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广西柳州的程阳八寨我早先去过。那是二十年前去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时顺道进去了一下,彼时因急于赶至龙胜,程阳的八座侗寨只是围着马鞍寨的钟鼓楼绕了一圈,随手拍了拍钟鼓楼、风雨桥,蜻蜓点水般地掠过,对他的认识不甚了了,事后很是遗憾。二十年后重游此地,为弥补前次的不完美,毫不迟疑的止宿于此,游走在八座侗寨的马鞍寨、岩寨、平寨三座核心区域间,记录下它清晓与良夜时的美好画面,一扫过往的缺憾。</p><p class="ql-block"> 程阳八寨,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地处桂、湘、黔三省“百里侗乡长廊”的核心地段。寨子里内现聚居着一万余名侗族同胞,他们在此世代相传,完好地承袭着侗族的木构建筑风格、独特的侗族服装饰品、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以及古朴的生活习俗。是一处融合了深厚人文底蕴与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程阳八寨的名字源于当地两大姓氏家族——程姓和阳姓,相传700多年前这两姓人家在此定居,后逐渐形成八个村寨。由马鞍寨、平寨、岩寨、平坦寨、懂寨、大寨、平埔寨、吉昌寨等八个自然村寨共同组成程阳八寨景区,马鞍寨、岩寨、平寨为核心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 发源于广西三江县林溪乡彭木山的林溪河系珠江水系西江支流,在汇入八江河前流经和程阳、光辉、文大等地,是程阳八寨的母亲河。八座自然村寨沿林溪河依次呈线性分布,构成“沿河而居”的格局。这种布局既便于生产生活,又保留了侗族传统聚居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景观。↓</p> <p class="ql-block"> 清晨,随着太阳的升起,橘红色的晨光浸染着林溪河,程阳八寨的轮廓在晨曦中渐渐的清晰起来。↓</p> <p class="ql-block"> 村寨依山势延展,形成“鼓楼居中、民居环绕”的侗族典型格局。水车,河流,田野,吊脚楼。嘎嘎转动的水车,潺潺流水,不远处的寨子,一副优美的田园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青山绿水间,错落有致的侗族木楼矗立其中,两岸的楼倒映在水中,与远处的青山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是进岀马鞍寨与岩寨的交通要道之一,也是现今游人进入到寨子里的主要通道,我两次游程阳八寨皆是由此进入到寨内的。↓</p> <p class="ql-block"> 永济桥:林溪河上横跨着世界闻名的程阳风雨桥 (又名永济桥),桥始建于1912年,为侗族木石建筑技艺的巅峰之作。与中国赵州石拱桥、泸定铁索桥以及罗马尼亚诺娃沃钢梁桥并称“世界四大历史名桥”。↓</p> <p class="ql-block"> 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 每逢游行团队的到来,桥廊斜坡上站着两排侗族民族装束的男女青年,手里擎着花伞,列队欢迎游客的光临。↓</p> <p class="ql-block"> 全桥以木制榫卯拼接而成,历经百年风雨仍稳固如初,堪称木构建筑奇迹,桥身融合廊、亭、塔等元素,设有长凳供休憩,兼具通行、遮风避雨及社交功能。↓</p> <p class="ql-block"> 穿过永济桥一路前行,很快就到了岩寨与马鞍寨的岔路口,这条丫型路口是两个寨子的分水岭,左边通往岩寨、平寨,右边去往马鞍寨鼓楼。↓</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马鞍寨:</i>程阳八寨之一,位于平岩村南部。传说程阳的祖先程初来时坐着红鬃骏马,后休息时化为程阳八寨最靠南边的一座凹形土坡,形似马鞍,这个村屯就叫“马鞍寨”。↓</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岩寨:</i>岩寨是程阳八寨的的核心村寨之一,因建寨时多岩石而得名,以喀斯特地貌与木构建筑群交融为特色。↓</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平寨:</i>位于林溪河北岸,寨子由青石板铺成的5条主要道路连接各家各户,村内保留着清道光元年(1821年)建成的老鼓楼和2014年新建的新鼓楼。寨子经济以种植糯稻为主,山林盛产油茶、茶叶等作物。 ↓</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一线天是寨子里著名的自然与建筑融合景观,由两侧吊脚楼的飞檐形成的狭窄空间构成,透过屋檐缝隙可仰望天空形成“一线”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楼宇间狭窄的通道或天际线呈现细线状,尤其在清晨或傍晚光线折射下,天空被挤压成细长光带,形成“一线天”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和大多数古镇古村一样,寨子里商铺林立,不过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商品大都比较有特色,糯米酒、高山茶、侗族传统的腌制食品等等,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浙江义乌小商品的兜售。↓</p> <p class="ql-block"> 寨子里有不少家银饰店,店铺里的银饰不仅有头饰,还有手镯、项链、戒指、银碗等小物件,还有苗、侗族人所喜欢佩戴的头饰,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 程阳八寨山水条件得天独厚,宜居住也宜种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是茶树生长地的不二之选。因此当地的山茶也因为独特的自然品质成为地产名品。↓</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茶树大都生长在山坡上,不施农药化肥,仅通过锄地管理保持长势,茶叶富含山野气息。其产品外形挺秀绿润,汤色嫩绿明亮,嫩香持久略带清花香,滋味鲜甜,具有侗族传统制茶工艺特色。↓</p> <p class="ql-block"> 沿街两边客栈、美食餐厅林立。酸汤鱼、油茶、糯米饭、侗家三宝(酸鱼、酸肉、酸鸭)和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丰富多样。↓</p> <p class="ql-block"> 月也歌堂:是侗族传统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程阴八寨的月也歌堂每天都会在此上演侗族大歌表演,这是侗族民间合唱形式,无指挥、无伴奏,以自然合声著称。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风雨桥:</i>风雨桥侗族人称“花桥”或“福桥”,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又称风雨桥廊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程阳八寨目前共存有5座风雨廊桥,除去前面介绍过的永济桥外,寨子里还分布着普济桥、合龙桥、万寿桥和平安桥四座大小不一的风雨桥。应了侗族那句“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古语。↓</p> <p class="ql-block"> 合龙桥:是连接岩寨和平寨之间的一座风雨桥,始建于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年), 是景区内历史最为悠久的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 该桥长42.8米、宽3.78米,墩台高9米,桥墩上建有亭台和桥廊,具有典型的侗族风雨桥特征,是程阳八寨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万寿桥:位于岩寨的下方,始建于1920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桥为石墩木结构建筑,2台1墩2孔,墩台上建有1座塔式桥亭和7间桥廊。桥上设有神台,供寨民烧香拜神,祈求福德,保佑家宅平安。↓</p> <p class="ql-block"> 普济桥:普济桥又名孝庙桥,位于程阳大寨和岩寨之间,是侗族人民为了纪念侗家大孝子“卜宽”而建。此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5——1521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该桥是景区中唯一保全有关公、文曲星、魁星和土地神四种宗教元素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桥中间设有四间神龛,分别供奉关公、文曲星、魁星和土地神的神位,反映了侗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戏台:</i>又称戏楼,是侗族人唱侗戏的场所。各寨里都有自己的戏台,戏台造型与侗族民房类似,是一种吊脚楼式的木结构建筑,用杉木榫卯穿梁、接穿斗拱而成,融建筑、彩绘、雕塑、诗词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鼓楼:</i>鼓楼是侗族文化的核心象征,它以全木结构、无钉无铆的独特工艺著称,兼具军事防御与文化传承功能。程阳八寨现存鼓楼多为密檐式建筑,分布于八个寨子的中心区域,既是公共活动场所,也是侗族建筑技艺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马鞍鼓楼:马鞍鼓楼始建于清朝的嘉庆年间,鼓楼采用传统侗族鼓楼的典型形式,为四边形钻尖式结构,高12.6米,共七层瓦檐鼓楼呈四边形,楼顶葫芦宝串寓意吉祥。为程阳八寨的核心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岩寨鼓楼: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2005年扩建为现存的15层檐新鼓楼,高近30米,由4根主柱和12根衬柱支撑。新鼓楼保留了传统侗族建筑特色,采用榫卯结构,三楼檐角悬挂铜铃,内部悬挂的牛皮鼓用于传递信息。↓</p> <p class="ql-block"> 平寨鼓楼:平寨新鼓楼建于 2014 年 9 月,占地 169 平方米,高约 25 米,共 17 层,是八寨里檐层最多的鼓楼,也是中国侗族地区最高、最大的独柱鼓楼。↓</p> <p class="ql-block"> 鼓楼由一根高25米的楼心柱支撑,辅以复杂支架,被誉为“一木擎天”。↓</p> <p class="ql-block"> 夕阳的余晖浸染着青瓦木楼的侗寨,鼓楼飞檐翘角如振翅欲飞,夕阳的影子投在楼前的屋顶上、广场上……撒下了一抹灿灿的金辉。↓</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路上的行人逐渐消失,寨子里显得十分的清冷,沿街店家开始忙着上门板,结束了一天的喧嚷,老街又重归于平静。漫步巷道,或拾阶而上,或驻足品味,晚风中清爽、甘甜的乡村味道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古民居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古朴,木质的栏杆和石墙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有质感。街道两旁挂满了红色灯笼,显得热闹而富有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戏台在夜幕下更显历史厚重与艺术魅力,其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在夜色中展现得尤为突出。↓</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鼓楼亮起了灯光,古朴的鼓楼如同镀上了层金泊,金光闪闪,如同一座华丽的宫殿,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 永济桥上的灯光亮了起来,桥上的灯光以蓝色、紫色等冷色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在黑暗中,将整座桥映得明亮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i><u> 时日变迁,当下许多的古村寨风貌都已经淡化,而程阳八寨却还仍旧保留着更多历史旧貌,更多的历史痕迹。行走在寨子的街头巷尾,或者走进鼓楼、风雨桥、古戏台,观赏着侗家儿女的歌舞,依然能够感受到那少数民族历史的厚重感。</u></i></p> <p class="ql-block">图片:宋老头</p><p class="ql-block">编辑:宋老头</p><p class="ql-block">文字:宋老头(部分景点介绍摘自网络,谢谢网络作者!)</p>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