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不如意的事情,甚至有时会遭受挫折和失败。面对困境与挑战,人们应磨砺韧性、砥砺前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p> <p class="ql-block"> 注重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宋代苏轼在《晁错论》中写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应该说,一个人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比如,学生时代,有校园里的学习成绩目标;走向社会,有岗位上的工作成就目标;步入老年,有退休后的生活成色目标,等等。但在不同阶段的追梦路上,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一些难题、难事和难局所困忧。这就要求我们,一旦阶段性的目标确定,只要切实可行,那么就必须要有坚韧不拔之志,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去推进、去奋斗,并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退缩、不纠结,不怕受挫、不怕反复、不怕非议,做到“不破楼兰终不还”、“不获全胜不收兵”。试想,如果缺乏韧性、或韧性不强,有目标不坚持、或坚持不下去,那么终将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一事无成。可见,韧性是人生必备的品质,我们应围绕“增强轫性”,注重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复原力抗压力和自我效能感上下功夫。在磨砺韧性中破解难题,在砥砺前行中开创新局。</p> <p class="ql-block"> 注重优化突破重围的路径。我们所说的“磨砺韧性,砥砺前行”,不是任性、固执和执拗,不是自以为是、一根筋和一条道走到黑,更不是撞了南墙不回头,而是韧性中含有弹性、机动性和灵活性的元素;前行中具有把握方向、优化路径和改进方法的定力。也就是说,韧性与前行是理性、智慧性的。应该看到,前行的路上,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且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区分轻重缓急,不能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待事情采取一把抓、一刀切、一锅煮的处理方式,那么势必会造成被动局面,出现无序状态,有时甚至处于危险境地。可见,面对困境,我们要创新思维,坚持理性思考,善于运用新观点、新视角,认识事物,研判形势,以新的思维来谋求新的突破;我们要优化路径,认真审视路线图,及时调整优化那些不合时宜的路径,以优化路径来提升效率;我们要改进方法,认真评估绩效,摒弃那些不管用的方法,以改进方法来确保效果,进而增强“突破重围”的主动性、针对性、持续性和有效性,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注重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韧性,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实际能力。磨砺韧性、砥砺前行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过程。一般来说,经历事情多的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韧性能力强。这就启示我们,人要在事上磨砺韧性,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敢于“逼自己一把”,迎难而上,不留后路。在提升综合能力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具体而言:提升学习能力。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搞好学用结合;提升分析能力。注重培养逻辑思维、系统思维观察思考和分析研究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力保决策正确;提升沟通能力。注重语言修炼和表达艺术,主动与他人或团队协调沟通,努力形成共识;提升创新能力。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着力实现新跨越;提升落实能力。注重培养实干作风,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脚踏实地、以动为先,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落实能力,确保工作实效。总之,一个人,只有磨砺韧性、砥砺前行,才能有所作为、成就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