几乎都选择了国画专业。这与蓝老师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他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业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苛刻。但对学生的生活、家庭情况却十分关心。在谈到今天的“守正创新”方面,他认为:守正,是要守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要守住中国画的正脉。蓝老师六七十年的坚持,这么系统的在理论上、精神上、笔墨上的研究是少见的。在创新方面,把黄宾虹最优秀的特点留住,并把自己的特色呈现,有“蓝家山水”的笔墨符号。自由抒发、信笔捻来,自成一格。</p> <p class="ql-block">  杨仲全教授讲到,他也是设计专业的,和张教授一样毕业后留校当任教。上学时就喜欢蓝老师的画,一直在学习探索。当时蓝老师是系主任,学校最高的学科带头人。蓝老师任命我为山东纺织工学院国画研究会会长,并且支持带领我们一起研究中国画艺术。今天来到蓝老的画室,看到这么多大的作品非常震撼。有两点感觉,一是坚持。六十多年来天天坚持,非常难得。二是执着,执着的结果非同凡响。也祝蓝老师身体健康,艺术长青!</p> <p class="ql-block">  谈到“心源斋”斋号的来历,蓝教授讲,唐代大画家、理论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特别喜欢。外师造化,就是要走进大自然不断的写生,领略大自然的雄伟壮观,从中得到启发,丰富自己的理念。中得心源,就是要变成自己的语言,从内心生发。有一次在青岛开会,成立崂山画研究会,杜大铠先生是会长,我是副会长。在笔会时请杜老师给题的斋号,所以我就有了心源斋这块牌子。</p> <p class="ql-block">  蓝老师还回答了网友的在线提问。就怎样把写生与创作有机结合?又怎样通过写生所采集到的物象转化为创作的形象和绘画语言?谈了自己的见解。对于中国文人画更是提到,所谓文人画,首先是有文化的人画的画,他们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大胆自由。也是中国画发展中重要的形式。其次,文化人有思想,学养丰富,善于表达感情。所以,我们强调画画的同时,要多学习其他传统文化,包括书法、诗词等。画画,没有文化是不行的,那样只能成为画匠。</p> <p class="ql-block"> 三、信手拈来一幅画</p><p class="ql-block"> 直播最后,蓝老师应网友的请求,现场创作了一幅山水画。约半小时,一幅大开合、形神兼备的山水画便呈现在眼前。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几位教授也就画面所呈现的景象给予了品鉴。蓝老师精湛的书法同样打动了大家,既有传统碑帖的影子,又有自己的特点,与画面相得益彰。画题为:《信手拈来自有神》。落款:“浮山翁立克于乙巳秋,年方八十又七”。并将此画送给北部画院留存,展现出十分大度的名家风范。在创作过程中,蓝教授边画边讲解,用他的理念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创作中所运用到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的要素,甚至将自制的毛笔也给大家展示如何应用,让在场的人大饱眼福,也用画作回馈了在线观看的师友们。</p> <p class="ql-block">  四、期待天天有新画</p><p class="ql-block"> 两个多小时的直播,现场一直沉浸在一种祥和轻松的氛围中。我们看到87岁侃侃而谈的蓝老师,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话语中还带着幽默,丝毫没有倦意,依然是炯炯有神、面带笑容。以其丰厚的绘画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丰硕的教学成果感动着大家。为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山水画艺术鉴赏课。</p> <p class="ql-block">  大家共同期待蓝老师身体健康,艺术长青。愿蓝老师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山水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撰稿: 吕颖虹</p><p class="ql-block">摄影:曹永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编辑:青岛北部画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