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满洲里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代管县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高原和大兴安岭边缘过渡地带,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北与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市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浓厚,早期城市发展受到沙俄殖民者影响,加之对俄对欧口岸的性质,俄罗斯文化影响较深。</p> <p class="ql-block">道路两旁随处可见俄罗斯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中俄边境旅游区由国门景区和套娃景区组成。</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套娃广场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华埠大街,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俄边境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获评“世界最大规模异型建筑群”吉尼斯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套娃广场又叫套娃景区,是全国唯一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形象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旅游度假景区,是以满洲里和俄罗斯相结合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为理念,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俄罗斯特色风情园,景区由主题园区、主题娱乐、主题酒店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该景区以俄罗斯套娃为主题,融合中俄蒙三国文化元素,包含主题园区、主题娱乐、主题酒店三大功能区,设有俄罗斯民俗体验馆、6D球幕飞翔影院及俄蒙演艺剧场等设施。</p><p class="ql-block">主体套娃建筑通高30米,内部为俄罗斯皇室风格酒店,外部彩绘呈现中俄蒙三国少女形象,周围分布8个功能性套娃及200个小型套娃。</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口岸位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西部,处于中俄蒙三角地带,北接俄罗斯,西邻蒙古国,是第一欧亚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中国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各国重要的国际大通道,也是中国最大陆路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5%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沿边口岸中唯一的公、铁、空三位一体的国际口岸,也是唯一实行24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p> <p class="ql-block">国门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北部军事区。</p><p class="ql-block">这是国门景区观光塔。</p> <p class="ql-block">请了一位导游,先带我们去国门景区不远处的一个山顶。</p><p class="ql-block">路上看到雕像,导游说这是象征中俄友好。</p> <p class="ql-block">在山坡上远眺,这是国门我国境内。</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境内</p> <p class="ql-block">我们身后是中、俄、蒙三国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通往俄罗斯的老铁路,是毛主席去苏联时经过的铁路。</p><p class="ql-block">现在只有载货的火车通过。</p><p class="ql-block">因有火车要通过,栏杆挡住了路。</p> <p class="ql-block">远眺国门及观光塔</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国门景区是满洲里市标志性的旅游景区,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中俄边境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边境旅游区于2016年10月正式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国门现为第五代国门,建于2008年,总宽105米,高43.7米,厚度46.6米,共八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俄边境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带一路”枢纽,日均40-50列中欧班列经此通行,2023年累计开行超2万列。</p> <p class="ql-block">国门景区占地面积为20万平方米,包括国门、41号界碑、红色秘密交通线旧址、和平之门广场、飞机广场、火车头广场、中共六大展览馆和满洲里红色展览馆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国门一侧,就是41号界碑。</p><p class="ql-block">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在中俄边境线上设立第41号界碑。1993年以前,41号界碑这个位置是中俄两国贸易往来的客货混用通道,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过货量的不断增加,1993年新建了公路口岸,满洲里国门与俄罗斯国门之间就有了第41号界碑,面向中方一侧,界碑高1.2米,宽0.4米,厚0.25米,材质为花岗岩,庄重、威严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火车头广场:广场上的“满洲里号”火车头由日本制造,下面的铁轨是苏联建造的,毛主席曾乘坐此火车前往苏联访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地名之出现,始于20世纪。</p><p class="ql-block">以前这里是游牧民理想的游牧之地,当时,现今的市北区四道街西部有一个四季喷涌不止的泉眼,此泉眼位于霍勒津山北部,牧民们称此泉为“霍勒津布拉格”,“霍勒津”蒙古语为“旺盛”、“布拉格”为“泉”,合称为旺盛的泉水。</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清铁路在霍勒津布拉格建成车站后,便定名为“满洲站”,“满洲”是指“满洲族”,即今满族。</p><p class="ql-block">俄语为“满洲里亚”,当把俄语音译写汉语时,便去掉了发音很轻的尾音“亚”,而成为了“满洲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照制作:茂财</p><p class="ql-block">拍照时间:2025-08-2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