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了烟台,岂能错过蓬莱?作为传说中的仙山,我原以为它必定远离尘嚣,伸向遥远的海之尽头,缥缈迷离,宛若海市蜃楼般不可触及。然而真正踏入蓬莱阁时,却觉得与想象之间,终究存有一些差距。</p> <p class="ql-block">居然没想到,戚继光纪念馆竟隐匿在蓬莱阁景区之内。</p> <p class="ql-block">在蓬莱的丹崖山下,戚继光纪念馆静述着一代名将的传奇。戚继光,这位明朝中叶的军事天才,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志,铸就了南平倭寇、北御蒙古的赫赫功业。他生于蓬莱将门,十七岁袭职从军,于东南倭患滔天时临危受命,独创“鸳鸯阵”与严明军纪的“戚家军”,九战九捷,荡平沿海百年倭患,终使海波复宁。</p> <p class="ql-block">转镇蓟州后,他更展雄才,革新边防,筑建空心敌台,精研车步骑协同战术,以十六载光阴重塑北疆长城防线,护得京畿安然。其军事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融实战智慧与理论精髓,成为后世兵家圭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戚继光不仅是战功彪炳的将领,更是军事改革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以卓越的谋略、治军之严与创新之魂,终结了东南劫难,巩固了北方山河,其精神如蓬莱阁下的海涛,至今仍在民族记忆中澎湃不息。</p> <p class="ql-block">踱步在纪念馆中,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时空彼岸的大门。历史烟云变幻无穷,唯见戚将军的身影亘古不移,一种凛然之气充盈天地间,使人顿生敬畏,驻足凝望。</p> <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我们信步前往游客服务中心。这一展区,蓬莱文旅可谓做足了文章——它将“吃喝玩乐”有机融合,琳琅满目的文创作品令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返程之前,我尝到了最具烟台风味的闷子:红薯粉条在鏊子上煎烤,滋滋作响,香气四溢。这种做法让我大开眼界。入口外层微焦、内里软糯,带着独特的粘稠口感,而我个人更偏爱它入菜后那种顺滑细腻的滋味。</p><p class="ql-block">蓬莱小面也同样诱人。面条细如发丝、润泽剔透,汤色清亮泛着诱人的光泽,仿佛真能穿针引线一般。不过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前一晚初到蓬莱时吃到的锅贴。它们底面煎得金黄酥脆,内馅是饱满的大虾与韭菜,虾的鲜甜和韭菜的香气交织,一口下去,汁水盈盈,鲜美无比,甚至超越了我心心念念的海肠捞饭。</p><p class="ql-block">回来之后,我也试着按照网上的教程复刻这道美味,可终究差了些意思——虾是虾,菜是菜,仿佛少了一味看不见的灵魂。大概有些风味,注定只能在蓬莱的烟火气息中才能完美绽放吧。</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观看充满民族气息的文艺演出,琵琶、二胡、笛子轮流上阵,简直是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走出游客中心,迎面便是“蓬莱仙境”四个大字——相传为苏轼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任登州知州时亲笔所题。那一年,他已年近五十,再度被贬,一身风霜行至这天涯海角。</p><p class="ql-block">立于蓬莱阁上,但见海天茫茫、烟波浩渺,世事浮沉如浪涌不定。遥想东坡当年,历经半生宦海跌宕,在此极目远眺,心中该是何种感慨?或许不仅是天地壮阔之叹,更有命运无常之思。那“仙境”二字,又何尝不是他寄予一方远避纷争、安顿心灵的向往?朝堂虽远,风波仍频;人间难觅净土,唯有将一念超然之意,落笔化作这海上仙山的一缕清魂。</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听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在这里似乎得到了印证,蓬莱仙境怎么能没有仙呢?</p><p class="ql-block">弥陀寺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一座佛教寺庙,与周边的道教宫观(如龙王宫、天后宫)以及儒家建筑(如三清殿)共同构成了蓬莱阁“儒释道”三教和谐共融的文化特色,非常独特。</p><p class="ql-block">在以“人间仙境”和“海市蜃楼”等道家文化闻名的蓬莱阁,弥陀寺的存在为这片仙境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它不仅是一个虚幻缥缈的传说之地,也是一个可以寻求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的净土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穿过龙王宫正门,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侧门则是虾兵蟹将所走之门。如果幸运的话,在此之前还会遇到七仙女下凡,她们翩翩起舞,衣袂飘飘,给人种恍若隔世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墙上青苔蔓延,似乎在诉说时间的久远。</p> <p class="ql-block">龙王庙踞于丹崖之下,碧瓦飞甍,石阶苔润。庙中龙王塑像威仪凛然,双目如电,似能洞察沧海之变。想那龙王执掌雨泽,统摄水族,虽属传说,然临其庙,观其像,亦不能不生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登阁远眺,但见碧海浮天,沧波浩荡,每至春夏之交,海气蒸腾,时有城郭人物之幻,缥缈变化,即是所谓的海市蜃楼。昔秦皇汉武,遣方士入海求仙,皆自此始,至今犹觉有仙风道骨之气氤氲其间。</p> <p class="ql-block">阁周古木森然,多有唐槐宋柏,虬枝盘空,绿叶成荫。尤以一株唐槐为最,干粗数围,皮若龙鳞,虽经千年风雨,犹自苍劲挺拔。仰观枝叶婆娑,俯听松涛海啸,恍惚间似与古人共此荫凉,时空之界顿泯。</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之妙,在于山海之胜、人文之粹、神话之奇,交融一体。登斯楼也,可怀古,可观海,可悟道,可骋怀。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实乃天地之大观也。</p> <p class="ql-block">海防炮台,则在丹崖东侧,雄踞险要,铁炮乌黑,炮口仍指沧海。明代倭患频仍,戚继光曾于此设防,至今石墙弹痕犹在,默诉往日烽烟。临台远望,似见当年旌旗猎猎,耳畔恍闻杀声震天。而今海晏河清,炮台已成为历史之见证,然其凛然之气,未尝稍减。</p> <p class="ql-block">蓬莱古船博物馆,是一座沉静而深邃的历史殿堂,它守护着中国古代海洋文明与航海记忆的珍贵密码。博物馆不仅陈列着从蓬莱水域出土的元、明时期古船实物,更以丰富的船体构件、出土文物与航海史料,系统展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造船技艺、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程。</p><p class="ql-block">这些古船是中国迄今保存较好的古代海洋船舶实物遗存,其水密隔舱、龙骨结构等设计,标志着中国古代造船技术领先世界的卓越成就。它们见证了登州港作为古代北方重要航运枢纽和军事海防要地的历史地位,是研究我国海外交通史、海上军事史和港口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据。</p><p class="ql-block">走进这里,仿佛开启了一场与时间的对话,每一块船板、每一件瓷片、每一根缆绳,都在无声地述说着千百年来艨艟斗舰穿梭波涛、商船使节扬帆东海的壮阔故事。它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本镌刻在海洋之上的民族史诗,承载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记忆与文明交流的永恒印记。</p> <p class="ql-block">终于我们到了作别的时刻。回首此行,仿佛一场穿越千年的梦——登临仙阁,看碧海丹崖相映成画;静立古船馆,听沉舟细说海上丝路的沧桑;漫步城中,一碗小面、一碟锅贴,皆是人间烟火的温暖注脚。</p><p class="ql-block">蓬莱是山海与传说交织的城,是历史与仙气共舞的境。它让我们相信,纵然世间并无长生之药,但此地的浩然之气、缥缈之景,与一代代人所追寻的浪漫与风骨,却比仙境更真实,比传说更长久。</p><p class="ql-block">车船渐远,仙阁渐隐,而心中那片海天之间的澄明与辽阔,却已长留心间。再见,蓬莱;再见,山海之间的中国梦。</p>